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红墙黄瓦与蓝天,读你千遍不厌倦

2017-06-17 王瑨 新华每日电讯

【导读】如果你说文物众多,99%的文物都在库房睡觉,观众看不到;如果你说观众多,70%的观众只走中轴线,不看那些展览,那故宫的这些“世界之最”便没有意义。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

红墙黄瓦与蓝天,读你千遍不厌倦


来源:人物story(ID:rwstory)

作者:王瑨


2017年,单霁翔在故宫的第五个年头。


虽然实行了每天八万的限流,虽然每个周一都闭馆,2016年,还是有1600万人走进故宫,创了历史新高。这个数字超过了卢浮宫与大英博物馆的总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谈起故宫,不再只有威严肃穆的三大殿,还有“萌萌哒”的雍正,被誉为皇帝同款的“朝珠耳机”,故宫日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手机上的每日微故宫,韩熙载夜宴图的APP……有血有肉的故宫成了“网红”,而自称故宫“看门人”“讲解员”的单霁翔也随时让大家路转粉……


在他的规划中,故宫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一些我们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觉得都有实现的可能。因为在他看来,又有谁会不希望咱们的故宫越来越壮美呢?



30年后,故宫准备再申遗


“如果你说你文物多,可是99%的文物都在库房睡觉,观众看不到;如果你说你观众多,可是70%的观众只走中轴线,不看那些展览,那故宫所有的‘世界之最’便没有意义。”


于是,单霁翔把故宫更多的区域向公众开放——2012年故宫开放面积比例为48%,2014年增加到52%,2015年为65%,2016年则将扩大至76%,未来会超过85%。我们眼看着故宫的那张地图上未开放区域越来越小,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次第打开,一个个院落可以穿肠而过。


这是原来只有52%的开放区域,现在已经扩大到了80%


这是如果开放85%之后的区域


而在201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院庆日,自建院以来首次开放城墙,故宫专门修建了步行木栈道,并设置数个观景台拍照点。游客可以站在城楼上看看风景,和自己经常拍的最美角楼零距离接触。


“我们希望观众进一次故宫,能够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不要总是摩肩接踵,累了可以有地方坐下来,渴了可以喝杯茶慢慢欣赏一下云卷云舒,能够有好的展览陶冶情操。”



于是,观众不用再排很长的队花很长的时间才买到一张票,也不用坐在栏杆上倚在树上休息,也不用在厕所门口排长队……这些变化是如此悄无声息,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故宫,你甚至认为故宫就应该是这样的。


“不同时期改革难点不同,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不断增加的观众需求和我们能够提供的能力之间差别太大。故宫馆藏180余万件文物,展出来的不到1%。


“现在我们正在建我们神武门的馆,同时,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在建,香港文化故宫博物馆几年建成也可以大量展示故宫的产品。我们想方设法把更多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更好享用,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吸取智慧和营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12k2lsfg&width=500&height=375&auto=0

虽然故宫的门票价格多年没有涨过,但故宫从未想过要涨价,“相反,在未来,如果得到社会理解、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免费开放。”


1925年10月,故宫从皇家禁苑变成博物馆时,游客从四面八方拥向紫禁城,最后光是丢失的鞋子就捡了好几筐,而在不久的将来,您可以自由地在里面逛来逛去。



太庙、社稷坛、景山、北海、端门、皇史宬……围绕故宫的这些明清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若整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将在古都北京核心区域形成怎样的世界文化遗产群组?


这个想法在我们看来也太大胆,太缺乏操作性,可是单霁翔觉得很合理很有现实的可能性。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在各种场合反复地讲,希望尽快探讨启动故宫周边的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提升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级别和监管力度。


“这些建筑与景观载体是中国明清皇家宫廷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紫禁城共同构成了遗产的见证价值,对故宫遗产的完整性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将壮美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再过3年,紫禁城就600岁了。单霁翔的理想是将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这些年以“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与“平安故宫”两个世纪工程为依托,单霁翔和他的团队以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姿态,坚守在属于他们的历史节点上。


“文物是有生命历程的,几乎所有文物的生命历程都要比人的生命历程长得多。保证它们的生命延续和健康状态,不仅需要传统技术的工匠经验性的判断,也需要借助各类分析检测的仪器来诊断。于是,我们就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


今年1月,坐落于故宫西侧院墙内侧的故宫文物医院正式挂牌,配备200名“医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如同病人进医院求诊,前来故宫文物医院“看病”的文物也要“挂号”“分诊”,治疗完毕后再“出院”与观众见面。



现在游客经常想去探访这个文物医院,因为这个特殊医院的医生很多是网红,他们出现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轻轻松松赢得了无数的粉丝。


“这部片子我们原来想就是一种科普,告诉大家故宫文物修复的技术、我们的态度和做法,可能中年人老年人会比较喜欢。但是没想到推出以后年轻人点赞最多,18岁到22岁,原来我们以为年轻人喜欢打打闹闹的片子,没想到现在年轻人更认可‘择一业终一生’的精神,这给我们很大的鼓舞。” 


择一业终一生。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故宫、故宫人成为了老少皆迷的网红。而且有了文物医院,想来六百年的紫禁城更可以驻颜有术,青春不老,下一个600年,再一个600年,也许都不是事。



   文化遗产可以重塑我们的生活


故宫文化可以带回家吗?文化遗产可以重塑人们的生活吗?


