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永茂 2018-05-26

近日,很多城市特别是不少地方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模式”,掀起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为了抢夺人才,各城市纷纷出招,频频伸出橄榄枝,不仅大大放宽年龄、专业条件,在各种引人的优惠政策措施中,解决户口几乎成为“标配”。


APP下载量天津公安排第一


个别城市甚至出现了在这些人才新政和落户政策吸引下,申请者大量涌入导致系统网络瘫痪的现象。因落户需求太多,有人选择通宵排队取号落户。 


热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种热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户籍制度对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影响和限制。


首先,在当下这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中,北上广这样一线城市几乎是无动于衷的。应该承认,在一线城市疏解人口压力、收紧户口政策的背景下,人才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流动是一个客观和合理的现象,毕竟单凭几个城市解决不了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问题,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差距的缩小也需要人才合理流动做保障。



人才是市场供给侧的主要要素之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要使得人才这样的要素能自由流动,能到最合适的地方发挥作用。但我们看到现在人才争夺战下,人才的流动不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地方政府政策选择的结果。


抢人不易,留人更难

户籍制度对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影响户籍制度对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更进一步说,人才往什么地方流动,就是一个“用脚投票”的博弈过程。


城市只有拿出真金白银,有实实在在的服务托底,才会对人才有吸引力,才能留得住人。抢人不易,留人更难这就是为什么一线城市无动于衷,就是因为一线城市有着比其他地方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具有天生的垄断性竞争优势,和周边形成政策洼地效应。


天津就很明显,据报道,申请落户天津的人有超过7成来自北京。天津的人才政策能够吸引人就是因为天津能在北京的辐射下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带动下,有相对不错的公共服务。 



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制约中国老百姓公平享有公共服务的一个主要瓶颈就是现有的户籍制度户口是城市居民享有各项公共服务的唯一“通行证”,只有有了户口才能享受到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种种市民优惠,只有有了城市户口一个农村青年才能真的实现“鲤鱼跳龙门”的人生蜕变,改变自己命运


在现在地区和城乡二元结构还存在的前提下,户口的诱惑力肯定是巨大的。这样可以理解为什么各地的招贤纳士的政策都围绕着户口,拿入户做绣球,这也是人才流动到这个地方最敏感的条件,是真正促成他们“用脚投票”的关键。


户口吸引人才
不是唯一和最终的选择

用户口吸引人才是必要的选择,但不是唯一和最终的选择。我们不要忽视人才流动的原因。除了这些抢人城市开出的优惠条件外,难道是因为一线城市不再有吸引力,没有发展机会了吗?当然不是。


一线城市对青年人来说,发展越来越受限,越来越难以进入因为一线城市的资源已经达到饱和临界,已经没有能力接纳膨胀的人口,公共服务的能力也越来越有限。



对于急于发展、吸引人才的其他城市来说,也要考虑人才吸引的适度性、梯队性和规模性,以及自身服务能力的承载性。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国城市的资源和容纳能力相对于更为庞大的就业人口而言,是有限的甚至不足的,都存在容纳饱和临界点。


如果不能及时未雨绸缪做好规划准备,过度的人口聚集会加剧资源竞争。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首先是消费者,其次才是生产者,对于城市或单位来说,人首先是成本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成为资本。


热政策后面
更多要有冷静的思考

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结合,二者处于最佳均衡点生产力才能达到最高,经济才能发展最好。


如果人力资源过多,而其他资源不足或者配套不上,那么人力资源就可能异化成人力成本,变成发展的负担,会带来一系列的大城市病,反而不利于城市发展。这就是当下的一线城市发展的症结和教训。


人才争夺战热政策后面更多要有冷静的思考。对于长期的城市发展来说,需要考虑如何合理有序地吸引人才,如何把各种层次的劳动力有效搭配组合,如何把供给侧市场各类要素实现优化结合,如何把眼前需求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又如何综合配套各种资源和服务性改革,避免出现现在大城市发展的“城市病”。


作者:范永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栏目:观点中国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必须四大名校、别太漂亮”…母亲替儿相亲,提出的条件吓坏网友!

关注 | 记者前往朝鲜“弃核” 现场行程受阻 朝美领导人会晤或推迟

段子成真 | 手机号能继承,那QQ微信花呗行不行?答案来了…


本期编辑:侯雨茜(实习)

本期校对:刘倩


投稿邮箱:livexwy@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