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巡礼 | 信息与电子学院:寻梦电子,逐梦信息

信息与电子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3-08-28

学院巡礼

逐梦青春,筑梦未来。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携手各学院陆续推出“学院巡礼”系列文章,以便考生和家长深入了解我校各学院人才培养特色。“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北京理工大学已为你精心铸就全面施展才华的成长平台,助你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扬帆起航,与你同心谱写新时代的青春赞歌!

本期文章带您走进信息与电子学院



开启巡礼旅程

2022年即将踏上高考考场的莘莘学子,接下来你点开的将是一段非凡的精彩!



 第一篇·认识信息与电子专业 

信息与电子学院相关专业要学习什么呢?

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如何?

信息与电子学院的师资力量如何?

信息与电子学院的教学硬件实力如何?

信息与电子学院有哪些优秀的校友?

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过什么成绩呢?

目录/contents

1.1电子信息学科领域介绍

1.2学院历史沿革

1.3学院主要成就

1.4杰出校友

1.5雄厚的师资力量

1.6学生规模

1.7学院精品课程及教材

1.8教学与科研平台

1.9国际交流与合作

1.10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



1.1 电子信息学科领域介绍

电子信息学科以物理数学为基础,深入研究信息载体与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实现从设计制造电子器件、构建复杂信息系统,乃至覆盖信息处理、大数据、人工智能全方位创新的学科,是目前及未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是“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的核心支撑学科。


电子信息的领域覆盖面非常宽广,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则面向无线电探测与定位、新一代通信、互联网、新媒体、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应用,关注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识别、安全与保密等环节,要求学生拥有信号处理,算法设计,数据分析的系统化能力。



1.2 学院历史沿革

电子信息教育的“肇始之地”——建立我国普通高校的第一个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我国地方高校第一个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1956年以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基础建立无线电工程系(五系),并于1971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2002年,电子工程系参与组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8年,以原电子工程系为基础正式重组为信息与电子学院。我国首批从事雷达、遥控遥测领域科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



1.3 学院主要成就

科学探索研究的“前沿之地”——创造了我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并牵头获15项国家科研奖。


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亟需为使命,创新成果突出,在不同时期均创造出技术引领和带动作用显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曾创造了我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


01

1958年

我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装置。

02

1959年

提出了我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582雷达)方案。

03

1964年

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相控阵体制雷达方案,用于我国第一代超远程战略预警7010大型相控阵雷达。

04

2005年

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星载空间目标测量雷达。

05

2011至2021年

研制出神舟八~神舟十三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已圆满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历次空间交会对接;研制出嫦娥五号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已圆满用于我国首次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任务。

构建了我国首个光学侦察卫星海洋大中型舰船目标在轨实时检测系统,提出了空天对地探测实时信息处理新方法,相关成果已在5型多颗遥感卫星取得应用,正推广应用于10余个光学、SAR卫星。为保障我国领海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突破卫星通信阵列测量瓶颈技术,支撑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卫星通信阵列测量体系,为我国卫星阵列测量技术迈入世界前列做出贡献。

06

2011年以来

学院牵头获得国家级科研奖6项(含一等奖1项),居全国高校前列。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之地”——获得了学校史上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在教学成果方面,学院牵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1.4 杰出校友

领军领导人才的“孕育之地”——培养了8位院士及30余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将军)。

毛二可

1951级本科

1995年当选

王小谟

1956级本科

1995年当选

吴一戎

1981级本科

2007年当选

尹浩

2005级博士

2013年当选

樊邦奎

1989级硕士

2015年当选

王沙飞

1988级硕士

2017年当选

姚富强

1981级本科

2019年当选

龙腾

1989级硕士

2021年当选

向右滑动了解更多院士信息

学院已培养了8位院士(包括2012年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王小谟、毛二可、吴一戎、樊邦奎、尹浩、王沙飞、姚富强、龙腾),培养了2位985高校校长(龚克、匡镜明),4位IEEE FELLOW,30余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以及100余名企业精英。

985高校校长(龚克、匡镜明)

4位IEEE FELLOW

30余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

100余名企业精英分布



1.5 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45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正高级职称37人,副高级职称42人。师资队伍汇聚了40余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教学名师、9个国家/省部级创新团队。具体包括:4名全职院士(王越、毛二可、张军、龙腾)、13人次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专家、2名IEEE fellow、4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11名四青人才、5位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此外,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教育部111引智团队、3个省部级创新团队。



