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3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黄磊海清8.3分新剧成暑期爆款,《小欢喜》做对了什么?| 议事厅

叶志伟、赵芮萱等 新华每日电讯 2019-11-20

整合:叶志伟、赵芮萱、聂威

    

新闻背景


近期,由黄磊、海清、陶虹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小欢喜》,成为暑期口碑和评分双高的现象级作品。其豆瓣评分8.3分(李现主演的热播剧《亲爱的,热爱的》豆瓣仅6.6分),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达37.8亿,每次更新都会登上微博热搜榜。《小欢喜》讲了三个高考家庭的故事,令不少观众惊呼“太真实”“抄袭了我的高考生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


《小欢喜》为何会成为暑期爆款?它到底做对了什么?它对其他影视剧创作有何启示?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制作人说


【汪俊(导演):我们只把现实呈现给观众】《小欢喜》选取了三个典型家庭——中产家庭、官员家庭和单亲家庭,比较有代表性。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都不同,但导演没有说哪种理念是对的、哪种是错的。“我们只是把现实呈现给观众,让大家自己去讨论。我经常看到网友说,跟爸妈在一块儿看,然后彼此会心一笑,这里面就有思考在。我们不想给观众一个现成的答案。”(来源:新京报)



【鲁引弓(原著作者):记者出身,采访了好几个月】鲁引弓是记者出身,带着《小欢喜》的命题做了好几个月的采访。为什么叫《小欢喜》?鲁引弓说,“小欢喜”对应的是“大焦虑”,焦虑来自每个家庭的未来——孩子。高考是中国家长比较难熬的一关,那种纠结、疲惫、焦虑是一目了然的,正因如此,我们生活中才更需要温暖,需要小小的欢喜来给我们鼓劲。(来源:中国青年报)


【黄磊(总编剧):故事取材于身边朋友,不用编】黄磊微博透露,剧中人物原型均为身边朋友——“最近我身边的朋友都在追《小欢喜》,今天几个朋友来家中小聚聊起这个戏,我才告诉他们其实剧中每一个人我写的都是他们,其实编剧不用去编,因为都在你身边,我这个编剧写的是身边的剧。我一对一的告诉他们哪个人是哪个人,他们突然笑了说难怪觉得这些角色看起来这么熟。”(中国青年网)



议事厅 · 各抒己见


【澎湃新闻:《小欢喜》胜在没有“狗血剧情”】虽然《小欢喜》也采用了“几组家庭、一组突出,塑造群像、反映百态”的剧本模式,但它比《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等剧高明不少。时下,不少电视剧过于追逐话题本身,热衷“狗血剧情”,比如说中年危机一定得有个“第三者”,说代际冲突就必须有孩子寻死觅活的剧情。《小欢喜》少了概念化,多了生活化,没有为戏剧冲突而设置的离谱情节。


《小欢喜》带有建设性思维,是一部能带给人力量的好剧。它让观众看到焦虑之余的小欢喜,并给观众一些暖心的鼓励和启示,一些可供参考的教育方法论。不同于韩剧《天空之城》里人与人之间的妒忌、猜忌、隔阂、算计,《小欢喜》里有动人的夫妻情、兄弟情、闺蜜情、同学情,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它也看到了《天空之城》揭露的教育和社会问题,但它试图寻找纾解之道。(曾于里)



【齐鲁壹点:《小欢喜》是对中年人的一次精神按摩】这部剧抓住了某种社会情绪,具有广泛的共鸣性。但它根本的指向并非批判,也不是宣泄。它是对中年人的一次精神按摩,它让观众感慨生活不易、教育子女太难,同时也容易激起观众对自身的哀怜,唏嘘之后继续打起精神应对明天。(韩浩月)


【广州日报:保持克制的表达难能可贵】《小欢喜》对三个高考家庭有不同以往的细腻刻画,尤其对乔英子家这条线的创新描绘,让整部戏跳出了观众的刻板印象。在当下的市场中,保持克制、不过度追求戏剧化的表达难能可贵。其实,我们真实的亲情关系往往如此:常常相互取悦、希望保持疏离、偶尔小心翼翼。由此,《小欢喜》试图解答的问题是:父母和孩子在碰撞之后怎样融合?如何实现双向成长?大家在看戏之余得以反观自己的生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曾俊)



【微博网友:《小欢喜》重在呈现现实】现实主义题材剧总会提出一个可讨论的议题,《小欢喜》的议题一方面是教育焦虑,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家庭关系的变革和探讨。前者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面对孩子教育的诚惶诚恐是每个家长都会经历的,《小欢喜》把这种焦虑和思考带给了大家;亲子关系层面,《小欢喜》则提供了几个家庭的不同样板,掰开了、揉碎了去展示家长和孩子们面对高考时的各自立场和想法。《小欢喜》并没有试图通过一部电视剧来解决教育教育这个千古难题,而是希望通过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内容展现,让孩子和家长都对家庭生活有一些新的感悟。(娱理)



【知乎网友:对教育焦虑做了价值层面的疏导】《小欢喜》选取的三个家庭,是现实中最容易焦虑的一部分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焦虑很正常,向上流动的欲望本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问题在于,不要因为焦虑而疯魔,不要因为成绩而彻底牺牲孩子的快乐、兴趣、家庭和睦。围绕高考抑或其他问题的焦虑总会存在,但无需将其夸大或渲染。本质上,最该焦虑的是焦虑本身。《小欢喜》对这种困惑做出了价值层面的疏导:即使生活在困惑之中,依然可以处处皆有小欢喜。(趣记忆)


【今日话题:流量终有尽时,但“中年故事”永无止境】曾几何时,不管作品质量如何、口碑如何,只要有“流量明星”的参演,就能换来高关注度和可观的经济回报。但是,纵观近年来的爆款剧,不难发现一条隐藏在文本下的“潜规则”——凡是能把“中年故事”讲好讲透的,往往能成为舆论场上的焦点。流行的潮流永远在变,不变的是“中年故事”永远在发生。无论在何时,老百姓希望看到的,还是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的作品,这也是文艺创作应该遵循的铁律。相信,下一个《小欢喜》,不会让我们等太久。(李勤余)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往期文章

议事 | 上海迪士尼禁自带饮食,为何只针对亚洲?
议事 | 女干部开会抠脚被通报,是否小题大做?
议事 | 《上海堡垒》票房惨败,它做错了什么?

评论 | 闯红灯上“黑名单”?信用惩戒不能扩大化评论 | “保时捷车主”调查结果,为何网民都信?
评论 | 北大补录退档考生,专项计划须打“补丁”人物 哪个清华男神,被朱镕基誉为一代宗师?
人物 | 周恩来“一生最危险时刻”,因谁而脱险?
人物 | 禁地芳华:四个上海姑娘的原子城往事
荐读 | 《哪吒》票房31亿,“神话电影宇宙”来了?荐读 | 从“葛老”说起,聊聊盛唐首都那些“长漂”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实习生赵芮萱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