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奇谈|一份有关“寺、庙、祠、观、庵”的小抄,你是收还是收~
要!考!试!啦~~~
HAHAHA~
吓哭了吧
不要怕哈~
安小居给你留了纸条
就在题目后面哦~
一起来读读考题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017-2018年终试卷1.请分别叙述寺、庙建筑的特点?
2.“祠”在古代是指什么?
3.说出中国的道观有哪些?
4.谈谈你眼中的尼姑庵。
虽说题目很简单,暖心的安小居还是给你备好了“小抄”~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听到的“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在古代汉语里还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
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因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02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孔子庙、关羽庙…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03▲ 图为香港黄大仙祠
祠
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 图为武侯祠 ▲ 图为先蚕祠
■ ■■■■
04▲ 图为武汉长春观
观
观:《释名》:“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相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赶紧收藏这份"小抄"
安小居
悄悄告诉你
以后,多来几份小抄哦~
很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如果觉得安小居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来源:微信公众号“筑龙建筑设计”
责编:010zy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