学院四位院士



1.6 学生规模

截止到2022年3月,学院共有1592名学生,其中本科生407人(不含睿信书院),硕士生831人,博士生354人。



1.7 学院精品课程及教材

学院始终深耕教育教学改革,孕育了一大批省部级精品课程教材。《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等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与电路》《电路分析基础》等6门北京市精品课程。


时年87岁高龄的王越院士为本科生讲授“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

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8本,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理论》(王越、罗森林)《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张军)《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分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1.8 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设有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省部级教学实验中心——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两处实验中心承担着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此外,学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




1.9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积极同国际知名学校深化交流合作。合作项目包括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的“3+1+1”本硕中外联合项目;与英国萨里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双培博士项目。此外,学院积极主办国际学术会议,连续主办国际雷达会议,微波技术与计算电磁学国际会议等。同时,学院与知名企业联合成立实验室。

北理工-爱立信 联合实验室

       IET 国际雷达会议

北京理工大学-

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实验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德州仪器联合实验室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1.10 学生竞赛活动

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战绩。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

——《星网测通》

我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宋哲牵头的“星网测通”项目勇夺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

“星网测通”项目打破了国外对我国航天领域测量技术的严格封锁,解决了制约我国通信卫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宋哲团队针对现有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足、价格高昂等痛点问题,开拓创新,发明了系列卫星通信测量仪,用一台仪器就能测数百种场景,测量效率提升100倍,为客户节省90%的成本,真正做到测得了、测得快、测得起。

2021年,宋哲博士被表彰为 “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仅10人)。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空天物联网-卫星通信专用处理芯片》

该项目致力于解决卫星通信存在的平台运动快、星地距离远、通信模式多等国际共性问题,研发了卫星通信基带信号处理芯片。该芯片可以应用于物联网终端,为石油开采、重大自然灾害救援等提供通信基础;也可以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为“驴友”的应急救援、老年人的居家平安等应用提供通信服务。




 第二篇·走近信息与电子专业 

信息与电子学院有哪些本科专业呢?

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深造率如何?

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如何?

信息与电子专业今后的研究方向有哪些呢?

本篇章将为你揭开面纱

目录/contents

2.1专业介绍

2.2本科生深造情况

2.3毕业生就业情况

2.4 信息与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2.1 专业介绍


01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起源于1953年设立的我国地方院校第一个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包括信号理论与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信息系统、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等专业领域。


02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起源于我校1958年建立的无线电遥测遥控专业,是我国地方院校中首批设立的无线电遥测遥控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防特色专业,2012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信息论与编码、信号理论与信息处理技术、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通信网络等专业领域。


专业国际影响力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电气和电子工程进入2020年QS世界学科排名第126名,中国大陆高校第11名。北理工电气与电子工程进入2020年USNews世界学科排名第23名,中国大陆高校第13名。




2.2 本科生深造情况


2021年毕业本科生442人,

其中282人上研,40人出国,

升学率超72%


国内深造主要去向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出国(境)留学院校主要为包含剑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QS排名前100的高校。


国内深造主要院校







出国(境)留学代表性院校









2.3 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科生就业率超98%

研究生整体就业率近100%。


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比达70%以上,主要面向科研院所、移动运营商、国家党政机关、高校、外资企业等,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百度公司等,主要从事雷达、通信、卫星导航、信号处理、无线电技术、图像识别、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有关的研究、应用、开发、管理、教学等,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平均年薪约15万元,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约30万元。

2021年本科毕业生去向(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4月)


 2021年硕士毕业生去向(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4月)


信息与电子学院在就业动员、专业教育的培训会及学院各种大会上始终不忘强调我校的军工传统和延安精神,鼓励更多毕业生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就业。2021年度,我学院向国家重点行业及相关单位输送503人,接近全部859名毕业生人数的59%





2.4 学院团队介绍

复杂环境科学探测研究所

1

带头人:张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复杂环境科学探测研究所紧跟时代热潮,围绕深空探测、临近空间网络、载人航天、未来作战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复杂网络协同探测与控制”战略科研新方向,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近三年承担了自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JKW重大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30余项。在谐振式传感器与应用、石墨烯微纳传感器、临近空间原位探测、弱光与多光谱智能检测、脑信号感知、物联网感知与信息传输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雷达技术研究所

2

带头人:毛二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腾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

雷达技术研究所历时20余年开展遥感卫星在轨实时处理技术研究。研制了我国首个光学遥感卫星、首个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卫星在轨实时处理系统,以及在轨目标检测、SAR成像处理两款核心处理芯片。成果推广应用于10余型卫星,为我国减灾救灾、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撑。


