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扶贫日 | 晒晒中国减贫成绩单:这些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今天,是中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作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成绩令人鼓舞。
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70%
中国的减贫成绩有多显著?
按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
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基本解决“不愁吃”问题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不愁吃”问题。与此同时,重点贫困群体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71元人民币,实际增速高于全国农村1.7个百分点。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强了贫困地区的粮食获取能力,贫困人口粮谷类食物摄入量稳定增加。
此外,贫困地区青少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广泛实施,婴幼儿营养改善及老年营养健康试点项目效果显著,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营养水平明显提高,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成都客运段担当的5633/34次列车长年穿梭在攀西高原和大凉山区,全程票价25.5元人民币,最低票价仅2元人民币,6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户免费。 中新社记者 龚萱 摄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以居住条件为例,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方面此前公布的数据,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支持1794万农户改造了危房,700多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
此外,到2018年,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提高到了47.3平方米。
家庭消费品升级换代,移动电话、计算机、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资源持续向农村、中西部倾斜
2004年,国家正式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西部教育改革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公平发展。2018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到3067亿元,其中80%用于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
另外,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9801.48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加上营养膳食补助受助学生3700万人,2018年合计资助学生达1.35亿人次;全国累计资助金额2042.9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
贫困人口大病报销比例达90%左右
据国家卫健委此前介绍,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重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左右。
在疾病救治方面,对大病患者,按照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加强责任落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四定两加强”原则,实施大病专项救治,2019年病种扩大到25种。
针对慢病患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病实行规范管理。截至目前,已有1500多万人得到了基本救治和管理服务,覆盖98%以上的贫困患者。
此外,目前,832个贫困县中,已经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公立医院,99%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院和卫生室,其中88%的乡镇卫生院和75%的卫生室已经完成标准化建设。
大/家/都/在/看
(来源:中新网)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李兆彧
本期校对:牛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