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二丨比起指责导演撕开她们的伤疤,不如一起尊重电影、尊重她们!

2017-08-17 含辰 中国网



回来的,都是未曾过去的。


在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这一天,纪录片《二十二》公映。全国“慰安妇”在世人数由曾经的32人到现在仅剩下8人。这一天,距离那段历史又遥远了几度春秋;这一天,侵犯者的国家仍然否认“慰安妇”这一历史事实。



或许,终有一天,后辈会替她们等来赔偿和道歉;但,她们可能终究无法听到。


很多人说,这个数字最终是“0”;可从没有人说,“0”的意义最终能够带来什么?消失的数字又能够带走什么?



作为一名女性,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提笔,战争和历史的厚重曾加负在一个个花季少女的身上。


遗留的创伤一刻都未曾抹去,相伴了她们一生。


“不说了,不说了……”“不提了……不提了”,这是“80”后导演郭柯和剧组在拍摄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岁月,终究没有抚慰她们曾经的噩梦,反而在一次又一次“追溯战争遗留问题”的各种声音中,揭开了她们的伤口


“慰安妇”,这个词汇,无数次在舆论焦点中聚光,也在舆论声音中被“标签化”。


新闻报道、影片拍摄、“慰安妇”问题研究机构等,这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当上个世纪80年代张双兵先生为他们奔走呐喊时,当国际舆论场争议“慰安妇”的称呼如何更改时,当韩国拍摄的《鬼乡》得到高额票房时,这部分群体,似乎从我们知道“慰安妇”这个词的刹那间就被独立于普通女性了,这种“独立”实质上是割裂,割断的,或许是作为女性的尊严。


和平年代的她们,依旧在舆论声中带着“慰安妇”的标签度日。



一个又一个的老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想来,在郭柯导演拍摄前,老人们已被很多寻求真相的人拜访过了。有谁,会在自己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中把压在心中的“屈辱感”讲给一个又一个来访的陌生人听?


没有谁,从噩梦中死里逃生,再去回忆……


韩国电影《鬼乡》剧照


多少年,当来访者听完“故事”离开的时候,她们是否也会在夜阑人静时凝思?自己对着黛色天际再次撕开那段伤口?当舆论把她们带上风口浪尖时,当她们讲出口的那一刻时,除了怜悯,她们还有舆论的指摘和误解。


没有赔偿,没有道歉。


她们集体“失语”了,她们再也无法承受舆论的消费和道德的绑架。


韩国电影《鬼乡》剧照


张双兵先生在《二十二》中说:“可是到头来,一分钱赔偿,一句道歉也没有。反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全村甚至全国人都知道了她们的身份。”近40年的努力,她们什么也没有等来。


《二十二》的导演郭柯用“去标签化”的创作理念去完成了这部影片。这不是“作品”,因为没有任何夸张的人为拍摄技巧。影片没有血光淋漓的战争,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也没有明星大腕的表演,只是白描了经历过女性最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的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对装着那份沉重历史心事的老人们,“80后”的郭柯,选择了尊重。他曾对记者说:“她如果是我的奶奶,我能问你是怎么被强奸的吗?”郭柯以这样的反问,回答了这部影片的初衷。


《二十二》的内容相比自身诞生的意义而言,前者显然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数字终究会是“0”,让老人们口述过往并不是为了换取道歉。时间的车辙不会抚平曾经的历史,正如老人们的伤痛无法愈合一样。


尊重她们,尊重她们在经历女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时,依然坚强的活下来;尊重她们在舆论的消费中,依旧勇敢的面对周围和身边的亲人;尊重她们,任凭奔走呐喊的来访者,依旧善良以待;尊重她们,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后辈在《二十二》中留下了自己的容颜。


历史是用来铭记的,道歉或许终究会来,但肃然起敬是对《二十二》最正确的姿态。


栏目:观点中国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网

All About China


中国网客户端

上!线!啦!

9种语言

近80个特色栏目

辐射200多个

国家和地区

共同讲述

同1个中国故事


中国网——你从未和中国如此接近

点我下载客户端



大家都在看

因为这句话,哆啦A梦和大雄被称“日奸”…你却不知道

关注 | 印度听见没?尼泊尔总统说,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反华!

严打丨“熟人作案”别侥幸,全国已有18例因“家庭内部性侵”被撤销监护权案!


本期编辑:吴婉玲(实习)

本期校对:李兆彧


投稿邮箱:livexwy@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