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女翻译·464《中国艺术》(261)

观复宝研 观复博物馆 2019-09-13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模糊难解之处。还有新的标签。有一些宋代的青瓷釉色橄榄绿,据说是从中国北方的墓葬出土的,被叫做“北方青瓷(北方龙泉)”,以区别于南方的龙泉窑瓷器,后者釉色蓝绿。北方青瓷的概念模糊,名称是否恰当呢?有人提出了两个新的名称替换这个模糊的名字。一个是霍布逊(Hobson)提出来的:我们叫做北方龙泉的瓷器实际是越窑生产的,后面马上就讨论这个观点,也就是说这种瓷器不是北方制作的而是华东产品。第二,是美国和日本研究界最近的观点,北方龙泉实际上是汝州生产的一种器物,生产时间在1127年之后。北方龙泉实际上是汝州产品,在那里的窑址废品中以及瓷片当中找到了证据。但是真的把这种产品叫做汝窑,好像又陷入了我前面所说的怪圈。谁能真的说清楚,12世纪的汝州到底生产过多少种产品呢?到底哪一种才是文献中所说的汝窑呢?

 

还有一种最近西方经常看到的瓷器,叫做影青。这是古董商起的名字。其含义不过是影子-蓝色,也就是在说釉中有一种透明的蓝色调。中国古董商起这种名字,好像有点局限性。好像这个名字是在诱导我们把这种影青瓷器和宋代不知名的文献中提到的杰出瓷器联系起来。就像化学元素周期表,先预言其存在和性质,再等待它的发现。但是,由于影青只是一种釉色描述,这种瓷器也就不能固定说是某一时期生产的。所以,虽然大多数已知的作品确实是宋代的,我们还是可以将有些影青作品归入唐代作品,如果造型和其他特征确实有唐代可能的话。

 

说了这么多宋代的情况,我们真正讨论的唐代也要说了。必须向读者道歉,这些名字你们可能不熟悉,我也不会在此进一步解释。我其实没有权利推翻宋代瓷器的命名法。这种问题还是应该交给宋瓷专家去研究。但宋代的案例表明,只依靠文献是多么靠不住。由于考古出土报告告诉了我们某个窑口生产某种瓷器,我们至少掌握了实际的证据,不要去问其他地方是不是也生产这种产品。直到最近25年才有这种实地挖掘的研究;其中主要是由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收藏者开展的,他们最想知道他们收藏的瓷器到底是什么窑口。由于这种原因,发现了一大堆宋代的窑址。如果这种情况再翻十倍,中国的窑址地图就清楚了。


往期文章链接:

处女翻译·463《中国艺术》(26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60rb9fg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