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等权威媒体刊发我校党委书记王金平理论文章《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
4月2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社客户端、《江西日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王金平理论文章《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
全文如下
《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王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研究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研究,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继续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建研究工作“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等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党建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领会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的重大意义党的建设学科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伴而生,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实践沃土。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是一个既讲科学、又讲政治的现实话题,有着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迫切要求。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完善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入研究“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内在机理,进一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刻道理,促进党的建设理论与新时代改革发展相适应,不断推动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系统性。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从学理层面探索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和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这是党的建设学科被赋予的新的使命和任务。促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关注实践、关照现实,是党的建设学科的显著特点。当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作用下,党和国家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党的建设领域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建设学科要以问题为导向作出科学解答,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阐释党的建设实践问题,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入把握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准确把握其时代价值和内在规律,遵循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的建设研究的是党的学问、人民的学问,这就决定了党的建设学科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要聚焦“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要求,研究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夯实党的建设学科的理论根基。要聚焦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现实需求,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从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着眼于实际问题,推动党的建设理论的应用,在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上下功夫。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守正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创新是守正的路径与保障。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守方向、坚守根脉、坚守底线,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经典著作,从文本之源研究和把握经典著作中的思想价值,不断推动党建学科建设和发展。要立足现实、拓宽视野,提出具有主体性和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打造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与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与时俱进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推动党的建设学科迈上新台阶。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历史是现实的映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不了解历史是难以把握现实、回应现实关切的。党的建设学科与中共党史等学科密切相关。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要强化史论结合,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研究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总结党的建设宝贵经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规律,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提供丰富启示。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研究摆在首位,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自我革命、执政能力等重大现实问题,把新时代党的实践创新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研究透彻、阐释清楚,凸显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的现实指向。●深化落实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是负责任、有情怀、敢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突出党的建设学科的时代价值,助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及其成果运用。凸显价值取向。党的建设学科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普遍原理运用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实践而发展形成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这就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必须具有鲜明价值取向,服务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深入研究党的建设历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提供学理支撑,为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担负学术使命。聚焦研究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思考和定位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研究领域的根本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要与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及其密切相关的政党制度等的研究,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理论最新成果、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具体研究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及反腐败斗争,加大对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的阐释力度,深入探讨党的建设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发扬特色优势。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创造性地形成和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升到新境界。从学科起源来看,党的建设学科中国化、本土化的特色是显然的、必然的。从学科发展来看,党的建设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本概念与范畴、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对西方相关学科的依赖性不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要扬优势、显特色、补短板,“跳出学科看学科”,着眼于探索和回答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把握和运用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创新性阐释好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形成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学科体系。整合资源要素。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离不开人才、政策、平台等资源要素保障。要建优学科研究人才队伍,强化名师名家、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引领示范,集聚党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健全学科发展政策体系,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相关新型智库,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先行开设党的建设学科专业,适时将党的建设学科纳入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尤其要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延展党的建设学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全链条培养覆盖面,把党的建设学科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增强党的建设学科人才培养能力和高质量发展后劲。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聂荣臻署名的这封信让多名日军主动投诚,甚至随身携带
点击上方图片学习
(来源:CCTV国家记忆)
-ncsfxy-
-南昌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 · 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人民日报 学习强国 新华社 江西日报
编辑|余欣
责编|陈海芬
审核|常颖 谢梦君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NCNU_GFd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