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女翻译·486《中国艺术》(283)

观复宝研 观复博物馆 2019-09-08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如果图71的这些器物需要具体命名,我认为通常所用的军持这个名称并不十分恰当。因为其中的器物既没有流也没有进水口;而印度的相关叫做军持的器物都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而叫做静瓶的东西都有刻花装饰,这种手法和上面提到的中国器物的装饰类似,也是没有进水口和流的。所以,我认为中国人称呼其为宝瓶是正确的。静瓶是印度的弥勒佛像中的典型特征,虽然在中国的弥勒佛像中缺乏这种特征。Coomaraswamy说,它们对于任何神都是不朽的,因为这种瓶装的是生命之水,因为据说这种水撒在过世的人身上可以起死回生。必需知道的是,这种印度器物的造型和中国人所称呼的对应器物并不一样。后者可能是从西方的相应器物发展而来。

 

皮囊壶

 

皮囊壶是一种西亚的器物,从史前时代以来一直都有。虽然一开始这是一种装水的器物,这种器物的名称(英语名称直译为朝圣瓶,译者注)的来源主要是因为,这种器物的小型翻版由朝圣者的神龛带出,特别流行于三到七世纪的地中海地区。用来装水或者神庙的灯油。同时期的萨珊样品,根据格雷(Gray)的说法,只是用于陪葬的象征性物品。所以这种明器的两边经常压得非常扁,以至于很难装进水。中国的情况也是,我们无法确定这种器物是不是还用以原用途。唐代朝圣罐的小型样本可以在唐代陶器的骆驼的挂件上找到。这种陶器也是陪葬用。但这提醒我们,可能这种器物本来用于长途旅行中装水。但考虑到其重量和容量,Gallois怀疑这种说法不成立。他认为这是死者灵魂之旅的用具。是专门为葬俗准备,就像其波斯的起源器物一样。

 

要制作这种两边扁平的圆形器物,需要独立模制两片泥片,然后粘接,最后粘接系和颈部。这种做法中西一样。


往期文章链接:

处女翻译·485《中国艺术》(28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60rb9fg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