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景甜宇宙能攻克美利坚吗?从目前的反应来看很难。

2016-12-21 假张 青春杭州


在《长城》上映之前的大半年里,美国媒体对这部片子的主流反应,是质疑。


不过和中国人忙着破解本片绝对女主角、冉冉升起的景甜宇宙唯一核心景甜的世界第八大未解之谜不同,美国人质疑的主要是男主角马特·达蒙:一部中国古装片为什么要用美国人做主角?一个讲中国人对抗怪兽入侵的故事,为什么最后要安排一个美国英雄去拯救世界?


这样的批评在美国并不算新鲜。早期的好莱坞热衷于用白人演员去扮演亚裔和其他族裔,而真正的亚裔演员却因为片方担心他们得不到观众的认可而演不了主角,只能去演一些跑龙套的小角色,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这种做法被称为“洗白”,英文是whitewash。


最著名的洗白例子是傅满洲,一个英国小说家创作出来的中国坏蛋,博学多才但又奸诈阴险,在很多年的时间里是西方世界对中国恐惧的拟人化形象。好莱坞拍过十多部傅满洲电影,都是由白人演员扮演的。



还有夏威夷檀香山的华裔探长陈查理,则被塑造成温和谦逊,是美国人心目中所谓模范少数民族的代表,这个角色当然也是由白人演员扮演的。傅满洲和陈查理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但在美国一度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



再比如根据赛金花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龙种》,故事发生在解放前中国的一个村庄,片中其他村民好歹选了一群亚裔面孔,但主角只能让白人来演,其中带领村民和侵略者做斗争的女民兵小玉就是凯瑟琳·赫本演的。



这几年对好莱坞缺乏多样化的批评成为流行的论调,今年的好几部片子都曾经被批评是“洗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长城》引起舆论哗然,毕竟这部片子在美国放出的海报里,呆萌占据了绝对的主角,而其他所有中国角色全都隐匿不见,预告片的情况也和海报差不多。



种族问题在美国永远是最敏感、最重要的政治议题,所以《长城》自然引起了很多美国人的警惕。最激烈的批评来自“Fresh Off the Boat”里的台湾裔女演员吴恬敏(Constance Wu),她在推特上贴了长长的一段文字》,严厉地指责《长城》用马特·达蒙是“只有白人男性才能拯救世界的种族主义迷思”,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我们的英雄并不都是长得像马特·达蒙那样。



对于这样的批评,呆萌本人感到异常委屈,尤其他自认还算是比较自由开明,对种族问题也一贯保持着敏感,所以当他看到他很喜欢的杂志《大西洋月刊》都发文章指责他的时候,就忍不住对媒体大吐苦水,辩解说剧本里这个角色原本安排的就是西方人,自己并没有抢走任何中国演员的饭碗。



然而,这个星期《长城》在中国上映,很多美国媒体的驻华记者也都看了这部片子,之前所有围绕“洗白”的批评,都消失了。


因为他们吃惊地发现,原来之前所有对于这部片子所谓“白人种族主义”的指责,根本就不存在。在片子里杀退饕餮,拯救了中国和世界的最大功臣,根本就不是马特·达蒙,而是中国的女英雄景甜啊!



那个白人英雄马特·达蒙,原本只是一个毫无道德、见利忘义的卑鄙小人,只是在景甜中国式爱国主义教育的谆谆教诲之下才幡然醒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良心。


在中国版的海报里,景甜占据了绝对的中心地位,不光是马特·达蒙,这部片子里所有的男演员、不管他们粉丝有多少,在中国多大牌,统统都得围绕景甜摆出众星拱月的架势。




是的,所有的白人种族主义、男性沙文主义、白人男性救世主的陈腐叙事都被击得粉碎。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这几乎完美得无可指责。


《综艺》(Variety) 杂志的影评是这样说的:


“马特·达蒙没有拯救中国……那些以为马特·达蒙在《长城》里杀退巨龙拯救中国、咆哮着指责《长城》是又一个好莱坞洗白例子的人们,现在咬到他们自己的舌头了。因为马特·达蒙,这个雇佣兵,一开始跌跌撞撞地遇见与神话怪兽作战的中国神兵,在整部电影里他低声下气,智力上也不占上风,还接受了勇敢、无私、遵守纪律等中国式美德的再教育。”


一部原本被担心是宣扬白人男性救世主的电影,最后却变成了一曲中国女英雄的颂歌,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巨大的进步,背后也隐隐预示了时代变化的一个趋势。


但是,问题恰恰在这里——我们都明白《长城》不是一部正常的电影,它是许多种奇怪的力量互相依附、互相利用,最后催生出来的一个奇怪的作品。


目前能看到的所有外媒影评,对这部片子的评价都不高。


《好莱坞报道者》认为,无论是对张艺谋还是马特·达蒙来说,《长城》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没有意思、最不吸引人”的作品。


