查看原文
其他

他手上运作过百亿股权,也画出了最美的风景

2017-07-12 新京报Fun娱乐

采写:新京报记者 何建为

新媒体编辑:吴奇函

图片:受访者供图



材料学专业大学生、管理学老师、政府机构官员、外企高管、国企干部……

一个人是如何不断在既有道路上转身和改变,拥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

研究上海建筑和历史,学钢笔画,空闲时莳花弄草或周游世界……

一个人又是如何平衡事业和生活,过上了许多人“向往的生活”?


他说,人生是你自己的选择。



“去福开森路!”电影《色·戒》尾声处,放走了易先生的王佳芝对车夫说。

 

“电影里的王佳芝要去的就是这里,”初夏某个下午,上海阳光正好,风微凉,陈坚领着我走了一遍如今被称为“武康路”的福开森路。

 

要不是事先就知晓他的身份——上海某投资公司部门总经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校友,我一定会以为陈坚是位研究建筑史的老师。

 

陈坚  摄影:新京报记者 何建为


约莫一公里长的武康路,在他口中简直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40弄1号是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旧居,这里发生过骇人听闻的唐绍仪被刺案;113号是巴金故居,他在这里创作《团圆》《随想录》,这里也见证了他后半生的悲欢……梧桐树下,一路走,一路故事满地。

 

他俨然比许多本地人更了解上海。可没料到,陈坚在西安长大, 44岁才来到上海,属于“新上海人”。虽已过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但在他看来,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包括换一个城市生活、换一个领域工作,以及不断解锁新的爱好和技能。

 

四年前,他开始潜心研究上海的建筑和历史,以公众号《上海故事》的方式写下来;两年前,他报班和一群都市白领一起学钢笔画,现在已经画完了三大本练习本。他还热爱园艺,乐于在家中小花园里莳花弄草,修篱烹茶。

 

陈坚在家中小花园里


在事业和生活之间游走自如,在职业和兴趣之间取得平衡——处于时代焦虑的年轻人、沉入生活泥淖的中年人,大抵都向往这样的生活状态吧。

 

但这背后,是半生的辗转周折——材料学专业大学生、管理学老师、政府机构官员、外企高管、国企干部……


一个人是如何不断在既有道路上转身和改变,拥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并最终获得了这样的状态?

 

可年轻时候,他也有过“随大流”的选择。陈坚属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天之骄子”,学理工科是那个年代的“主流”,陈坚选择了材料专业。

 

但他骨子里喜爱艺术,大学又在杭州,就常常到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学院(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看画展,或者去喜欢艺术的亲戚家看画册。“那是精力特别旺盛的时期,很容易吸纳新东西。”谈起大学时代,陈坚历历在目:“当时狂喜欢印象派,对建筑也很迷恋,把图书馆里的建筑杂志一期不漏地看了一遍,甚至觉得自己学错了专业。”


陈坚笑说:“不过我们那两届大学生还是很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会花很多时间去读书。”由于当时中国管理人才的缺乏,毕业工作后他被学校选中到西安交大参加了管理工程师资进修班学习,随后走上三尺讲台成为管理学老师。

 

十年后,他又通过社会招聘进入了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一步步走上了主要管理者的岗位。

 

2003年,陈坚考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可第一堂课就“崩溃了”——“我原来教的是什么东西呀!”他感慨道:“教授的分析之深刻到位,以及教学的方式,确实是太厉害了。就像我后来学了画画开始体会到名家画作好在什么地方,当过老师再去听中欧的课,做了管理再去学管理,就更知道其中的差距了。”

 

EMBA学习给了陈坚完整的现代管理框架,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看问题的方式。“面对问题知道用怎样的方式去解析它,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还可以给出大致的解决方案,这个框架是中欧给我的。”

 

陈坚打开了新世界的窗口,“中欧给了我更多主动尝试的勇气,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些不同的体验。”

陈坚临摹作品


他做出了一个在许多人眼中有些难以理解的选择,44岁这年,离开“看得到未来”的体制内,离开家乡西安,来到上海进入英特尔工作。

 

