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善抗癌”:吉林一位绝症患者,爱的力量撑起30年生命奇迹

2016-07-04 郎秋红 新华每日电讯
戳蓝字关注 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刘凤英(右)和救助站收养的脑瘫患儿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郎秋红

  苦难会摧垮一个人,也会磨炼一个人。刘凤英无疑是后者。 

  东北的夏天亮得早。清晨5点多刘凤英就醒了。她睡得不太好。自从几年前癌细胞全身多处转移后,她经常浑身疼痛,靠吃药才能入睡;两年前又发现了原发性肾癌,每天醒来腿都是肿的,一按下去一个深深的大坑。 

  不过,她没时间悲伤。前两天吉林市一户贫困家庭发生爆炸,夫妻受重伤,今天她要组织募捐;救助站的小李智已经有人愿意收养,约好下午去送孩子。 

  她有56个孩子还没长大,63位老人要抚养,还有5000多名志愿者天天等着她拿主意……就是死,她也不能死在病床上。 

人家给咱的是命啊,怎么报答都不为过 

  凡是知道刘凤英的遭遇的人都会感慨,这个女人的命太苦了。1985年,她被查出乳腺癌。三个月内做了三次大手术。第二次手术做了10个小时,第二天醒来,想哭都哭不出来。第三次手术26天后,丈夫因胰头癌病逝,而她躺在床上动都不能动。 

  刘凤英总是想起丈夫最后一次来给她送饭时的样子。那天丈夫走之前,看着她说,如果我明天一点钟没来,可能就是住院了。第二天,刘凤英一直盯着门看。一点钟过去了,两点钟过去了……天已经黑了,丈夫没来。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见到丈夫。 

  那年刘凤英在医院整整住了8个月。两个孩子无人照料,医院腾出一张病床给两个孩子住。每到吃饭时间,8岁的大女儿扯着5岁的小女儿,拿着空饭盒挨个病房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病友们你给一张饼、他给一个馒头……孩子们就这样活了过来。 

  某个下午,天要黑了,病房的门开了,进来一个残疾人。身体佝偻得厉害,背着一个黄色的大旅行袋。那人进屋后问她,“大姐,好点没?我爸也是这个疗区的患者,脑癌,没有治好,已经去世了。我今天来办出院手续”。他从上衣兜里掏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钱,用手指蘸了一点唾沫,一张张数着,一毛、两毛……最大的票是一元的,一共九块五。“姐,我就这点钱了,我爸有病把钱都花了。”他又从中拿出一张一元的,“这一块钱我回去坐车用,剩下的你给孩子买点吃的”。 

  30多年了,每当想起这一幕,刘凤英都满眼泪水。她曾找遍吉林市的敬老院,想找到这位好心人。后来打听到这位残疾人姓张,家在双阳,也到双阳找过多次,还上电台寻过人,但始终没有找到这位“张大哥”。 

  刘凤英至今还保存着两张发黄的纸片,上面记着当年帮助过她的人:吉化一中马列10元,韩琳鸡蛋10斤,小周大衣一件,妇联带鱼3条,鸡一只…… 

  那时她就许下心愿,“只要我能活着,一定报答这些好心人”。 

  很多年后,她倾尽家财帮助别人,女儿心疼地劝她,“妈,就算报恩,你报了20年也够了。”刘凤英说,“啥样算够啊。如果没有这些好心人,咱们活不到今天。人家给咱的是命啊,怎么报答都不为过……” 


2014年4月25日,刘凤英在为一位长期卧床的老人剪指甲。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奶奶有一个馒头,也要掰一半给你

  1996年,刘凤英的身体好一些了。时隔多年,病友们都找不到了,当年帮助过她的老邻居们因拆迁也联系不上了。刘凤英开始到附近的孤儿院和敬老院去帮忙。“我只能像他们帮助我一样帮助其他人,把这当成对他们的一种报答。”

