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陛下您求贤若渴……因此数年前我们决定派遣……六位博学的耶稣会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最新奇的科学知识……”这是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写给他素未谋面的“最亲爱的朋友”清朝康熙皇帝的信。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成功送达。而300多年后,这封信“寄到”了紫禁城:作为“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的开门展品,这封信连同其他近200件展品,为世人重新揭开了那段中国与法国双向奔赴的历史。那时,凡尔赛宫处处可见“中国风”的装点。热爱中国文化的路易十四,修建了特里亚农瓷宫,甚至还打扮成中国人举办舞会庆祝18世纪到来。法国本土的工艺品制作风格也逐渐受到中国的影响,呈现出“中西合璧”的样貌。“风靡”法国的中国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洛可可风的诞生。约1670-1680年 亚当·佩雷勒(Adam Pérelle) 花园一侧的特里亚农瓷宫景象版画
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藏 [图自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
在“东风西渐”下,由法国人编纂的、介绍中国各方面的著作如雨后春笋,法国也开始更广泛地受到中国的影响。法国汉学家雷米·马修说,受中国科举制度启发,法国改革了精英选拔制度;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曾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当然,所谓交流与融合,一定不是单向的。路易十四派出的另一批“国王的数学家”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接见。他们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知识和科学仪器,其中两位还成为了康熙的老师,为他讲授几何等内容;圆明园大水法由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设计;中国透明珐琅工艺的产生,和法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部分法国产及其清宫造办处仿制的西方科学仪器在开头提到的展览上,还有一块小巧的怀表,被认为是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的礼物:表盘中心装饰着象征法国王室的金色百合花,机芯摆轮保护罩上,则镂雕了中国皇帝的专属纹样五爪龙。这块怀表在故宫珍藏了300多年,见证着当时远隔重洋的两国统治者,为加深交流进行的尝试,和为推进友谊所做的努力。300多年前,“龙与百合花”的对视与奔赴,无疑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一段佳话;60年前,中法两国在东西方隔阂冷战时期做出全面建交的决定,更是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启了东西方交往合作的新篇章。60年来,中法在经贸、人文等众多领域友好合作,为天下先,为国际交流互鉴提供了良好范本。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故事还会有更多动人且精彩的续集,对此,我们满怀希望,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