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收入仅几百万的检测机构是如何成为市值百亿的大数据公司的?

2018-04-18 一辉 智检
智检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探索检测行业的现状、创新和未来


友情提示:本故事4860字,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1

中年得子



Simon作为某食品检验单位的技术带头人,已默默地为单位奉献了十余载。在此期间,他勤恳、卖命、苦心钻研,以至于连终身大事在不惑之年才最终落定。


一年后,Simon的儿子降生。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很快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于中年得子,Simon对孩子格外宠爱,他希望能够从小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便能够在阶层越来越固化的当今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起泡位置。


自己当年读博的同学们,大多已是企业家或企业高管,财务自由。他们的孩子大多都是进国际学校继而出国念书。而自己,每个月几千块钱的死工资,如果给孩子选择这样一个路径,确实有不小的压力。但为了孩子,Simon决定辞去体制内的工作,开始创业。




2

开始创业



毕竟Simon在行业内已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人脉,伴随着检测行业投资热潮的出现,他顺利地拿到了一 41 36072 41 14939 0 0 1465 0 0:00:24 0:00:10 0:00:14 2957 41 36072 41 14939 0 0 1334 0 0:00:27 0:00:11 0:00:16 3143 41 36072 41 14939 0 0 1248 0 0:00:28 0:00:11 0:00:17 3313笔1000万的天使轮融资。购买设备、组建团队、资质评审也都相当顺利,几个月后,Simon的公司成立了,起名BTI。


理想虽丰满,但现实却是骨感的。BTI的核心骨干都是原事业单位的同事,之前都是靠资源吃饭的,几乎没有任何市场经验,最初的半年投了5个标,却一个都没中,仅靠一些友情支持的客户支撑着。Simon在年中做了一次财务核算,即使不算设备折旧,还亏了七八十万。


起初BTI是没有市场部门的,完全是靠以前自己的资源做业务。慢慢的,熟人的资源用完了,如何开拓业务变成了公司最紧迫的问题。于是,Simon找到了正在TONY检测负责本地营销的Paco,作为BTI的市场总监,负责市场开拓和招标业务。


Paco对于当地的市场和招标可谓轻车熟路,很快组建了一支5人的营销团队,并在下半年连续中标三个政府业务,也签下了几家省内大型的食品公司,业务慢慢上了正轨。


年底进行统计,公司一年营业额800万,除去工资、奖金、房租、设备折旧和其他费用,有差不多100万的利润。这让Simon又重拾信心,准备在下一年扩张团队规模,大干一场。




3

陷入危机



第二年年初,Simon开始招兵买马,同时购入多台进口仪器,BTI从原来的20多人扩张到了50多人。充满信心的他也为公司定下了一个年度目标:营业额3000万,利润500万。


也就在此时,国务院下发了《推进检验检测市场化》的通知,检测行业骤然火热。伴随着资本的推动,新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仅本省的食品检测机构就在这段时间增加了五六家。这对于新成立刚刚一年的BTI来说可并非益事,随之而来的是招标越来越难,价格也越来越低,大客户也选择在此时落井下石,拼命压价。


BTI的业务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略有增长。但因此付出的代价是实验室业务量翻倍,检验员即使每天加班,也没办法按时完成任务。第一季度结束,利润又变为负数。


比起亏损,更要命的是检测任务严重超出了实验室的负荷,大量的报告延期在所难免。是做一些假数据?还是如实告诉客户?Simon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Simon选择后者,如实将实验室的情况告知客户,并取得了一周宽限的时间。于是整个实验室每个人每天仅休息8个小时,艰难的熬过去最痛苦的那段时间。


但不争的事实是实验室已超负荷运转,还是亏损?究竟哪里出现问题?Simon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4

CIO(首席信息官)



由于经营上遇到了瓶颈,Simon决定走出去,到更发达的城市去看看。于是参加了最知名的行业峰会,走访了全球最知名的检测机构,了解到企业的核心效率决定是否能够赚钱,精益化管理才是检测机构的最佳路径。