  孩子和老人多,洗洗涮涮忙不过来,她就找周围人帮忙。一来二去,10年时间里在她周围形成了一支800多人的爱心团队。2007年,在吉林市红十字会帮助下,以刘凤英为核心,成立了吉林市红十字爱心家园。他们收养孤苦儿童和流浪汉,对残疾人、大病卧床患者入户救助,资助困难学生……10多年来,筹集钱款物资上千万,捐资助学4000多人,建立儿童救助站1个,抚养孤儿和贫困儿童56人;建立残障老人救助站1个,救助残障流浪老人60余人。救助总人口超过3万人,志愿者已发展到5000余人,遍布全国,甚至马来西亚都有他们的志愿者。

   刘凤英至今清晰地记得她收留救助的第一个孩子。 

  那是2010年的一天,她到一个村里去走访。为了对捐助者负责,她对每一个报上来的受助者,都要和志愿者们逐一走访,核实情况,哪怕翻山越岭。“只有这样才能有信誉,对得起每一份爱心。” 

  村主任在前头带路,路过一户人家时,随口说了一句,“这家可真惨,俩孩子从小没妈,爸爸脑出血,全靠奶奶养活,一周前奶奶也死了。”没上学的孩子原本不在刘凤英这次走访之列,但她还是决定进去看一眼。 

  一进院子,一个5岁的小姑娘靠门站着,一个不到3岁的小男孩正蹲在地上,用小手使劲抠着踩进泥里的玉米粒。刘凤英以为他在玩,就对孩子说,“宝宝,地下脏,别抠了。”孩子停下手里的动作,仰起小脸,“我饿。”刘凤英的心里轰的一声,眼泪夺眶而出。 

  在丈夫去世后,刘凤英曾一度贫困交加。担心自己活不长,她曾经想把两个女儿送人。那天送孩子走时,两个孩子还以为去玩,一直蹦蹦跳跳。到了那户人家,孩子才发现不对。两个孩子扑上来,死死拽着刘凤英的衣角,“妈妈别走,我再也不喊饿了”。 

  宁可爹娘没儿女,别让儿女没爹娘,没有妈的孩子实在太可怜了。刘凤英抱起地上的孩子,“孩子,以后奶奶只要有一个馒头,也要掰一半给你”。 

  从那天起,她决定把那些突遭变故、没有父母疼爱的孩子接过来抚养,或者联系好人家收养他们。 

  2012年冬天,刘凤英听说乾安县有个叫刘刚的盲孩子生活困难,连忙赶了过去。这是一个什么家啊!孩子爸爸出车祸,肇事司机跑了。医药费都是借的。腊月二十七,债主来要钱,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搬走了,孩子妈妈当夜喝了百草枯。刘凤英去的时候,先天失明的小刘刚正在给躺在床上的爸爸熬粥。由于眼睛看不见,他经常把柴火和手一起填进灶膛,烧得伤痕累累,连脓带血一块往出流。 

  放下带来的米面油和被褥,安顿好孩子的父亲,刘凤英心疼地搂过刘刚。“孩子,你还想要点啥?”刘刚说,“我想上学。” 

  从乾安回来,刘凤英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14岁的孩子,一天学也没上过,到哪里去给他找学校呢?可是,不上学他将来怎么生活?第二天,她发动所有志愿者到处联系打听,找遍全省终于发现四平有一所盲校。刘凤英立刻赶过去跟学校商量,学校很支持,愿意减免学费,刘凤英当场表示,她和志愿者们负责孩子的吃喝和生活费。 

  送刘刚上学那天,早晨起来风雪交加刮得睁不开眼睛。刘凤英顶风冒雪和志愿者一起出发了。他们给孩子买了衣服、被子、甚至裤头都想到了。把孩子交到学校手里时,刘凤英心里暗想,“孩子,多大的风雪奶奶都不怕,只盼你今后少受一点苦”。 

  现在,爱心家园已收留了56个孩子,还有63个无家可归的老人和流浪汉。


2014年4月25日,刘凤英(右三)和志愿者们为福利院的老人们带来市民捐赠的衣物。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我替83个孩子跪你谢谢你

  爱心家园成立后,最主要的一件事是捐资助学。2007年第一份需要捐资助学的名单报上来后,刘凤英拢了一下,68名学生,需要2万多元钱。可是,家园刚成立,没有人知道,没有人信任,更没有人捐款。 

