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 | 朝鲜族百年村落 寻找脱贫有方的“图们经验”

董宁 中国网 2019-08-29

近日,记者跟随“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延边州图们市,这个拥有12万人口、以朝鲜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口岸城市,之前是吉林省东部高寒连片特困地区。今年四月,图们市22个贫困村整体出列,182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2.3%降至2018年底的0.2%……






2016年以来,图们市立足县域实际,按照“特色农产、多元差异、精深加工、文旅结合”发展思路,投资8935万元推进实施扶贫产业项目72项,产业项目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2016、2017年度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分别增收500元及1300元以上,2018年产业项目收益达440万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获得分红收益1000元以上,为全国提供了脱贫摘帽的“图们经验”。



在图们市脱贫攻坚指挥中心的墙壁上,有一张硕大的脱贫攻坚作战图,图上详细的记录了每个村落的脱贫攻坚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图们市扶贫办副主任赵力强向记者介绍,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高效推进、政令畅通,实现指令自上而下执行,问题自下而上反馈,图们市建立了市、行业、镇、村四级指挥作战体系。


市级层面,按照“党委抓统筹、政府抓具体、组织抓督考”的工作机制,由市委书记、常务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担任副总指挥;行业部门层面,由住建、水利、交通、卫计、教育、民政等重点行业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相关业务科室负具体责任,全面推进完成行业脱贫攻坚重点任务;镇级层面,由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组织部长和人大副主任包镇,担任乡镇战区指挥长;村级层面,落实市级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并带队开展业务指导、督查督导,实现全市50个行政村包保全覆盖,构建了层次清、责任明的工作体系。



在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记者看到,这个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白墙灰瓦的新居,右侧一座唯一废弃的土坯房还能依稀看到当年贫困的痕迹。近年来,水南村综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有文化的村庄才有美好未来”为发展思路,发展“红色旅游”“民俗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针对本村的历史和文化,水南村在红色历史和民族特色上大做文章,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村”、吉林省“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等荣誉称号。石岘镇水南村研学基地至今已投入700万元,建设完成接待服务中心1栋,民宿20座,吊桥1架,栈道1条,计划2020年投入300万元,完成特色草屋民俗15栋、教育拓展基地、烧烤营地等设施建设。图为水南村去年刚刚建设完成的接待服务中心。



在水南研学基地接待服务中心,有13个房间,96个床位,目前已经成功接待15期大中小学生实践和研学旅行,参与学生4000余人,获益近20万元。



7月7日,水南村村民在村卫生院测量血压。水南村第一书记姜云东介绍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看病难、看病贵是致贫主要因素。生一次病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上万元。这对图们市因病致贫高达98%的贫困户来说,是生活上最大的难题。


为此,图们市财政专项列支300万元,建立全覆盖“疾病兜底”“政府保障药房”运行机制,彻底破解因病致贫、返贫的症结问题。出台疾病兜底保障政策,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县域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的目标;在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府保障药房,由政府出资购置在省基药平台采购不到、而贫困人口又必需使用的药物,实行专柜管理、销售,保证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购药问题。目前,已累计补偿金额131.72万元,9000余人次受益。



在水南村君子兰花卉种植基地,美女主持人于涵正在通过手机直播向全国售卖花卉。石岘镇水南村君子兰花卉种植基地依托吉林省隆吉花卉基地有限公司,借助该公司“线下门店销售+线上电商营销”运营模式,以生态花卉绿色农业为基准,着力打造辐射全国君子兰项目产业基地优质品牌,建成集培育、种植、销售、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种植基地。


隆吉花卉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斌和记者介绍,水南村君子兰花卉种植基地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已新建君子兰花窖(阳光温室)4座,购置及栽培2年生君子兰24000棵。2018年,基地带动下嘎村8户贫困户进行室内试养殖君子兰种苗,户均增收300元。2019年,将广泛推广室内养殖君子兰项目,由基地养殖辐射到村民自主养殖,带动农户增收,带动集体经济增产,打造君子兰花卉种植供货特色乡村。



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金国兴带领村民在村里成立图们市枫梧洞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在他的蔬菜大棚采摘园中,新鲜的番茄和黄瓜主打有机无公害品牌。目前现合作社已有生产大棚10个暖棚,4个冷棚,通过蔬菜采摘和出售带动全村贫困户17户,每户每年增加收益300元,职工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



“扶贫关键还是要有产业,要把‘输血’变成‘造血’,才能彻底摆脱贫困。”扎根图们石岘镇河北村三年的第一书记曹爱鹏说,在图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北村自2017年起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建设了10公顷食用菌种植基地,其中木耳大棚达60栋,灵芝大棚20栋。两项食用菌种植年产值达800多万元,成为创业扶贫标准化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基地由之前只带动河北村脱贫,发展到带动周边5个村、152户贫困户脱贫,每年给贫困户固定分红31万元。



在灵芝大棚内记者看到,嫩黄色的灵芝长势喜人,品质上乘,生产的狍子粉销路看好。



在河北村村委会,第一书记曹爱鹏跟记者分享了他驻村三年总结出来的脱贫工作管理方式——网格化管理:一是以房找人实现精准;通过摸排,把全村144栋房屋,分为空房户、外来户、本村户籍非贫困户、贫困户,在图上进行了不同颜色的标注。对贫困户,还以脱贫年度不同进行了进一步的精准细分。并且将全部常住户的党员、优抚、低保等属性进行了标注。


二是因类施策避免“一刀切”。根据网格管理上的记录和分类,实施不同的管理帮扶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三是服务群众不留死角。河北村根据房屋所在区域进行了网格化的划分和管理,将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区域内设置一名由驻村工作队员(队长)或包村干部担任的网站长和本村干部担任的网格员,网格长和网格员全面掌握网格内所有住户的情况,做到琐事有人管理、小事不出网格、有事积极帮办、凡事必有结果。



曹爱鹏介绍,在河北村的每一户人家门口,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门牌号,上面对户主的基本情况做出了明确的标注,对应网格化管理,可以让每一个干部一目了然,精准掌握每一户的脱贫情况。


栏目:图片中国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习近平论应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一碗擂茶映初心

那个干部,好像苏大强哦~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李兆彧

本期校对:牛慧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