那年正值互联网+概念席卷全国,Simon也走进了阿里云的首届云栖大会,在大会上,他听到了一个非常陌生却又让人兴奋的一个称呼:CIO,也就是企业的首席信息官,了解到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于是,Simon开始着手寻找一个能帮助他摆脱困境的那个CIO,能够通过信息化对效率进行全面改善的那个CIO。无巧不成书,Simon在走遍北上广深杭,准备回程的那天遇到了在北京的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且从事过检测行业工作的Michael。


两人可谓相见恨晚,从当天下午一直探讨至第二天早上,Michael把整个检测行业的落后的现状与其他行业进行了一番对比,Simon则是对行业的痛点逐个分析了一通,也对如何改造BTI深入的交换了意见。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于是,Simon和Michael达成了协议,Michael在一个月内离职并加入BTI,任BTI的首席信息官,100万的年预算,负责整体公司的信息化改造。




5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一个月后,Michael加入BTI,任CIO。在上任伊始,就对BTI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自动采集


Michael发现实验室有一套LIMS工具,但利用率很低,大家仅仅通过他来记录一些委托信息和报告管理。而原始记录、数据计算、报告结果都是通过打印后记录到纸质单上,然后传递给到下一个流程。检验员的好多时间都花费到原始记录的誊写,纸质单的排版和报告结果的录入上。很多工作不仅重复,而且错误率高,严重影响了效率。


于是Michael从实验室的信息采集入手,带领IT团队研发了DAQ(数据采集)和ELN(电子记录)系统,通过设备采集器以及各种传感器将实验室的温湿度、仪器的结果、图谱一并记录下来,并通过ELN进行自动计算,修约自动发送给LIMS报告系统。这样,检验员从之前大量繁琐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验室的承载量立刻增加了50%。


第二把火:营销数据化


当实验室的承载量增加之后,如何开发更多的客户填补实验室剩余的生产能力?于是Michael给销售人员开发了一套移动CRM,从潜在客户的第一个线索开始记录,一次拜访,一次需求,一次电话都记录在案,对于客户转化机会实时跟踪,大大提高了销售的获客转化率。


第三把火:看板管理


业务越来越多则意味着管理成本和协作成本越来越高,由于沟通不及时或者不顺畅,经常出现漏项,漏单或者做错项目的情况。Michael针对这个情况,建立了一套可视化的看板协作系统,每个员工都可以直观看到与之相关的订单的进展情况,与谁协作,问题出在哪里?管理者可以把控全局,像下象棋一样去管理和调度所有的人员和任务。


伴随着效率的提升和客户的源源不断,这种双螺旋结构的上升,给BTI带来了更多的回报。第二年,Michael的到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业绩突破了3000万的大关。



6

业务扩张



通过两年的努力,BTI已在国内小有名气,不仅价格优惠,时效也比较快,业务增长也非常迅猛。于是资本嗅到了这股味道~~


这次是行业知名的投资机构铝合资本,拟投资1亿元,估值5亿,但对方有一个条件,就是年业务规模要在5年内达到10亿。虽然投资人的条件比较苛刻,但Simon当然不会放过这次绝好的机会。BTI依靠资本的力量在青岛、西安、成都、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同时并购了郑州、武汉当地的实验室,业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国。


一下子成立这么多机构,对BTI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Simon成立了互联网与信息化事业部,分管整个集团公司系统的升级,Michael任该事业部总经理。于是,他们陆续研发了OA办公系统、SDMS(科学数据管理系统)、新一代LIMS系统、报告电子签名系统、OTS(订单跟踪系统)、任务调度系统、数据大屏等来保障业务有序且高效运行。



7

降维打击



又经过两年的磨合,BTI的年营业额已达3亿,员工数量也超过千人。但离投资人的预期还有不少的差距。Simon一直想要对机构的运营模式进行彻底的颠覆,才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检测行业本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资产密集型产业,人和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和成本。如果想要进行颠覆,必须在这两个维度中减少一个,才能碾压性的降维打击。


设备是不可或缺的,于是Simon从人的维度出发与Michael共同商量如何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因为他们知道,未来是属于自动化,是属于人工智能,是属于大数据。于是他们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一年内,在业务规模增大一杯的基础上,员工总数减少一半。


这对于Michael来说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该如何突破?