  刘凤英把自己家所有的东西划拉到一起,也不值这些钱。最后她想到了卖房子。她算了一下,房子可以卖一万六,自己到城郊租房子,一个月50元就够了。听说她要卖房,当时吉林市红十字会的秘书长把她找了去。“大姐,你有几套房?”刘凤英说,“就一套。”对方问她,“今年卖完了明年卖啥?”说完要走了她的房产证,防止她真把房子卖了。一些志愿者听说这件事后很感动,大家你拿点他拿点,很快凑齐了第一笔助学款。 

  从1996年走上慈善救助这条路开始,刘凤英陆续把能捐的东西全都捐了出去,连床头都卖了。家里只剩她和一张床。 

  1985年丈夫去世后,留下一笔抚恤金。刘凤英一直放在那没用。后来,社会上流行彩电,刘凤英想,买台电视给孩子看吧,也算父亲留给两个孩子的一点念想。电视看了不到一年,刘凤英去一个贫困村救助。这个村子很穷。有一位孤寡老人,家里的黑白电视已经没影了只能听声,他还经常趴在上面听新闻,然后再讲给村民听。刘凤英回家后和女儿商量,把家里的电视捐给这个老爷爷吧。两个女儿说什么也不同意。小女儿抱着电视就是不撒手……过了半个多月,刘凤英还是把电视抱走了。“我觉得有了这台电视,不仅对那位老人好,对整个村子也有好处。” 

  后来,吉林市红十字会一位姓杨的部长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家里换下的一台彩电送给了刘凤英,但是有言在先,“电视是借你的,你只有使用权,不能捐。”就这样,刘凤英家里才有了一件不属于自己的电器。 

  2009年夏天,刘凤英癌细胞转移到甲状腺,在医院住了16天。期间有志愿者看她,提起吉林市有一个村小,窗户烂了开不开,孩子们天天捂一头汗。刘凤英一听坐不住了,提前出院跑去一看,情况属实。她找到一家铝合金厂,计算了一下,25扇窗,18扇门,老板说共需两万八。她跟老板磨,讲村子多穷,孩子多苦,老板被打动了,给减了5000元。但是即使这样,还要两万三。 

  第二天家园正好有一个助学活动。刘凤英愁眉不展。在志愿者的追问下,她把这件事说了。志愿者李明书自告奋勇,“大姐 48 32105 48 15535 0 0 1365 0 0:00:23 0:00:11 0:00:12 3085好好养病,我出8000,剩下的我找做生意的朋友凑。”刘凤英一听,激动得一下子跪在了地上。“明书,我不是跪你,我替83个孩子谢谢你。”当时正在下雨,刘凤英跪在泥水里,很多人志愿者当场掉下眼泪。 

  在场恰有一家湖北企业的老总。他说,“我走遍全世界,见过为自己下跪的,从未看过有人为别人下跪。”他拉起刘凤英,“大姐,我每年拿10万块钱给家园。只要我在,以后再也不会让你给人下跪。”这位老总说到做到,从此后每年给爱心家园捐助10万元,现在已累计捐款80万元。 

  有人说,刘凤英做的不少是有关部门该管的事。刘凤英说,国家那么大,总有管不过来顾不到的地方。平常都说自己是国家的儿女,既然都是儿女,就得为爹娘担待点,还分啥该谁不该谁呢。


2014年 4月25日,刘凤英(右)在吉林市江南乡二道沟村社会福利院看望老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老天爷让我活一天,每分钟都利用起来 

  如果不是诊断书作证,谁都难以相信刘凤英是一个绝症患者,癌症随时可能要了她的命。从1985年患乳腺癌开始,癌症和她如影随形。先是扩散到淋巴,然后转移到肝、甲状腺、骨,2014年又查出原发性肾癌。 

