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苦难就是苦难,很难变成资本——评乐嘉带4岁女儿走沙漠
要点 | 一分钟速读
★ 孩子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成人总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改造孩子。但事实上,有些家长刻意去为幼童创造出来的“吃苦”,都是愚昧的自欺欺人。
★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苦难就是苦难,不会变成资本。当我们看到知性优雅的董卿站在台前侃侃而谈,要知道有千千万万没能成功的董卿被毁掉了。
来源: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作者:席越
主播:王若辰
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参加在甘肃张掖高台县的徒步活动。
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需像大人一样4天走完76公里。平均每天顶着烈日走20公里的沙地,对于小朋友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不仅如此,乐嘉还跟灵儿约法两章:1、不可无理哭闹,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最美;2、无论发生什么事,绝对不可以让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乐嘉带女儿(灵儿)走沙漠路线图
乐嘉和灵儿在沙漠徒步合影
乐嘉称: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明白,作为一个女孩,她这一生必须要学会独立和坚持。(让一个四岁的女孩独立和坚持,你为什么不让小朋友去赚钱呢)。
尽管有一整个后勤和医疗队跟随,小姑娘还是很快就吃不消了,脚上起了水泡,腿上也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疹。
晚上睡觉也睡不好,蚊帐闷热,蚊虫奇多。一到中午,孩子就哭哭啼啼的,因为平常这个时候她都在睡午觉。“爸爸,我好困,爸爸我走不动了。”这样的恳求,每天都要重复很多次。
乐嘉在微博晒出的灵儿腿部红疹照片
医疗队在给灵儿医治脚上的水泡
乐嘉严苛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是在折磨孩子。
虽然从记录上看,乐嘉与女儿的沟通良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鼓励,队里也有不少6,7岁的儿童。但遇言姐仍然不建议过早开展这种为吃苦而吃苦的训练。
家庭教育有多少是建立在家长的自我满足上?
01
儿童有自己的生长节奏
家长只能引导,不能强迫
乐嘉的故事让我想起我女儿同幼儿园一位家长的故事。
据说她让四岁的女儿每天写单词写到12点,小姑娘说困了,妈妈还会说:“你不现在努力,将来怎么成就大事?”这位母亲把这件事还颇为自豪到处告诉别的家长。
努力和成就大业,没问题。锻炼一个孩子的坚毅程度,和心理上的独立和专注也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写功课写到夜里12点,对孩子是一种帮助还是一种伤害?
4岁的孩子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神经还脆弱,所以主要依然以游戏和认知教育为主;他们的手腕关节也没有发育好,长期握笔会伤害他们的骨骼、韧带,甚至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4岁的孩子在心理上更没有发育好,不应接受一个被强迫的,甚至不体恤孩子疲惫的教育方式。
对于乐嘉的女儿来说,3-6岁的小朋友髌骨和膝盖骨包括其他软骨韧带等还未长全。骨骼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肌肉纤维较细,易疲劳受损……所以,儿童并不适宜从事剧烈运动和耐受力运动,如长跑,举重等。
灵儿在沙漠徒步中
美国儿童运动与健康顾问研究院McCambridge博士的报告指出,直到青春期前,儿童的主要锻炼重点都应是培养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真正有目的的耐力锻炼在14岁左右开展为宜。
从这个角度看,乐嘉女儿灵儿的确承受了过度的运动量。尤其是当孩子哭闹着要睡觉时,适时休息才符合孩子生长规律,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咬牙坚持,培养所谓的独立与毅力。
家长刻意去为幼童创造出来的吃苦都是愚昧的自欺欺人。乐嘉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我个人非常不赞同。
02
真正开发孩子的潜力
让他们自己去学习
我侄子小的时候是个害羞、胆小又没有运动细胞的孩子。4岁时带他去参加游泳班,傻小子就坐在泳池边上瑟瑟发抖,哭着不肯下水。有一次我急了,抓住他往水里拖,救生员和老师立刻跑来大声喝止:小孩子不可以逼迫!
侄子6岁时参加了小区儿童冰球队。说起这支冰球队真是一言难尽,高矮胖瘦的一群乌合之众,每赛必输,而且是经常被打光头(儿童比赛5:0后就不再翻牌了,以示仁慈。)
观众席上的家长看得脸都绿了,倒是教练心大,每次下场都是开开心心的问大家有没有have fun。然后挨个点评表扬。像侄子这种根本摸不着球满场瞎忙的,教练也会找话夸他“走位好”。
孩子需要鼓励和肯定
就这么fun来fun去的混了一年,我本来以为这只队要万年垫底了,谁知之后的一次比赛中,大家忽然有如神助,有配合、有占位、有战略、有体力。
最后半分钟居然进了一个球。全场欢呼啊,家长们真拥抱着哭了。事后,教练对激动的家长们说:
训练一支队伍就像做饭,料配好了剩下就是火候,时间到了自然会长进。
另一件事是甜豆的钢琴课。4岁时我送甜豆去跟音乐学院毕业的小老师学琴,甜豆死活不肯,一看到钢琴立刻倒地大哭,满屋子打滚。
有时开到老师家楼下她不肯下车,刚开始我还挺强硬:“不下车可以,但也不能离开,你就在车上坐1个小时坐到下课。”两年过去,我们也放弃了,没有再存着半点念头让这个一见钢琴就崩溃的小姑娘学音乐的奢望。
今年甜豆6岁了,有天她忽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弹钢琴。”这可着实吓我一跳。我问她还记不记得自己满地打滚,人家郑重得说:“I am ready now.”
