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3分钟 | 刘慈欣科幻文学德国行:用你的方式走近你

中国3分钟 中国网 2018-10-30

借2018法兰克福书展之机,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与书展、德国兰登书屋旗下的HEYNE出版社共同策划了一场“刘慈欣科幻文学德国之旅”。


刘慈欣这个名字对于全球科幻迷来说都不陌生,很多读者亲切地叫他“大刘”。他的小说《三体》曾获第73届雨果奖,目前已经输出包括英语、西语、德语等在内的16个语种版权。可以说他是较少的真正在西方获得市场成功的中国当代作家。





此次在德国的系列活动场场爆满,这当然赖于作家和作品的吸引力,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尊重了当地的沙龙文化。


中国文人大都认为“作家应当躲在作品背后”,大刘也是如此。然而欧洲历来有沙龙文化,重视交流。在活动中,德国演员Mark Bremer和大刘分别用德文和中文朗读了《三体》片段。作者的现身和声音的传递,使读者能够更立体地感知他的作品。



以往中国作家“走出去”常是以组团的形式,留给每个人的表达空间并不多,读者们也会感到“不解渴”。而这次大刘一行在科隆文学节、汉堡海港文学节、柏林Ohterland科幻书店组织的“刘慈欣科幻之夜”等一系列活动中,与德国作家、科幻文学记者、辛辣的文学评论家、热情的书迷进行了充分对话。谈笑间,大刘金句频出,表现了他的幽默和广博,让西方读者看到了一个作为个体的、丰满的、有魅力的作家形象——这种对个性的展示,也是与西方文化接轨的。


近年,中国的文学作品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世界看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庸的小说被翻译成了真正有“武侠感”的英文……文学本身是个人化的,各国作家、读者、业界之间的交流充满火花。我们期待更多的“大刘”出现在中国,也出现在世界读者面前。


科幻文学是最具世界性的文学,“三体”三部曲就是一个例证。作为掌握时代走向的科学技术的亲身参与者,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刘慈欣


他的作品既是刘慈欣本人成长进步的证明,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中国这个社会一些特殊特质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一个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扬无神论而不会被当做“异端”的社会,是一个全民都有着独特的哲学思辨气质的社会。这两者结合,使中国有可能成为科幻下一步大发展的温床。

——复旦大学教授 严锋语


文学上至高境界的“文以载道”,在今天已是众所共识,此四字虽然看上去已是那么浅显与当然,但它们的得来却也曾历经寻觅、彷徨与激辩。科幻作为文学的一支,它的最高追求与文学并无二致,“哲学境界”一语亦与“文以载道”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只是,科幻的“哲学境界”要真正达到,一样不会那么轻而易举,磨折与锤炼正等待着它。

——评论员 李志良


“后三体时代”的中国科幻


“科幻文学”学什么?


很多莫言,为什么只有一个刘慈欣?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安倍今天要来了!外交部:中日应互为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

无语 | 南京大学39岁教授涉嫌巨量论文抄袭!回复记者:不要再伤害我了……

关注 | 初中生持刀砍同学!警察说抓不了,学校说开不了,家长说管不了…

    本期编辑:李兆彧

    本期校对:刘倩


回顾往期点击【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