  可是,在她身上看不出一丝绝症患者的萎靡、悲伤。五一慰问环卫工人,母亲节救助贫困母亲,然后到一个村小救助200个贫困孩子,端午节到敬老院给老人包饺子…… 

  她像一团跳跃的火焰,走到哪里,给哪里带去温暖和光亮;像一湾清泉,用爱滋润着受助者和身边的人。 

  志愿者刘艳春跟随刘凤英11年了。只要有时间,她会尽力参加所有的活动。不为别的,只为能在她身边照顾她。“一想到大姐的身体那么不好,我们经常心疼得背地流眼泪。” 

  2014年,刘凤英身体每况愈下,连端半杯水都费劲。她觉得自己可能不行了。丈夫的姐姐给她拿了1万元治病。“你不能死,你养大两个孩子,是我们家的功臣。”刘凤英算计了一下,如果放疗化疗,这1万很快就没了,而且病还不一定能治好。身边太多的病友倾家荡产都没有挽回命。想来想去,她决定把这笔钱给刘刚交学费。 

  那天去四平盲校时,她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一路上都是趴在刘艳春的腿上。到了学校,她给刘刚留下4500元的生活费,又交给班主任500元。“孩子感冒发烧啥的,给买点药。” 

  另一个她放心不下的孤儿高雪,正在一所乡镇中心校上五年级。她找来两个女儿,“我要不在了,你俩负责把高雪养成人”。 

  把事情交代给女儿,刘凤英放心。 

  上帝对你关上门的时候,总会给你开扇窗。刘凤英的两个女儿,从小懂事,学习优秀,考学、工作、成家从未让她操心。反倒是她这个当妈的,常给她们“添乱”。 

  有一次大女儿下乡检查,头一天打电话让她帮忙接孩子。她满口答应。到了第二天,正好有人捐了100床棉被,刘凤英和志愿者忙着发棉被,直到下午4点多女儿来电话才想起这档子事。等她赶到学校时,已经放学2个多小时,外孙女正一个人站在墙角哭。女儿这时也赶到了,拉起孩子转身就走。天下着雨,刘凤英讪讪地跟在后面。到家后女儿还是没理她。7岁的外孙女劝妈妈:“妈妈,你别生姥姥气了。”女儿仍然一言不发。刘凤英尴尬地坐在那里,衣服湿冷,又累又困,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睡梦中渐渐感觉身体里升腾起一股暖意。她睁开眼睛一看,女儿正蹲在面前,轻轻地用热水给她洗脚。 

  刘凤英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当年病重时,她一针一线,比着尺寸,给每个女儿做了5件小棉袄。想着自己不在了,够孩子穿几年……她总是想,女儿都大了,成家了,有人疼,那些孤儿比她们更需要爱。 

  有时,她也会觉得欠女儿太多,什么东西也没给孩子留下。但更多的时候,她相信“给孩子攒钱不如给孩子积德”。 

  她感到愧疚的还是她的5000多志愿者。因为不是一级法人,爱心家园成立10多年,没有一分钱政府拨款和项目资金,连喝一瓶水都是志愿者掏钱。有一次刘凤英和几个志愿者到一个山村去走访,没想到去的三家都太穷了。走访变成了捐款,边走边捐,到晚上饥肠辘辘的几个人连一碗面条钱都凑不上。 

  有多少人问过刘凤英,这么苦,这么累,坚持这么多年,图什么?是啊,图什么呢? 

  几天前她去看望一个爱心家园捐助的小学生,孩子隔着窗户看到她就跑了出来,手里拿着三个热乎乎的小枣。“刘奶奶,我都给你留了好几天了。” 

  一对姓耿的智障夫妇,家被一场大火烧落了架,两个人跑出来时,一个手里抱了一只鸡,一个手里抱了一只鹅。是刘凤英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盖起了新房。他们不太记人,但只要刘凤英来,就会搂着刘凤英的脖子又哭又笑。 

  刘凤英说,没有帮助过别人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从1985年到现在,身边癌症病友一个个离去,只有刘凤英还活着。刘凤英说,“如果不是心里装着别人,天天想着自己的病,我也早死了。” 

  参加吉林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时,省里一位领导问她,“刘大姐,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刘凤英大声说,“做慈善好,得癌都不死。”


转载请注明  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提供有生命力的阅读在这里读人文历史 读转型中国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