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地“名面”那么多,为何“兰州拉面将立法”冲上热搜?

赵岑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3-2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综合中国新闻社、西安日报、北京商报、工人日报、第一财经、界面新闻等
整理:赵岑

近日,由甘肃省政协办公厅提出的
关于将《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列入立法规划的立法建议
已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调研项目
将由相关部门和单位
抓紧推进立法调研、
论证、起草等工作
这意味着兰州牛肉拉面
或许将迎来统一的行业标准


对此,有网友们率先建议:
“应先立法出台牛肉重量标准
让吃拉面的时候
真的能吃到牛肉”

神州大地上有名的面条数不过来
炸酱面、冷面、烩面
油泼面、锅盖面、阳春面
片儿川、小面、刀削面
……
但或许没有哪种面条
能像兰州的牛肉面一样
只因为一则建议立法的消息
就冲上热搜受到如此高的关注


兰州牛肉面有多受欢迎?

被习惯性称为“兰州拉面”的
兰州牛肉面实在与众不同——
诸如北京炸酱面
等特色面食虽然名声在外
但似乎首先还是当地人的心头好

而兰州牛肉面即使出了兰州
也能成为外地餐饮界的“旗帜”
还拿北京来举例
四九城与兰州相距千里
并不妨碍老饕们
根据不同品牌的牛肉拉面品牌
分出几大粉丝“阵营”


与北京炸酱面
“只吃家里做的”不同
兰州的牛肉面馆
不只是属于兰州人的乡愁
更是这座城市烟火气的象征
有媒体统计过
每天有超过370吨面粉
进入兰州本地的牛肉面馆
化为200万碗牛肉面

这样的数据充分说明了
这一碗面之于兰州这个城市的分量
兰州牛肉面也确实有这个实力
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兰州作为全国唯一
有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天南地北的人们汇聚于此
据统计,现在兰州聚居的少数民族
至少有36个
人口的多元化
饮食需求也必然多样化
众口难调之下
一碗牛肉面竟然“把水端平”了


标准,或许先得从名字开始

如果有机会到兰州
想寻一碗正宗的拉面
那可能挺难的
因为兰州人大概率会告诉你
“我们兰州没有拉面


兰州人更喜欢把牛肉面
称呼为“牛大”或者“牛大碗”
而“兰州拉面”的名字风靡全国
则是另外的故事了

兰州牛肉面动漫形象“牛大”。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不过,这次甘肃省的《条例》中
明确写着“兰州牛肉拉面”
将之视作一个行业来拟定标准

习惯叫法上的出入
不妨碍这一碗牛肉面
能调众口
就像兰州
这座丝路上重要的中转城市
拥有兼收并蓄的丰富与包容


一碗兰州牛肉面
藏着整个大西北的风物精华
陇东和河西走廊的优质小麦
甘南高原和青海的优质牛肉
天水甘谷的辣椒
兰州周边原野的蔬菜
……

正如同甘肃省政协委员杜擂升
此前接受采访时候说的那样
牛肉面的“兰州味道”
只有一个标准
就是好吃


没错
叫“兰州拉面”也好
叫“兰州牛肉面”也好
首先的标准还应该是
“好吃”

拉面扩张“花样翻新”,标准确须跟上
网友:建议先把牛肉重量标准明确了

兰州牛肉面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当然值得被大力推广和宣传
当地对此也是非常上心
早在2019年
甘肃省在以色列举办文旅推介会
兰州牛肉面就被带出了国门
此后,兰州市商务局还为兰州牛肉面
量身打造了原创民谣歌曲《有一个兰州》
及原创微电影《想你啊 最爱的兰州》
“带货手法”可谓是“花样翻新”

2019年6月10日,在以色列海法,中国厨师制作兰州牛肉面。新华社记者 郭昱 摄

而产业扩张之后
制订行业标准
实现健康发展
就成为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
事实上,同为地方名吃
扬州炒饭、柳州螺蛳粉等
此前已经有了细致的行业标准
天津煎饼馃子、南京鸭血粉丝汤等
也在“跃跃欲试”
福建三明市此前
还就沙县小吃产业发展
展开过立法工作专题调研
……

福建三明市沙县区的小吃店展示的沙县小吃。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
“在中国餐饮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地方小吃
普遍存在良莠不齐、
鱼目混珠的问题
对于不同的地方小吃来说
标准化、流程化、
规模化、品牌化的实施
不仅能让消费者食用更加放心
也能为它们中长期的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而对于广大“吃货”网友来说
他们眼下最关心的行业标准只有一个
那就是“牛肉重量能够标准化”
社交媒体上时常能看到网友调侃
“一家拉面店,一年用不了一斤牛肉”
“拉面口味不说,刀工是真不错,
让我见识到了
如何把牛肉切得比纸片还薄”
……


网友们的打趣
其实就是最“热腾腾”的建议
我们期待能从下一碗
热腾腾的牛肉面里
得到一份“热腾腾”的回应




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扫二维码关注新华每日电讯视频号

监制:卢刚 | 责编:雷琨 | 校对:张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