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凉鞋在中国跑马拉松夺冠,赚钱回非洲买豪宅……“跑马专业户”淘金百亿产业!

2017-11-17 张书旗 新华每日电讯

首发:1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书旗


欧辰(左一)和他的运动员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一则有趣的新闻刷爆各大网络:在上月举行的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赛中,埃塞俄比亚小伙Amogne以2小时28分0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全程项目冠军。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冠军选手的“战靴”竟是一双凉鞋,其中一只鞋的扣带还坏了。


有人问Amogne,为何穿着凉鞋还能夺冠,难道凉鞋是特制的?他指着“带伤”的鞋子哈哈大笑,答案不言自明。


同样合不拢嘴的还有肯尼亚人Obed——负责帮Amogne联系中国马拉松比赛业务的经纪人。


讲起Amogne,Obed直呼“不可思议”,因为他已经不止一次看到Amogne穿着凉鞋夺冠。


几周前,Amogne才经过Obed牵线,生平第一次坐飞机来中国。Amogne需要在上海转机去兰州比赛,但一下飞机他就懵了,他不会说英语更听不懂中文,茫然四顾,不知道该找谁,也不知道要去哪儿,索性躺在机场的沙发上睡了一觉。


这可把Obed急坏了。他在机场找了好几个小时,差点就报警了,结果无意间在一个角落发现了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的Amogne。哭笑不得的Obed赶紧把Amogne叫醒,给他改签机票。


因为担心语言问题,Obed特意找到旁边也在候机的两个中国人,拜托他们帮忙照顾Amogne,千叮咛万嘱咐,总算把Amogne安全送到了兰州靖远马拉松比赛的现场。


经过机场风波,Obed对Amogne的比赛成绩根本不抱任何希望,然而,结果让Obed大吃一惊——Amogne竟然穿着一双凉鞋以绝对优势拿下男子半程项目的冠军。


在Obed的帮忙牵线下,像Amogne这样第一次离开非洲大陆,“跑进”中国的马拉松选手还有很多。他们名利双收,也亲眼见证了中国马拉松赛事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欧辰去看壮观的母亲河——黄河,体验民族特色


中国马拉松盛况的“参与者”


2011年北京马拉松的3万个名额,在启动报名的第6天才勉强报满。时过境迁,如今要想拿到北京马拉松比赛的参赛名额,难度堪比春运买火车票


时间退回到2011年,那时候,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跑道经常站不满,看的人比跑的人还多。


肯尼亚小伙Obed,在来到中国上海大学求学后的第2个月,就赶上了其中一场。


从小喜欢跑步的他,在上海参加了半程马拉松,轻松拿到第二名,还拿了一万元奖金。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也是他拿到的第一笔奖金。


2011年参加世界大学生奥运会的欧辰(左二)


那时候,Obed肯定想不到,这不经意的一跑,将会彻底改变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6年间,他的本名Obed用得越来越少,老师和同学们更喜欢叫他“欧辰”。他并不知道这两个汉字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一个中文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


正是在这6年间,马拉松比赛在中国遍地开花。最热闹的时候,一年有超过500场马拉松比赛,逾千万人次参赛,带动相关行业收入上百亿元。


2015年北京举办马拉松比赛时,总计有超过6万人参加抽签,争抢3万个全程马拉松比赛名额,中签率不到50%。


这一盛况还催生了“黄牛”——按照官方的收费标准,“半马”报名费50元、“全马”60元,但从这些“黄牛”手中拿号则要花3000元到5000元,贵了至少60倍。


一位“黄牛”感慨:“现在卖马拉松名额,比卖iPhone还赚得快、赚得多。”有人问为什么,他说:“现在土豪都流行跑马拉松了。”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马拉松在中国到底有多火爆


2015年首届南京马拉松比赛的名额,在一些网站标价高达1999元,是原报名费的20倍;


2014年上海马拉松比赛的3.5万个名额,4小时内被一抢而空,高峰时段排队等号竟然排到700多万号,抢名额的难度直逼抢上海车牌;


2013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跑马拉松赛成健身新时尚”位列其中,那一年的北京马拉松营收超过3000万元,创下了中国体育史“最贵一天”的记录......