单霁翔说,可以。


设想一下,你的日常也能与故宫这样亲密接触——


清晨起床,你先用四方罍做成的茶器泡了壶茶,随手撕下《故宫日历》上过去的一页;



中午,你边用故宫筷子吃着饭,边用朝珠耳机听音乐;午后纳凉,你穿上如意凉拖,用“朕亦甚想你”的扇子扇来习习凉风……



想把藻井文化带回家,可以买一把伞;想把大红的宫门带回家,可以买一个包;红山文化的玉器做成香插,每天插一个四季香……千年风雅,遥似眼前。



“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传播故宫文化的方式,过去我们做的叫文化产品,就是把一些有故宫元素的文物复制出来。现在我们做的是文化创意产品,实用性、互动性更强,同时增加趣味性”,单霁翔边说边拿起放在旁边的“爆款”故宫手机壳。


当故宫已不仅仅是有形的宫殿,也是无形的IP时,“网红们”便应运而生——到2016年为止,故宫已经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上百个产品系列。



网购平台上,主营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以“来自故宫的礼物”为宣传语的淘宝店铺,已拥有103万粉丝。社交平台上,走高端严肃路线的“故宫博物院”拥有256万粉丝,账号主体为故宫文化服务中心的主打卖萌风的“故宫淘宝”微博账号也拥有74万支持者。除了具体的产品,还有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禛美人图”“每日故宫”等多款APP。




故宫“卖萌”,并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意在文化传播。


单霁翔说,“想让人们把更多的博物馆文化带回家,推出的东西就要有故宫文化,所以我们将深入挖掘故宫产品、古建筑的信息和文创产品对接起来。”


文创产品对接的还有大众的生活,“面向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生活需求做各种文化创意产品。首先我们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现在过什么样的日子,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接受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工具。”


比如故宫开发的一款给9至11岁孩子的应用类APP“皇帝的一天”,想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清代皇帝一天12个时辰是如何度过的,希望他们以己观人,更合理地规划时间。



故宫的红墙黄瓦与蓝天

读千遍也不厌倦


前清时期,宫廷中曾有“行走”一职,值守于上书房的是“上书房行走”,服务于皇帝左右的为“御前行走”。而单霁翔,就是那个最著名的行走者。


2012年,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履新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和秘书两个人按着图,走遍了传说中的“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舍”。


一间房屋一间房屋地察看、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行走,每个房间什么状况、将来如何利用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记录,并且得出了自己的准确数字,故宫博物院所管理的古代建筑数量共计9371间。



网络上有很多游客晒出了游故宫时与单霁翔的合照,一不留神你就能偶遇他。中午吃完饭,他会在故宫“行走”;下午闭馆前,他若正好有空也会行走几步。下雪天,他怕路滑,游客会摔倒,会亲自去督促员工扫雪……正是这样的行走,让他自然而然与这里的巍巍殿阁、一草一木产生出深厚的感情。


穿梭于高墙内,行走在四季间,单霁翔对故宫的一切如数家珍:他说起与故宫相关的数字都能信手拈来,精准到个位;对故宫的建筑细节、文物由来、历史掌故更是脱口而出滔滔不绝,网友戏称他为“故宫最牛导游”。


对于故宫成为“网红”,单霁翔并不意外。“故宫讲坛”第一百期时请单霁翔来主讲,演讲票预约开始不到6分钟,350张票全部售罄,工作人员又加了150张站票;采访当天短短一个小时的网络直播,便吸引了150万网友在线观看。“我在故宫里走千遍,把故宫读千遍,把故宫讲千遍都不厌倦。”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邀请外方团长的配偶参观故宫博物院。


单霁翔做了一次真正的“导游”,“我觉得非常自豪。那天正好是周一闭馆日,天气很好,我就跟她们说,今天的阳光下故宫红墙黄瓦蓝天,这是三原色,用这三种颜色可以调和成各种颜色。今天世界就应该是五色缤纷的,就应该有文化多样性,才是一个和谐的宜居世界。”



后记


每次采访结束的时候,单霁翔和我们念叨的最后一句话是“欢迎大家常来”,那股浓浓的京腔儿配上热情的笑容,像极了一个健谈好客又风趣博学的北京四合院老头儿。他确实把这里当成了家,而这个家的守护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在这里更能体会岁月的流逝,然而也更能体会岁月流逝的意义。


他常说:“要将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交给未来。”我想他会用他在演讲中提到的八个心——“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来实现这份承诺。


每次看到他,我都会觉得,他真的很“故宫”。©


延伸阅读

故宫里被“观博”者追捧的老太太

肚子都笑痛了!这些文物卖起萌来谁也挡不住

从“舌尖”到“修文物”,纪录片产业迎来又一季春天

故宫地下最新“大发现”,有助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比故宫还要高一星级的建筑,在山西的破落村庄里被发现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实习生陈梦罗  |  校对:赵岑

择一业终一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