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评北京清理天际线:也要关注到人心起伏线

2017-12-07 何鼎鼎 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ID:rmrbpl),不代表本公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作者:何鼎鼎


日前,北京正在进行的清理牌匾标识,引来不少关注,正反两面声音皆有。


赞成者认为,北京不少牌匾标识“很不首都”,毫无审美可言,摘了并不可惜;质疑者则认为,像“庆丰包子铺”这种街边一层楼高的招牌也被摘了,是否真的科学?是否太一刀切?

 

应该看到,无论赞同或是质疑,基点都是出于公共利益。大家的争议焦点,并不在于北京要不要美丽的天际线、要不要整洁的城市空间,而在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与城市相遇,在登高远眺,也在行走其间。美丽的天际线,清朗的建筑立面,都是城市的靓丽名片。驻足黄浦江边或面对维多利亚港,有那条天际线在,就有上海风情与香港格调。


具体到北京,没有人不会同意:维护故宫、钟鼓楼、永定门城楼等重要建筑(群)周边传统空间轮廓的完整,有利于保护老城平缓有序的城市天际线;维持长安街、通惠河等处公共空间的开阔清朗,对维护“北京的符号”是多么的重要。


这不仅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顶层设计,也是每一个热爱北京的人的肺腑之言。


 

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塑造错落有致、富有韵律的天际线,也要关注到人心的起伏。这其实是一条比天际线更重要的曲线。


强化对牌匾的监管职能当然没错,对有安全风险的广告牌应该坚决整治,对违法私设的牌匾就应依法拆除,与天际线一起被清理的“架空线”——那些电线杆连起来的“城市蜘蛛网”,就赢得了无数点赞。


然而,也要听到这样的声音:“没有了那块熟悉的招牌,迷路怎么办?”“牌匾没了,开车过来更找不着地儿了。”楼顶标志、路边店招,是城市的表情包、出行的坐标系,没有了还真容易叫人不习惯。



而“3层以上只能安装一块牌匾标识”,对于一栋体量巨大、有多个出入口的高层建筑而言,是不是有只留天际线,不接地气的嫌疑呢?如若把有多年传统的“老字号”的牌匾也换成统一标识,又会不会失却一些传统的韵味、多元的丰富呢?


人们的讨论,也是在期待更务实也更精细、更有效也更接地气的做法。

 

利益高度分化的时期,确实鲜有毫无争议的公共政策。什么是判断的关键标尺,什么是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应该属法治。为了净化城市空间、打造美丽天际线,北京新修改通过了《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规范》,清理属于有法可依。


然而,行政法上同样强调信赖保护原则。那些在老规范下合法合规设置的牌匾标识,其信赖利益是否应该得到保护?这涉及到政府的公信力。


而在摘除过程中,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或许也可以考虑一下社会承受力的问题。一言以蔽之,精细化的管理一定是法治化的,也应该是将绣花功夫落实到治理全链条中的。


 

不妨再看看世界。无论纽约还是东京,都有一条被称道的天际线,也都有丰富而多元的城市空间。这不是建筑与天空交接的生硬墨线,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统一服装”,而是接纳了建筑之上、空间之中的人文、历史与商业痕迹的。


对于整座城市而言,这既是装饰性的,也是叙事性的,是能够讲述城市历史的。尽管今天,现代城市规划越来越强调其科学性,但并不意味着排斥城市的自我生长性。人们如此关注北京整治牌匾标识,正是在考量:刚性的城市治理之下,需要为城市的有机生长留下多少弹性空间。

 

如果说建筑与天空的交界线只是一条没有宽度的线,那么政策与人心的交界线应是有公共探讨的宽度和温度的。正因此,让城市天际线更美丽、城市空间更清朗,一个为了城市更美好的公共决策要凝聚起更多共识,既需要照顾到城市发展的规律,也需要兼顾各方利益、注重决策的透明化与公信力。


毕竟,所有的建筑,归根到底是“人的建筑”。城市,是我们的城市。(原题:最美天际线,应该向人心延伸)


延伸阅读

怎么给领导排座次?这组图一看便知(公务员必读)

今日中国有个可怕现象: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中央很好,基层干部很坏”的怨念是怎么形成的?

2017年最狠的7个段子,胜过你读几本书

豆瓣打9.3分!这部催泪动画已锁定明年奥斯卡!

人民日报批机关病:写材料“稿来稿去”搞坏文风

这些日常漫画,道尽你说不出口的话

紧急通知!微信支付宝这两个功能很危险!

十九大报告蕴含哪些公文写作技巧?(公务员必读)

人民日报公布一批易错字,看第一个就不敢说话了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晶瑶 | 校对:刘新华 赵岑

“人心起伏线,比天际线更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