害虫远距离迁飞会造成农业病虫害的爆发,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支持下,雷达技术研究研制了专用于监测昆虫迁飞的昆虫雷达。该雷达可在1.5km范围内精确反演个体昆虫的轨迹、速度、头部朝向、振翅频率、体长、体重等参数,进而对昆虫进行轨迹分析和种类辨识,为虫害防控预警提供核心信息支撑。

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和重庆市支持下,开展了地基天文雷达理论与应用创新研究,正在研制对月专用观测地基雷达系统。





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3

带头人:吴嗣亮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

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星载空间目标测量雷达、北斗三号应急测控数传一体机等。研究所致力于推进我国航天事业,研制出神舟八号~十三号、天舟一号~二号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天宫系列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圆满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另外,研制出嫦娥五号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圆满用于我国首次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任务。

通信技术研究所

4

带头人:匡镜明教授(原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通信技术研究所瞄准通感一体化、星地融合等B5G/6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在物联网、车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等领域形成广泛研究。面向虚拟现实、沉浸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需求,研究新型音视频处理及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研究所建设有符合国际标准的音质评测实验室。


开展基于智能大数据处理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解决无线信道建模、通信信号处理与识别、智能传感网、体育大数据分析等实际问题。


研究新型高效传输技术,开发宽带卫星通信调制解调器,为高通量卫星通信网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宽带通信与网络研究所

5

带头人:忻向军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

宽带通信与网络研究所长期开展宽带通信与智能光互联、光通信与卫星通信、光电检测与传感等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目前研究所以宽带通信与网络关键问题为研究着力点,重点培养光通信领域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高层次全面发展提供创新平台。


空天网络信息技术研究所

6

带头人:安建平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空天网络信息技术研究所长期开展卫星通信领域研究,突破卫星通信阵列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所构建了我国第一套卫星通信阵列在轨测量系统,研制了卫星通信阵列参数矩阵测量设备,为热真空环境下的阵列测量提供了唯一可行手段。并且提出参数矩阵正交解耦测量理论方法,以及同时同频业务测量信号共存下的扰动剥离等关键技术,克服了长期制约我国卫星通信阵列发展与应用的技术瓶颈。


研究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球总冠军。


多维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

7

带头人:陶然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

分数域信息与系统研究所围绕多维度信号与信息处理在雷达/通信信号处理、图像解译与智能处理、多传感器目标探测与识别等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


牵头建设分数域信号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牵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及省部级技术发明奖、自然奖一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4篇,著作5部,教材7部。主持《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I、II、III》本硕博贯通课被评为首届国家一流课程。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

8

带头人:高梅国教授(特聘教授、型号总师)

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雷达系统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对抗,嵌入式系统及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


雷达系统研究方面,重点开展空间目标雷达探测、双/多基地雷达成像、无人机监视雷达系统、圆阵列雷达系统等内容研究。


电子信息对抗方面,重点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磁感知与应用、灵巧式欺骗雷达干扰、雷达侦察信息处理、雷达对抗系统仿真与评估等内容研究。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写科研专著2部。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所

9

带头人:罗森林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

自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网络空间安全、自然语言处理、医学信息处理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黑盒漏洞挖掘与利用,移动终端安全与对抗,信息安全与对抗工具,虚拟化动态安全,信息安全与对抗实践,信息安全数据挖掘等;汉语句义结构模型、深度文本表示学习、舆情态势感知和线索发现、信息安全数据挖掘等,糖尿病风险评估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等。团队在以上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拥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及技术能力;团队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第三篇·携手信息与电子学院 

※如何报考信息与电子学院的本科专业呢?


3 大类招生


信息与电子学院是985名校北京理工大学的骨干专业学院之一。学院本科阶段以“电子信息实验班”为大类招生,是学校十三个大类本科招生的专业之一。


请大家密切关注电子信息实验班大类专业中信息与电子学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所有专业在2021年软科专业排名中均为A+。专业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进入专业大类后每位同学可以通过选择不同专业核心课程群来确定自己的毕业专业,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专业方向课程,只要完成相应培养环节达到要求,即可完成毕业。


信息与电子学院期待优秀的你


福利时间

信息与电子学院周边礼品


在评论区留下对大学的憧憬或写下你对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的初步了解,留言点赞前五位,即有机会获得信息与电子学院周边礼品。

评论点赞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23日

公布获奖时间为2022年5月27日

END

出品 |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供稿 |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编辑 |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责编 | 张天淼

审核 | 崔嵬 王浩宇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进入“网上高招办”小程序 ↓

要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四连击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