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 | 中国签署RCEP不应被政治化
中国网评论员:蒋新宇责任编辑:乐水 戚易斌 蔡晓娟
11月15日,历经8年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RCEP的签署标志着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的诞生,多方关注本在情理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舆论在对RCEP的解读上出现了谬误。
多家境外媒体的评论将RCEP解读为中国在亚太地区施加政治影响力的战略性举措,是“中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博弈的重大胜利”。更有甚者将RCEP描述为一份由“中国主导、北京设计”的协议。这些观点,均是将RCEP这份经济协议政治化,并将其置于中美博弈“大棋局”中,进一步渲染中美关系紧张事态。特别是将RCEP定义为“由中国主导、北京设计”的协议,这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是带有浓浓的“中国威胁论”意味,显然是对RCEP的严重误读。
首先,RCEP并非由中国主导,而是一个由东盟发起,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制定的协定。自2013年由东盟主导的谈判启动以来,RCEP签署前的谈判工作先后经过3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以及28轮正式谈判。正式签署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韩国总统文在寅、泰国总理巴育、越南总理阮春福等成员国领导人都谈到了各方付出的“艰苦努力”。中国总理李克强也表示,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发挥中心作用,推进落实RCEP后续工作。
其次,RCEP是一份经贸协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各成员国在相关规则下开展经贸合作,协议内容也只涉及平等互利的经贸规则。相比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关系、政治游说、军事动作,RCEP太过纯粹。中国既无主观意愿也不具备客观条件借RCEP进行地缘政治博弈。
最后,RCEP不是中国在亚太地区与美博弈的胜利,而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目前,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更加迫切。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说,应对全球危机的唯一方式就是加强国际合作,我们要推动多边主义,摒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老挝总理通伦表示,RCEP的签署向世界传递了鼓励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强烈信号。李克强总理也指出,RCEP得以签署表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是大道、正道,仍然代表着世界经济和人类前进的正确方向。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特朗普政府通过发起关税战的方式肆意践踏自由贸易规则。RCEP谈判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推进并最终签署,无疑是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有力回击,将这一回击视作中国在亚太地区对美国的回击,显然是偷换概念。
无论是将RCEP定义为“中国主导亚太的战略性手段”,还是将其视为“中国进入美国真空地带”的博弈筹码,都源于部分外媒将中国行为政治化的舆论惯性,归根结底是在顺应美国对华遏制的零和思维。大国竞争难以避免,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良性的竞合关系才利于各方发展。就以RCEP为例,协定不仅对退出者印度敞开大门,对其他区域自贸协定也保持竞争开放的灵活姿态。从这个层面上说,RCEP恰为分裂的世界提供了一剂有效粘合剂。
11月20日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晤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表示,中国愿意积极地考虑参加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是RCEP成功签署后,中国向世界释放的又一重大信号,相比RCEP条件更加严苛的CPTPP,中国态度由“持积极开放态度”转为“积极考虑加入”,再次表明中国维护多边主义的决心。
当下,世界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弥补全球信任赤字更加迫切。由价值观差异形成的偏见或者猜疑,只会让国与国之间陷入由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支配的对抗中。RCEP的成功起航,是15个成员国的共同选择。它充分说明,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对冲博弈中,捍卫多边主义的正能量从未缺席,始终在积聚生长。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本期编辑:陈冰然
本期校对: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