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疼 | 护士没能“一针见血”遭患儿妈妈iPad砸头 伤口长达1.5公分

2016-07-20 中国网

昨天上午9时许,南京儿童医院一名年轻护士在给一名3岁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孩子哭闹配合不好,两次穿刺没有成功。在护士准备进行第三次穿刺时,在门外等候的母亲冲进治疗室,在护士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用ipad直接砸向其面部,造成额头长达1.5公分的伤口。


据@南京鼓楼警方 通报,受伤护士为轻微伤,已得到及时治疗。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受伤的护士


记者从南京儿童医院了解到,事情发生后,院方立即报警,保安赶到现场控制了局面。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鼓楼派出所在接到报警后赶到医院,将伤者送至外院接受治疗,将打人者带至派出所处理。据医生病历显示,受伤者伤口达1.5公分公分,纵深至骨膜。


事情发生后,儿童医院分管领导、保卫科、护理部等相关人员到鼓楼分局派出所与公安部门积极协助调查工作,并强烈要求公安基本依法严惩打人者,以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据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正值暑期就诊高峰,医院也还面临两个院区同时开诊人手不足的困难,医护人员每天都在顶着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责任等重重压力,尽力为就诊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感到非常寒心。他们强烈谴责这种扰乱医疗公共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


院方在昨天下午的通报中称:

“一针见血”不仅是家长希望的,也是医护工作者希望的,娴熟的技术也是千百次的不断练习中锻炼出来的,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所以,请家长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戾气和冲动,医务人员也是他们父母眼中的珍宝,不是你肆意发泄的对象!


声音:

理解与宽容,才能消弭伤医的暴戾


暴戾行为令人错愕,似在大夏天里给人们的内心泼了一瓢冷水。


医院里,小争执十分常见。但无论何种情形下,对医护人员动粗,都必须受到谴责。何况,用平板电脑砸向护士,是出于一个非常牵强的理由。众所周知,广义的和狭义的 " 一针见血 ",都是一种境界。院方通报称," 一针见血 " 是家长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但没有人能保证百分百成功。


就专业医术而言,医护人员有责任让自己的 " 技术 " 突飞猛进,达到让人 " 惊艳 " 的水平。不过," 一针见血 " 并不是能简单实现的目标,它意味着长期的修炼也未必能 " 全中 "。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的打针偶然 " 不见血 ",不仅在技术标准的许可范围内,也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认可。但,人毕竟不是机器,不是那位母亲手中的平板电脑,是人就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何况,护士总要有一个从 " 新手 " 成为 " 老手 " 的过程吧。


当然,婴儿母亲一瞬间的冲动,未必是平素品行所致。南京儿童医院,是本地众多家长带孩子看病的 " 首选 "。人们总认为这家医院水平比较高,一旦期望值有所受挫,思想就会出现波动。大热天的,孩子生病本来就让做母亲的心烦意乱,很容易因为偶然的 " 火星 " 点燃怒火,以至于验证了 " 冲动是魔鬼 " 这句话。


心疼孩子,不愿意看到孩子遭罪,是人之常情。相信天底下的母亲,都有保护自己孩子的本能。但呵护孩子不等于拿别人撒气。将心比心,你心疼自己的孩子,而被打护士,也有自己的母亲。这位护士的母亲,同样会心疼自己的孩子饱受委屈和伤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医院这样一个需要良好秩序的环境里,每个病患的母亲都需要拿出仁爱精神。


善意的沟通,是消除误解、达成共识的必要条件。谁都有情绪化的时候,谁都需要及时化解内心的负面情绪,为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而付出行动。


其实,此事只是偶发。但为之置评,并非没有必要。


医患关系一度进入非常微妙的境地,有些时候甚至可谓有些紧张,而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则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重重教训中,缺少良性沟通机制和救济渠道,任由戾气 " 发飙 " 成暴力,是最突出的。


此次护士被砸伤,处置较为及时、得当。院方极为克制的通报,也让人看到了医院成熟、理性的一面。制止戾气,呼唤 " 热气 ",是全社会都应该强调的。


对一件件突发 " 小事 " 进行妥善处置,亦是一种 " 训练 "。我们的医患双方,都需要在这样的训练氛围里,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都需要从这种训练中,认识到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重要性。恶性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任性和冲动,都会让 " 小事 " 陷入难以收拾的局面。


纾解医患矛盾,需要医方的仁心,更需要患方放下暴戾,控制情绪,动辄暴力相加,必然是两败俱伤。宽容和理解,是化解分歧和争执的必由之路,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 " 素质 "。


大家都在看

台湾发起“向中国道歉大赛” 来讽刺中国大陆?!呵呵哒

突发 | 台湾一游览车起火致车内26人全部遇难,24人来自辽宁

福利 | 房产继承、赠予无须办理强制公证了!你能省下好几万


(综合:现代快报 新浪微博)

本期编辑:李兆彧

本期校对:渠津


投稿邮箱:misd-zhiban@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