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公务员上班看书、喝牛奶被问责……真是基层纪委“小题大做”吗?

2017-02-21 刘姝蓉 新华每日电讯


上班看书、喝牛奶,下班打麻将……对于这些“小事”,监察机关的行为到底是“不手软”还是“矫枉过正”?这根规定的红线应该怎么画?有关部门还需在兼顾情理法上多做探索。


作者 | 刘姝蓉



近日,江西九江市纪委发布消息,共青城市纪委通报了8起春节后违反工作纪律问题,其中有一条引起了新华每日电讯(ID:caodi_zhoukan)的注意:“发统局窗口,一名男子正在低头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该窗口工作人员赵某上午因没有群众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拿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大学语文》翻阅。行政服务中心对其进行了谈话提醒。


看到这,新华每日电讯(ID:caodi_zhoukan)想到了前段时间引发舆论关注的“员工上班喝牛奶”“护士下班打麻将”等纪检问责处罚事件。


这几起事件均因“细节”而起,对此,大部分网民支持监督执纪“不留死角”,也有声音认为“纪委小题大做”。


投票



中央明确:“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此外,在上述事件中,针对被通报处罚的违纪行为,三个地方均有相关规定或举措。


江西共青城市廉政巡察组去年就重点查找违反政治纪律及政治规矩、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的问题。


2月8日,湖南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纪检监察室开出一份问责意见单,通报一名员工早上9点在办公室喝牛奶。


对此,新华每日电讯(ID:caodi_zhoukan)查询发现,郴州高新园区曾出台方案,规定员工工作时间不能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整治“精神不振,不遵守工作纪律,上班迟到早退,开会玩手机、讲小话、打瞌睡”。


《园区纪工委交办意见单》


在“护士下班打麻将”一事中,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护士马某君在南明区御庭轩餐饮店打麻将,被纪委检查组发现,院方要求马某君做出书面检查,同时扣罚其3个月绩效。


而实际上,在2014年,贵阳市就曾出台规定,“公职人员不许在除家庭以外的公共场所进行打麻将等类似活动”。


十八大以来,中央厉行“八项规定”,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管住大多数”,让公职人员凛然自省,这样的力度深得民心。而纪检监察工作的舆论焦点也逐渐从“打虎大案”扩大到像“因无人咨询翻阅《大学语文》”这样的“细节小事”。 


为何“细节小事”却引发舆论关注?

对此,人民网发表评论称,这类情况实则折射出三方面的价值冲突。


其一,公众对相关规定不够了解,更谈不上理解。如果相关报道再完整一些,公众掌握的情况更充分一些,能够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体会到相关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也许就会多一些理解,而不会那么激动了。


其二,公众对处罚是否合理产生了疑问。禁止员工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确有必要,但是总不能连牛奶都不能喝吧?正如有学者所称,强调工作纪律同时,更要对于员工基本的生活、生理上的需求,有充分的保障和满足。


其三,公众对相关部门处罚过严啧有烦言。护士非工作时间打麻将,多大的事呢,居然被扣罚3个月绩效,未免过于苛严。有律师认为,医院扣罚绩效涉嫌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诚然,处罚不能任性,更不能违法,否则就难以服众。


针对上述“小事引发热议”的舆论常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评论表示该情况的发生既有事件开始走入公众视野带来的“新鲜感”,也不排除个别案例中舆情回应失当的因素。


比如,在“员工上班时间喝牛奶”事件引发舆论后,郴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黄志中回应称,相关单位只对其进行了口头的批评教育并表示“喝牛奶”措辞不严谨,让大家的理解出现偏差。


这份问责意见单是该园区纪工委在暗访时发现某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一边喝核桃早餐奶,一边浏览网页,旁边还有一些零食”,为此做出了批评教育的决定。


“有关部门舆情应对和引导需要兼顾法与理、公与私、偏与全三方面话题,为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供良好舆论环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文强调。


专家:监督执纪也可刚柔并济

单就事件本质来说,上班时间做私人的事情的确会造成不良影响。不仅影响工作,如果是窗口单位,还会给来办事的群众造成纪律不严、态度不端正甚至不作为等不良印象。



对此,《人民法院报》发文表示:相关部门虽不必为上班时间喝杯牛奶太较真,但也不能轻视“上班时间吃早餐”等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的真问题。


我们知道,吃早饭虽是生活必需,也应该尽量在工作之前解决,不管喝牛奶还是咖啡,都不能成为不守纪律,及耽误为群众办事的借口,即便是更加“人性化”的下午茶时间,缓解小饿小困添点小零食,也要尽量避免造成群众误解。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公众对监督执纪仍存“刻板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被查处,反腐成绩斐然,赢得舆论高度赞誉。纪检监察机关“办大案”的舆论“人设”也被固定。当“上班喝牛奶被问责”这类“庸常生活”相关消息出现时,舆论的“刻板印象”一时难以适应,个别脱离事件背景的评论即见诸网间。



对于这些“小事”,监察机关的行为到底是“不手软”还是“矫枉过正”?这根规定的红线应该怎么画?有关部门还需在兼顾情理法上多做探索。


《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曾发文痛批“凑数问责”问题。文章称,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仍然喊在嘴上、浮在面上,在问责上有“凑数”嫌疑,把不属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事项也统计在内。


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表示:“虽然应该强调纪律,但是都是正常要求。自由和纪律其实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强调工作纪律同时,更要对于员工基本的生活、生理上的需求,有充分的保障和满足”。©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信公号、人民法院报等

监制:易艳刚

责编:张慧

校对:赵岑

运营支持:新华融媒(ID:xinhuarongme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