2011年北京马拉松的3万个名额,在启动报名的第6天才勉强报满。时过境迁,如今要想拿到北京马拉松比赛的参赛名额,难度堪比春运买火车票。


6年前懵懵懂懂“跑”进中国的欧辰,不只是一个见证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他是中国马拉松圈内最出名的“洋中介”,短短几年时间,他手上已拥有3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马拉松运动员,这些人每年参加100多场大大小小马拉松比赛,几乎每次参赛都会拿到奖牌。


欧辰(中)的运动员获奖


“你还是外国人吗?”


他出门时身上基本不带现金,只拿着一部手机,时不时用微信发几句语音,走到哪儿都是直接用手机“扫一扫”结账。他甚至还会和学校门口的黑车司机讨价还价——活得比中国人还“中国”


和大多数肯尼亚人选择去美国或欧洲留学不同,欧辰一开始就坚决要来中国发展。


身边朋友不理解:“不去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去中国呢?”欧辰解释说:“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发展势头很好。美国确实很好,但我更想作为一个参与者,与中国一起发展。”


从2011年只身来到中国读大学至今,欧辰现在已是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能说一口流利并且地道的中文。让中国同学头疼的“宏观经济学”,他轻轻松松就能考80多分;大三那年,欧辰在报考的2500人中突围,考进了上海大学最厉害的人才学院;他还获得了保研的机会,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这是上海大学最高级别的奖学金,全校只有10个名额,除了欧辰以外,其他都是博士生……


身边朋友惊讶于他强悍的学习能力,都称他为“学霸”,但他总是笑着挥挥手,很“中国范儿”地说:“哪里哪里。”


他出门时身上基本不带现金,只拿着一部手机,时不时用微信发几句语音,走到哪儿都是直接用手机“扫一扫”结账。他甚至还会和学校门口的黑车司机讨价还价——活得比中国人还“中国”。好多朋友都纳闷:“欧辰,你还是外国人吗?”


欧辰(中)和中国朋友


“上海是我的第二个家。”已经在上海生活五六年时间,欧辰觉得上海这座城市以及在这里遇见的人,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和朋友外出吃饭,欧辰会主动买单,“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非常舒服。”他请过很多人吃饭,包括一起跑马拉松的朋友、马拉松赛事的赞助商和运营商。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欧辰会让年纪比他大的人先坐,更尊贵的人坐在里面的位置。跟领导喝酒,杯子不能超过对方,“这是一种尊重。”


以前,他跟他的外国朋友一起吃饭是AA制的。可是来到中国后就不一样了,“我跟你说我们一起吃饭,那就意味着是我请你吃饭,我来买单。”


“这些都是我跟人吃饭时观察到的中国习俗。我现在已经很像一个中国人了。”这些经历让欧辰很早就明白了中国社会的一些规矩,也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讲“关系”的国家。


在国外参加马拉松比赛,联系主办方非常简单,但在中国,这个过程非常微妙。


欧辰正式开始做马拉松经纪人是在2014年,因为刚接触,谁都不认识,只能先从一些小比赛开始。他会打电话联系主办方,问他们需不需要外籍运动员参加。


“与所有外国人一样,我一开始是非常直接的。主办方问我,需要多少邀请费,我就说一万元人民币,不会说太多细节。主办方说,太贵了,不好意思,我们已经和另外一家合作了。”


“碰壁”了好几次,欧辰不明白,就找朋友聊,朋友也帮他分析,被他们拒绝是不是因为说话太直接?后来,欧辰试着学着像中国人那样说话,“他们再问我需要多少邀请费时,我不再直接报一个数字,而是会跟他们说,您觉得应该多少,您说就是了。”


果然,主办方不再拒绝他,欧辰总算松了一口气。原来中国人是这样打交道的。“在国外,不一定是朋友才能合作,但在中国不一样,首先要跟他谈感情,再做事。比如有些主办方会说,欧辰啊,这一次我们也许给不了什么条件,但你能不能帮忙找一两个运动员,我也会派人去,这样我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欧辰(右一)和他的运动员


“不行不行,我哪会干那个啊”


当欧辰亲眼见到一些马拉松运动员一年到头拼命训练,却苦于得不到比赛的机会,他就想: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人来中国这边参加比赛呢?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马拉松奖金几乎都被Amogne这样的运动员领走了。这种情况,在中国也不例外。


有不少外国运动员常年辗转中国各地参赛,依靠中国这几年井喷的马拉松热潮赚得盆满钵满。这些运动员中,尤以肯尼亚人最为突出。很多人都会好奇,肯尼亚人为什么这么能跑?