“如果一辈子都在一个城市,只做一份工作,我觉得太对不起自己这一生了。”陈坚说。他喜欢上海的包容,“你做什么事情没有人说,你不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

 

后来经中欧校友介绍,陈坚进入这家国有投资公司,经手了几十亿的项目投资和上百亿的股权运作。陈坚说,“现在公司转型为国资运营平台,无论是致力于资本市场的创新运作还是投入改革,都需要良好的心态和平衡的生活状态。”

 

他对事业和生活的关系有着清楚的认知:“事业决定人生的高度,但人生的宽度依赖于更丰富的社会体验。我还对很多事情有好奇,如果对什么事儿都提不起兴趣,那才是真的老了。”

 

陈坚的钢笔画多是建筑和风景,图中是英国庄园


一次偶然的经历,启发陈坚开始研究上海的建筑历史。“我们在美国游学,有一堂课是历史学家带我们游走费城讲述美国历史。一座建筑里,四四方方的大厅,墙上有管风琴,历史学者让大家猜这是什么地方,有人说是礼堂,有人说教堂。”陈坚回忆道,“可其实那是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货公司。费城工业发展起来后,摆摊市场已经不能满足批量产品的销售,于是资本家就想到用管风琴等娱乐化表演吸引更多人来,大规模卖商品,这就出现了百货公司。”

 

以建筑呈现历史,上海不也有这样的条件吗?在陈坚看来,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就像费城与之于美国历史。他埋头看了四五十本有关上海租界时期的书,还专门开了一个公众号来讲述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有朋友来上海玩,他也主动去做向导讲解。


“你知道福开森路的来历吗?”此时,我的向导陈坚站在福开森路上告诉我,是做南洋公学教务长的美国传教士为了教师上班出行方便,用自己的薪水修建了这条马路。


陈坚笔下的上海外滩汇丰大楼


陈坚希望保持玩的心态,但却拿出了专业态度,他筹划的“上海百年租界Citywalks”项目现在也已基本成型,希望接下来与更多人分享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风韵。

 

学钢笔画,陈坚也一样拿出了“专业精神”。先是报名参加了一个钢笔画培训班,16个课时下来,画画成了习惯。临摹名家作品,或者比照四处旅行拍的照片,但并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思考如何概括、如何提炼,采用什么样的风格。两年里,钢笔画已经画满了厚厚三大本。

陈坚临摹作品


“不过千万不要把这当成一种创作,专业人士看来恐怕是不入眼的,我就是玩,有兴趣才去做这些,并没有功利目的,也不是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到了这个年纪也用不着去附庸风雅。”陈坚强调,“但就算是玩,也要玩得很好,这跟我的工作态度是相通的——我可以做得很好,我为什么不做得更好?”

 

他坦诚自己是被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幸运儿,“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会。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转型,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必按照主流价值观去设计你的人生,要问内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去尝试,去坚持做得更好。”

 

尝试、体验、追求极致,陈坚喜欢这样的生活:“希望自己回首一生时,不会为了可以做而没做的事情遗憾。”



“来中欧,玩真的”

【明日“玩家”预告】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40岁的“老男孩”足球队

却吸引了前国脚“转会”

甚至还获得了球队“最佳文学创造奖”

明天,听一群“老男孩”讲述EMBA球坛趣事 





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华晨宇丨周笔畅丨吴亦凡丨杨幂丨邓超丨蔡康永丨蒋欣丨陈妍希丨胡霍cp丨张天爱丨许魏洲丨满江丨黄景瑜丨孙红雷丨黄轩丨白敬亭丨宋 茜丨吴奇隆丨TFboys丨李宇春丨刘诗诗丨袁姗姗丨俞飞鸿丨易烊千玺丨金晨丨唐嫣丨江疏影 丨钟汉良丨SNH48丨吴优丨彭于晏丨井柏然丨陈伟霆丨冯绍峰丨朱茵丨刘烨丨杨洋丨赵雅芝丨张一山丨大张伟丨范伟丨罗晋丨 Angelababy丨马思纯丨陈学冬丨徐璐丨赵丽颖丨王鸥丨舒畅丨李荣浩丨张艺兴丨关晓彤



本文为新京报Fun娱乐(ID:yuleyidian)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