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网评 | 恶化对华关系,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中国网 中国网 2020-10-19



中国网评论员:唐华

责任编辑:李小华 蔡晓娟


笼罩在中印边境上的紧张气氛,终于看到了缓和的迹象。9月1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莫斯科举行双边会见,双方达成“应加快完成新的建立互信措施”等五点共识,为当前的紧张局势降温。


自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之后,中印两军近日在班公湖南岸出现了新的对峙局面,甚至还发生了印方鸣枪挑衅的情况;本月2日,印度以“损害主权和领土完整,威胁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为由,宣布封禁中国公司研发的118款手机App,至此,印度政府已禁用224款中国App;印度7月起草新政,对约50项涉及中国企业的投资方案进行审查,从4月底至8月中旬,中国企业共提交了超过200个对印度的投资申请,但目前尚无一个获批……


造成此轮中印关系紧张局面的导火索是发生在6月中旬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事件发生后不久,印度总理莫迪即公开表示,“没有任何人侵入我们的领土,也没有任何哨所被占领。”可见,如果要追究责任,其中的是非曲直很清楚。但让人无奈的是,印度国内媒体的误导性报道引爆了民族主义情绪,反对派借机煽风点火。巨大的反华声浪面前,印度政府或被裹挟,或有意利用,总之态度逆转,一场由印度一线官兵鲁莽行动引发的流血事件最终被印方定性为“中国入侵”,导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文明古国以及金砖国家成员,中印两国国情相似,地理位置相邻。虽然受到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但多年来大体上能够秉持务实精神发展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总值达到63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此外,两国投资合作持续加强,中国企业在印基础设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为改善印度基础设施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创新领域,来自中国的风险投资为印度企业源源不断“输血”。根据孟买智库Gateway House的数据,印度30家独角兽企业中,其中支付系统Paytm、送餐平台Zomato等18家企业都曾接受过中国的投资,这些良好合作为印度经济发展贡献颇多。如今却随着中印关系中矛盾部分被放大,也让各项合作处于巨大风险之中。


除了与中国在边境持续军事对峙之外,印度还把封禁中国App、审查中国投资、将华为等企业排除出5G项目等政治经济手段也当做报复中国的“武器”。这些措施的确会严重干扰相关中国企业的投资计划、商业布局,乃至让其蒙受巨额经济损失,但问题是印度就能毫发无损吗?印度观察家基金会此前发文警告,印度在各种产品领域都高度依赖中国,尤其是在制药、太阳能、纺织、汽车零部件等关键行业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原料或核心组件,无法立即或完全抵制中国商品和投资。一旦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将有约67%的原料药进口和60%的电子组件进口受到影响,将导致更多印度人面临失业风险。


考虑到新冠疫情对印度经济的破坏,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对抗措施让人无法理解。据彭博社9月6日报道,受疫情和全国封锁措施等影响,印度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大幅下滑23.9%,这是印度从1996年开始发布相关数据以来最严重的季度经济收缩;其次,由于受到供应限制影响,专家预计印度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已经达到7%。更为糟糕的是,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疫情出现缓和之际,印度却连续刷新纪录:单日新增超9万、连续40天日增超5万、连续5天单日死亡超1000人……病毒肆虐之下,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应当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双引擎,如今印度却要与中国经贸“脱钩”,拖累经济恢复,这主动自断一臂的操作是何道理?


此外,长期军事对峙也将给印度带来不必要的巨大消耗和安全隐患。据《印度时报》报道,由于驻扎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猛增,导致后勤补给出现问题,印度军队已经开始为食物问题发愁。而在紧绷的局势之下,一线官兵的情绪高度紧张,是否还会出现此前“擦枪走火”的情况,甚至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谁也无法保证。


1954年,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理念。他曾表示:“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我不相信中间地位。”从那时开始,印度就将谋求战略自主权、谋求大国地位当做外交政策的指针,莫迪政府也是如此。但做国际舞台上的大国,不能光靠嘴上“逞英雄”,还需要与之相配的大国风度和气量。


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印之间机遇大于威胁,共识大于分歧。愿两国在外交层面的谈判成果能够顺利传导至安全和经贸领域,尽快让两国关系重回正轨,重新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这才是中印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应有的态度。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突然爆炸!

大使馆苦劝,他却偏要“绝地求生”!结果感染新冠…

这份“外卖”,投送方式太硬核!


本期编辑:陈冰然

本期校对:刘倩 牛慧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