在肯尼亚,有超过一万人以跑步为生,欧辰就来自其中跑得最快的那个民族——卡伦金族。


“我们的祖先是游牧民族,常年靠跑步捕猎为生,我们人人都遗传了一双大长腿。再加上生活在高原,我们的肺也比一般人更大,所以尤其擅长跑马拉松,世界大多数马拉松比赛的获奖者都来自卡伦金族。


欧辰小时候在农村的奶奶家长大,每天要跑3公里去上学,中午还会跑回家吃午饭,吃完饭又跑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了再跑回家。一天下来,要跑12公里。


像欧辰这样,很多跑得好的运动员,都是因为家里离学校比较远,从小一直跑一直跑练出来的。而且一般他们跑步的时候不穿鞋子,这样会让脚和腿都会变得更有力。


很多人觉得肯尼亚很热,其实恰恰相反。肯尼亚很凉快,最低10摄氏度,最高28摄氏度,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适合跑步。所以,跑步对肯尼亚人来说,就像乒乓球在中国一样。


在肯尼亚,跑步成了一条快速脱贫致富的道路。那些希望靠跑步致富的选手,如同“原材料”一般,挨个儿踏上马拉松职业选手的流水“生产线”,等待着被各路经纪人挑中,前往全世界商业马拉松赛事。


但是,在肯尼亚,跑步的竞争非常激烈。一年只有十几场马拉松比赛,每场比赛都有差不多1000名专业运动员参加,但最终只有6个人可以拿到奖金。


当欧辰亲眼见到一些马拉松运动员一年到头拼命训练,却苦于得不到比赛的机会,他就想: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人来中国参加比赛呢?


那时候,他只是想着帮他们订机票、安排食宿,因为中文说得好,能很好地帮他们与主办方沟通。


凡是接触过欧辰的运动员,都很信任他。时间久了,有人就提议让欧辰做他们的经纪人。欧辰听到后吓得赶紧说,“不行不行,我哪会干那个啊。”


慢慢地,听得多了,也经历了很多次比赛的历练,欧辰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足足想了一年后,欧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做起了马拉松经纪人。


欧辰(左)与他的运动员,四届上海马拉松全程冠军Stephen mokoka


很不“职业”的经纪人


“我最开始做马拉松经纪人时,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都是老乡,我想帮他们忙而已。他们有什么事情,随时打电话给我,就像老朋友随时问候‘最近怎么样’的那种很自然的关系”


虽然欧辰误打误撞成了中国马拉松经纪人,但是在职业经纪人看来,欧辰仍然很不“职业”。


他从不和运动员签署合约,维系他与运动员的基础是互相信任。“我最开始做马拉松经纪人时,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都是老乡,我想帮他们忙而已。他们有什么事情,随时打电话给我,就像老朋友随时问候‘最近怎么样’的那种很自然的关系。”


这种不“职业”,也确实让欧辰吃了很多暗亏。


有些运动员跟欧辰说他跑得非常好,但家里穷买不起机票,欧辰就会拿出自己的钱给他们买机票,往返机票差不多1000美元,再加上国内机票和住宿吃饭,一个人差不多是2000美元。


可是,他们的竞技水平并不像他们自诩的那么高,跑得一点都不好,到后来拿不到奖金,也没有钱还给欧辰。不到半年,欧辰所有的钱都亏完了,一分钱都没有了,他也不敢跟他爸妈说。


