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PPP项目,建筑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防范法律风险?
伴随项目融资模式的改革发展,PPP融资模式成为近几年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教育等领域的热点。 在今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 要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
今天,小编就从防范法律风险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PPP。
有助于减少财政支出压力、提高财政资金总体使用效率和政府履职能力;可以为市场主体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百姓可以持续性地受益受惠。大家伙都期待这样的合作可以发挥“1+1>2”的作用。
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投资PPP项目。在投资前先读读以下内容,带你防范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风险一
争议解决约定无效的风险
【防范措施】
特许经营协议虽然兼具民事和行政双重特点,但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PPP项目最为显著的特征即为特许经营,PPP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方式多约定为仲裁,该等约定面临无效风险。
投资人在签署合同之前对项目的行政诉讼风险应进行一个审慎的评估。
风险二
特许经营协议主要条款不全风险
【防范措施】
特许经营协议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项目名称、内容;
(二)特许经营方式、区域、范围期限;
(三)是否成立项目公司以及项目公司的经营范围、认缴资本、股东出资方式、出资比例、股权转让等;
(四)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标准;
(五)设施维护和更新改造;
(六)绩效监测;
(七)投融资期限和方式;
(八)投资回报方式以及确定、调整机制;
(九)特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十)履约担保;
(十一)特许经营期内的风险分担;
(十二)政府承诺和保障;
(十三)应急预案;
(十四)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移交的方式、程序、财产权的归属;
(十五)变更、提前终止及补偿;
(十六)违约责任;
(十七)争议解决方式;
(十八)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十九)特许经营收费期限内,收费价格变动及变动依据;税率调整、银行利率调整对项目收费的影响。此目的主要是由于项目实施中,收费价格主动权在政府,收费标准不能一成不变,它随着市场物价的涨幅而变动,从而导致项目收益减少。例如高速公路、供排水、公益养老设施等项目收费。
风险三
项目合同不合规、系列合同文本相关内容不一致,产生矛盾风险
【防范措施】
PPP项目合同不是单一的合同文本,而是由一系列的文本组成,除了总的PPP合同之外,还会有与之配套的融资、咨询、设计、建造、监理、运营、期限届满后的项目移交等合同,这些合同内容必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不同的阶段或角度保障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签订PPP项目合同,必须运用系统性思维,做出综合考量。项目合同要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和规范做好衔接,确保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逻辑关系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风险四
项目公司能否拥有PPP项目设施的所有权争议风险
【防范措施】
项目公司在建设和运营期间是否拥有项目设施的所有权,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PPP项目的实践也很混乱,有些PPP项目特许权协议约定,项目公司可拥有项目设施的所有权,有些却约定项目公司没有所有权。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需要在协议中明确。
项目公司应当注意,如果双方约定了项目公司对项目没有设施、财产所有权,则在特许经营期限内,设施、财产被处分或者为第三方提供了担保时,则潜伏着特许经营权有可能丧失或者被转移的风险。
风险五
项目风险分担
【防范措施】
目前,国内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经常是投资人要承担最低保证供应量、政府迟延支付、法律变更的风险。
有的地方政府认为,PPP就是政府不承担任何风险,风险全部由企业来承担。
必须认识到,风险的合理分担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一个成功的PPP项目应是没有任何一方单独承担起全部项目的风险责任。
应考虑双方风险的最优应对、最佳分组,而将整体风险最小化。追求整个项目风险最小化的管理模式,要比公私双方各自追求风险最小化更能化解准公共产品领域内的风险。
今天先聊到这儿
愿大家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
在PPP项目中合作共赢
本期编辑:003wlk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