孩子有自己的步调和节奏
后来甜豆就去参加钢琴班了,我们从来没管过她,曲子弹得乱七八糟我也咬牙忍着不去纠正,生怕破坏掉孩子失而复得的兴趣。
后来,小丫头居然能感觉自己弹的不协调,还知道自己要求妈妈陪她练习。一个暑假,每天弹琴的强度是三个小时。我跟她爸面面相觑,这还是我们的孩子么?
孩子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成人总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改造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反思是否强迫孩子去完成父母的愿望?
乐嘉自己是一个底层“逆袭者”,他对于严酷的丛林法则更为敏感,那就是“生而为人,必须优秀”。
他们甚至会举出董卿、丁俊晖、郎朗的例子。这些近乎残忍的故事,却因为主人公最后的成名,就带上了一层光环。然而,当我们看到知性优雅的董卿站在台前侃侃而谈,要知道有千千万万没能成功的董卿被毁掉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苦难就是苦难,不会变成资本。
乐嘉微博称如果灵儿能坚持下来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灵儿在艰难爬过一座山
03
专制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局限
在沙漠徒步事件引发争论后,乐嘉发了一条微博,大意是孩子说喜欢这次活动,下次还要再去。
部分网友也提到在视频中,乐嘉问灵儿:“你脚还疼吗,今天还要不要继续爬?”,孩子回答:“要”,以示质疑者多事。
然而,心理学家认为,取悦父母是孩子的本能。对于6岁前的孩子,哭泣和拥抱是最正常,也是最被需要的情绪表达。这么小的女孩儿根本还不懂什么大人所谓的独立,要她明白“哭泣就是脆弱,不哭就是坚强”是逆反人性的,不现实的,更不符合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乐嘉发微博回应质疑
我没办法相信一个孩子能从4天76公里的沙漠徒步中获得快乐。灵儿曾在晚上发噩梦,大喊“我不要了,我什么都不要了”,或许这才是孩子在压力下的真正心境。
04
一个极端崇尚自律、目标、挫折教育的
父亲是什么样呢?
这让我想起希拉里的父亲休·罗德姆。
这名退伍军人在家中实行军事管理,如果希拉里或她的弟弟们不小心忘记拧上牙膏管的盖子,他会把牙膏盖子从窗口扔出去,然后命令孩子捡回来,即使是外面下着大雪也绝不手软。
不管冬天的芝加哥夜晚气温有多低,他都坚持晚上睡觉时要把暖气关掉。
休,不希望女儿软弱,因此他给女儿树立了很高的目标并鞭策女儿不断进取。希拉里付出艰巨的努力以博取父亲的欢心。
伯恩斯坦《希拉里传》
伯恩斯坦在《希拉里传》中写道:“小学时,希拉里就是老师的宠儿,因为她总是愿意取悦老师,而且学习勤奋,思维敏捷。”
有创造力的孩子学习勤奋是因为学习是快乐的,知识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希拉里这样的人学习勤奋是为了竞争,是为了取悦老师和他人,以及内心里那个“专制的内在父亲”。
然而无论是学习、运动、还是政治生涯,希拉里一生尴尬的是第一名位子上的,永远不是她而是其他的孩子——那些不是为了父亲的梦想而奔跑,而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奔跑的人。
奥黛丽·赫本将“做自己”当做人生的信条
与希拉里的父亲形成对比的奥巴马的母亲。
这位敢于在60年代冒大不韪跟黑人结婚的女性同样对儿子有着极高的期望,甚至在奥巴马很小的年纪就告诉他:“只要努力,当上总统也是不无可能。”
这位胸襟宽广的妈妈的人生哲理是:“不要被恐惧或狭隘的定义所束缚,不要在自己周围筑起围墙,尽力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亲情和美的事物。”
与嬉皮出身的克林顿和“”混混”出身的奥巴马相比,希拉里给人以距离感,缺乏亲近感和感染力,这种致命的缺陷令希拉里在两次竞选中一败涂地。
事实上,在希拉里第一次失败后,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就曾预言,希拉里永远不可能选上总统。虽然她在20岁后决意从心理上与父亲决裂,但这种决裂不会是彻底的。专制的父亲会影响希拉里的一生。
在政治领域,或许最适合她的角色就是第二,这是“超我”(super-ego)太强的人在选举政治中的宿命。
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
从加拿大回国两年多来,遇言姐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令我感到有趣的是,与西方家庭教育观趋于统一、整个社会拥有默契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是五花八门。
有信奉狼性培养鼓励闺女和外甥对打的;有奉行精英教育,年年暑假花两三万送孩子出国夏令营的;有让孩子背《弟子规》,学国学的;还有不让孩子跟没有英文名字的小朋友一起玩的……
简直是群魔乱舞,叹为观止。这些都归咎于在我国,家庭教育是一个中断了数十年的概念,如今重新被捡起。
第一,我们缺乏专家的指导
第二,社会对教育没有形成共识
乐嘉本人曾经反对“靠吃大苦来培育成功”的观点。有一段时间,乐嘉压力很大得了带状疱疹。他醒悟说: “在我看来,成功就是开心、快乐、平衡地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此明白的一个人为何又会用力过猛,带着4岁的女儿走沙漠,以至于孩子步自己后尘,出了一身湿疹?
一位一心想把最好的送予孩子的老爸,为何让孩子走上自己的旧路?这种“我为了你好”式的亲情绑架何时休止?这,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注:文章转载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遇言不止:专业主义精英的聚集地,号称“中国最美女性视频”“视频界的LV”,拥有无数女性的热爱和男性的好奇。
延伸阅读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晶瑶、实习生禚俊南 | 校对:赵岑
别用亲情“绑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