“天哪,现在想起来真的很艰难。”欧辰至今想来那段日子都心有余悸,“因为我想让他过来比赛,能拿到好的名次得到奖金,这样他可以赚到钱,可以回国用这笔奖金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但他却不珍惜这样的机会,或者说他没有达到足够的竞技水平,真的不值得大费周章来回折腾,费尽千辛万苦过来,也赚不到钱。”


后来,欧辰意识到,必须要找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来中国参加比赛。


欧辰很清楚,肯尼亚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跑得非常好,但有些人因为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一辈子都在训练,没人看上他们。


欧辰会主动联系这些运动员。因为有前车之鉴,他会先安排这些运动员参加肯尼亚国内的比赛,看一看他们的水平。只有通过国内选拔,欧辰才把他们招募过来。


“所以,不要认为来中国比赛是来玩儿,不是的,我和他们说清楚,这真的是个难得的机会,有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欧辰现在手上的专业运动员,很多是有本职工作的人,军人和警察最多,占40%。这些选手跑得很好,因为他们的经济比较稳定,饮食和训练都比较好。在肯尼亚,他们一年的工资不到1万美元,但来中国跑马拉松拿一次冠军,也许就能拿到1万美元。


做马拉松经纪人有点像押宝。如果选手拿到名次,欧辰就可以赚到钱。他的选手跑进了前三,拿到奖金,是欧辰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亲眼看着他们跑出了很好的成绩,回国后可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种感觉特别美妙。他们跑得好,是我的成功。


欧辰的一个运动员,最开始连办签证的钱都是找他借的。这个运动员来中国跑了两次马拉松,现在已经回国在核心地段买地盖房子了。


“我的运动员中,优秀的选手一年收入差不多有10万美元,在非洲算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在肯尼亚的核心地段,买一块250平米的地大约需要10万美元。很多人贷款几十年才能买得起,这些运动员只需要跑一年就可以。”


和欧辰同样来自肯尼亚的威尔弗雷德和尼古拉斯,是在宁波大学机械学院读大四的留学生。从大一开始,两人“跑马”的足迹遍及中国的80余座大中小城市,累计参加了近百场马拉松比赛,行情好的时候,他俩获得的奖金一个月就有近2万元人民币。


“我已经用跑马的奖金,为家人盖了一栋房子。”威尔弗雷德说,自己来中国“跑马”是为了摆脱贫困。


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民,母亲做点小买卖,除他以外还有5个姊妹,家庭经济负担很重。刚到中国时,他曾为节省费用,忍饿几天才吃一顿饭。


虽然威尔弗雷德的成绩不错,但也并不是每次都能赚到奖金。拿不到名次的比赛,有时候主办方会报销机票,有时候需要他自己来承担。


随着越来越多像威尔弗雷德这样的“黑旋风”来中国参加比赛,欧辰自己的运动员也感受到了压力。


所以,欧辰每次在比赛前都要给运动员谈心做疏导:“我帮助你找到一个比赛,是很难得的赚钱机会,你拿到奖金之后回国,能让你和家人的生活改善一点。希望你能不给自己留遗憾,用自己的实力去跑。如果你参加了比赛,但是最终没有取得好的名次,可是我感觉到你很辛苦和努力,那我还会再帮你联系其他比赛的机会;可是,如果你只想随便跑一跑,那就是最后一次帮你了。”


欧辰也凑了回热闹,做了一张自己的“军装照”


“洋中介”眼中的“马拉松热”


“我发现很多中国人跑步,不是因为自己想跑,而是因为别人在跑。就像这些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一样,他们办比赛是因为其他城市也在办”


这几年,中国跑步的人越来越多,马拉松比赛也越来越多。曾有研究者指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开始大范围举办马拉松比赛,进入一个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在欧美,这被称作“马拉松赛事现象”。


中国目前也到了这个阶段,进入了马拉松的井喷期。但在欧辰看来,这个行业才刚兴起,有些比赛还很混乱,很多事情不规范,也不专业。


前不久的一次马拉松赛,让欧辰非常失望。


比赛前,欧辰联系主办方,他们回复说已经和中国经纪人合作了,让欧辰自己在网上报名。欧辰选了两个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报名,可是,等他们到了比赛现场,主办方却说他们不是受邀运动员,不能参加比赛。