首先,由于客户非常多,客服人员需要大量处理客户的电话,投诉,查询等事务,客服的数量也相对比较多。为了减轻客服的负担,Michael给BTI建立了一套在线订单服务系统,客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快速下单,查看订单情况,大大减少了客服和业务员受理的工作量,并利用前几年积累的数据对人工智能客服进行训练,机器人客服可以满足90%以上的咨询和受理工作,BTI的客服和受理人数由300人降至50人。


其次是对销售团队进行改造,于是建立了一套基于社交化的营销系统,并且与CRM和电商服务系统打通,把获客,转化,留存,激活,转介绍等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活动都记录下来,去分析客户存在的问题,给客户推荐需求,业务也稳步提升。


对于实验室的效率提升,Michael利用几年积累的数据,训练出一个智能任务调度系统,客户下单后,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地理位置,为客户选择一个最优的检测路径,并自动排期,分配给相应实验室的检验人员或者检测设备,让检测效率始终保持最优。


由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提升,实验室原来由10人参与的检测,现在仅需2-3人即可完成。


经过四年多的数据积累,BTI已经拥有数万种产品质量信息,上百万的检测样品数据,数千万的原始数据结果。这些数据经过脱敏、打标签和智能分析之后,BTI又上了一个新的业务项目,产品质量诊断。


当用户的产品数据异常或者不合格,那么BTI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系统可以自动的帮助企业诊断和分析原因,又给BTI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个诊断业务完全不需要一个人工成本,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且随着数据量的越来越大,他的诊断准确度越来越高。


面对这样一个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BTI,其他机构也束手无策,于是开疆扩土,攻无不克!


8

A股挂牌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BTI的业务不止翻倍,业务规模达到了15亿,净利润达到3亿,成为食品检测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企业。


对于其他领域的检测,Simon一直蠢蠢欲动,想要获得大笔融资,IPO是最佳的选择。于是Simon引入上市经验丰富的CFO Elsa进行筹备,终于在圣诞节后的两天,BTI成功在A股挂牌上市了。


BTI首次发行3.12亿股,发行价为30元,募资9.36亿元用于实验室的新建、蒋策领域扩张、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检验机器人的研发。


股票发行当天即上涨44%,在又几个涨停板之后,BTI市值高达300亿,超过DTI,成为市值最高,科技含量最高的检测机构。


此时,Simon的小女儿刚刚降生2个月,这时他也不必为孩子上学而发愁!


注:本篇故事纯属虚构,真心话,写的很烂。很多想要写的内容没有写进去,细节描述太少。我这么流水账的文章,能看完一定是真爱。


原本是想写对行业科技发展的展望,又觉得太枯燥,用一个故事叙述会更生动一些。不料,发现真的好难写。不过里面的内容都是根据一辉对行业的观察和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希望行业内的从业者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写文章真心不容易,也希望各位能够多多转发,以资鼓励啊!如果有哪些地方有兴趣想要沟通,加我下方的个人微信号交流。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必定抄我~~


END


延伸阅读:

检测机构们,是时候关心你的中小客户了

区块链、溯源与检验检测行业的机遇

精益生产:第三方检测机构效率持续改善的利器

检测行业从业者的工资为什么这么低?

检测行业市场难拓,那是你根不懂市场营销!

服务效率才是检测机构安身立命之本




智检

独立的视角观察检测行业


商业|运营|科技|智能


扫描下方二维码与作者私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