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我在冬奥现场|冬奥村里过“中国年” 我们把中国文化讲给世界听
立春日,冬奥始。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式开幕。在这场全球盛事中,由广大青年人构成的冬奥志愿者团队是不可小觑的冬奥新势力。值此冬奥会期间,中国网推出《00后:我在冬奥现场》系列报道,通过青年志愿者的视角,讲述冬奥故事,讲述奋进中的青年一代。
我叫陈雪晴,来自北京工业大学,是一名文化活动领域的志愿者。参赛与观赛之外,在冬奥村的外国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都在干嘛?他们会选择走进冬奥村中国文化展区,在这儿过个文化厚重的地道“中国年”。
我的主要工作是在冬奥村中国文化展区进行志愿讲解、测温限流、维持秩序、防疫提醒等工作。为了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进行了传统文化、非遗知识、英语口语、防疫消杀等相关培训,近300件展品成为了我们朝夕相处的伙伴,我们对它们也是熟悉了一遍又一遍。
陈雪晴工作日常(北京工业大学/供图)
正式开村之后,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大规模的参观者,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但我始终坚信,经过前期培训、压力测试和提前上岗等充分准备后,我们一定能完成好岗位工作,服务好冬奥盛会,讲述好中国故事。带着这样的信念与信心,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我永远热情满满,浑身干劲儿。过年这几天,我们冬奥村文化中国展区也是格外热闹红火,这里的展览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冬奥来宾。从他们参观时的专注、提问和赞叹中,我会强烈地感受到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文明交融的内涵。许多外国运动员和官员都会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向我们热情地说着“你好”“谢谢”“我爱中国”……特别是春节这几天,不少外国朋友见到我们,会一字一字认真地说着“新年快乐”,一位加拿大的运动员还非常得意地和我们说着新学的那句中文“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不禁让我们感叹,中国文化的强大感染力。
陈雪晴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北京工业大学/供图)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来参观的老人。他会一点汉语,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无论是看到汉白玉、景泰蓝,还是看到绒绣花束、京剧戏服,他都会一字一句阅览相关介绍,然后竖起大拇指,感叹一番;甚至是北京中轴线的地贴和大运河航线的地图都会让他驻足久望。他时而举着手机,拍着照片视频,时而问我们这个展品的来历,那件设计的初衷……不到四百平米的展厅,这位老人竟看了半个多小时,他说馆里的展品就像是宝藏一样,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还告诉我们,他以后一定要来中国生活一段时间,“沉浸式”体验中国的文化和风俗,去感受中国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那一瞬间,就像是什么温暖而热烈的东西在我的心里融化开了一样,我深深地被触动,也忽然理解了什么是中国的魅力,文化的意义,自信的力量和友谊的芬芳……
我相信,有着冬奥组委和学校对于物资的全力保障,承载着家人、朋友、学校和首都人民的期望,我们必将顺利、圆满、平安地完成冬奥志愿服务保障任务,为向世界奉献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贡献一份力量,加油!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杨新华
监制:蔡晓娟
总策划:魏婧
执行:刘佳
设计:满瑞
制作:马岳
后期:吴佳潼
出品:中国网
鸣谢:北京工业大学
大/家/都/在/看
主编:刘倩
本期编辑:金思含(实习)
本期校对:陈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