欧辰与主办方沟通了很久,最后让他们跑了,但是有个要求是不能超过主办方邀请的外籍选手。“因为如果不是邀请的运动员拿了冠军,有人肯定会不爽。我的运动员只好慢慢悠悠地跑,最后只跑了第8名。我明白,这里面有些利益关系,但这是比赛,这样做的话,比赛的气量就没有了。”


目前,中国每年的各级马拉松比赛有500多场,拿冠军的几乎都是非洲选手。一些中国选手认为,非洲人把奖金都拿走了,抢占了他们的机会。从去年开始,不知是否出于这种考虑,中国田协把比赛奖金压低了。比如,合肥马拉松的奖金从3万美元变成了3万元人民币,主办方也不再花钱邀请外籍运动员了。


这让欧辰很沮丧,不只是觉得对他自己,“一个比赛奖金本来是一万美元,现在是一万元人民币,少了好几倍。这样会把一个很大的比赛,办成很小级别的比赛。比如贵阳马拉松,过去是很大型的比赛,可是现在第一名奖金才8000元人民币。”


欧辰很担心,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比赛本来很大,却办成很小的规模,赞助商会跑掉,对专业运动员的吸引力也会下降,从而导致没有专业运动员去比赛;参赛者的竞技水平下降了,大多是抱着玩一玩的态度去跑,主办方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这对赛事的长远发展没有好处。


还有一些地方的做法,也让欧辰感觉不可理解。“很多地方举办马拉松,并没有搞懂举办这个比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某个企业?还是为城市形象?比如说这个比赛在某地举办,这个比赛做下来,会有多少影响力?以后要怎样可持续发展?现在还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有的比赛今年办了,但到了明年就停办了。”


今年8月份,欧辰的一个运动员在去参加比赛的高铁上突然情绪异常了,上厕所也不关门,总觉得车上有人要杀死他。车停在沿途车站时,他突然跑下车,沿着铁轨一路跑,欧辰找到他后立刻让这个选手回上海,“不要去比赛了,生命比比赛更重要。”


后来,欧辰带那个选手去医院看精神科医生,听他聊了很多心里话。他说自己的一家人全靠他一个人跑马拉松挣钱,所以压力非常大。欧辰陪了他一个月,直到他的病养得好一点了,才送他回国。


中国最出名的马拉松经纪人——肯尼亚小伙欧辰(Obed)


这件事让欧辰重新思考跑步这件事。在他看来,跑步不应该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我发现很多中国人跑步,不是因为自己想跑,而是因为别人在跑。就像这些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一样,他们办比赛是因为其他城市也在办。”


对欧辰来说,马拉松经纪人的工作永远是靠后的。“每当马拉松比赛和学习冲突时,我还是会选择学习,我从来不会因为马拉松翘课。”


欧辰希望用自己的生活态度让他的运动员明白,马拉松不是生活的全部。“作为肯尼亚人,即便是用这种方式谋生,我们也要让这件事变得快乐。因为,跑步就像一个人的人生,你能感觉到生命的整个过程,有痛苦,也有很多快乐。跑步不只是跑步这么简单,它意味着用身体的能量,让你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内心。”


在中国做马拉松“中介”这么多年,欧辰一直有个心愿,希望中国人能多去非洲看看,哪怕是去非洲跑马拉松感受一下。“其实,很多中国人不了解非洲,只能看看电视。真实的非洲和电视上不一样。”


延伸阅读

中国爸妈正在用“军备竞赛”思路毁掉下一代!

把中国拍成山水画,104岁的他是活得最赚的人!

清华学霸用诗词做演讲,引全场嘉宾膜拜!

哈佛大学用这12张图,教育了10亿人

故宫看门人火了,他是隐藏在宫里的超级段子手!

日本“最佳幼儿园”,竟出自中国人之手,通体纯白

不发别人回不了的信息,是一种修养

新华社追问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谁该负责?

习近平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说了啥?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刘新华 赵岑

他让我们重新思考跑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