 《卫报》打了三星,他们的评论是,“有视觉奇观,但没有灵魂”,“片中有大量不错的打斗镜头,但无数次地错过了制造悬念的机会”,“情节平铺直叙,但几乎不存在任何戏剧冲突”。


《综艺》的评论说,“但凡张艺谋能够花一点点时间去刻画其他几个将领的形象、交代一下他们各自的背景,这部片子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虽然扮演这些将领的几个演员都名气不小,也都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和魅力,但是片中他们的角色不过是一个个光辉的剪影,穿着厚重的铠甲走来走去,带着愤怒或者忧虑的神色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所有的中国角色都高大上得完美无瑕,他们看起来就像是用纸板剪出来一样,没有任何情感的维度。相比之下,鹿晗扮演的那个带着孩子气羞怯的士兵反倒显得出众了起来。”


片中有一段,景甜对马特·达蒙说教,告诉他信任的重要性。《综艺》说,“这样陈腐的道德教育代表了这部电影在几乎每一个方面的空洞:角色塑造是零,叙事沉闷无趣,即使是视觉和声音的轰炸在过了没多久之后也让人开始麻木。即使是马特·达蒙似乎也被充斥着现代英语词汇(其中一段出现了bitch这个词)台词束缚住了。更不用提剧情本身毫无逻辑:为什么饕餮要每隔60年才进攻人类?既然已经有了大炮,为什么鹤军的女战士们还要像蹦极一样跳下城墙用血肉之躯和怪兽作战?为什么每个人说英语时,发r这个音都要卷舌?”


我也不喜欢《长城》,我觉得它剧情空洞无趣,只是一堆符号和教条的堆积,毫无灵魂,毫无生命力,根本称不上是合格的爆米花电影——为这部片子辩护的人用“爆米花电影”作为借口,但这个借口是苍白的,真正的爆米花电影可以肤浅但应该有趣。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忽视那些外在的力量和因素,光讨论《长城》的好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网络上有一个戏说是,《长城》里其他所有的演员都有各自的算计,有的为了报答人情,有的为了高额片酬——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那些大牌个个甘当人肉背景——只有景甜的目的最单纯,她就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电影梦想而已。


其实这部电影背后的各种力量,又何尝不是各有算计。


第一种力量,是好莱坞。第二种力量,是中国资本。


《长城》的剧本,最初据说是好莱坞的编剧写的,七年前就已经立项,原本选的导演也是好莱坞的资深导演。


这七年发生了什么呢?中国经济一飞冲天,中国的电影票房也以增长几十倍的速度瞠目结舌地发展。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已经指日可待,好莱坞想从中国电影市场里分一杯羹的欲望也日益膨胀。


但是,要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就必然面临各种政策上的限制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合拍片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也越来越强势地显示出力量。今年年初,万达收购了曾经制作过《环太平洋》和《侏罗纪公园》的传奇影业。


我们不知道,万达接手后《长城》的剧本有没有做过改变,也不知道万达在弃用好莱坞导演、选用国师来执导《长城》这个决定上有多大的份量。


但我们可以想见的是,最后电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好莱坞和中国资本合谋后的一个产物。


因为想要中国市场,所以故事一定不能发生在现代,只能是古代,不管把北京上海哪个城市毁掉,都有过不了审的巨大风险。


因为想要中国市场,所以必须要迎合最近几年中国人高涨的民族自豪感和大国崛起的澎湃之心,要让中国人看得爽——所以中国人一定要是最后的救世主。


但与此同时,收购了好莱坞电影公司的中国资本又想在美国的电影市场有所作为。所以,一定要展示中国文化的符号。


还有谁比执导过奥运会开幕式的张国师更擅长堆砌中国符号呢?


这种中国式符号的堆砌,在中国人看起来平淡无奇乃至做作,张涵予死后那一段伴着天灯升起的诡异唱腔,看得我尴尬症发作。



但它是中国资本和好莱坞式贪婪的最大公约数,它们认为这样的做法能迎合中国人的自豪感,同时又满足了西方观众的猎奇想象,满足西方人的唐人街式审美——还有什么比“长城”这个符号更中国呢?要知道美国几千家低档中餐馆,可能有一半直到今天店里都还挂着长城的大幅图片。


同时选用马特·达蒙和景甜做主角,当然也是这种利益最大化盘算后的产物。


至于景甜在中国根本没有票房号召力?他们根本不在乎。因为在对东方人普遍面盲的美国,选任何一个中国女演员都不会有任何区别。


而在中国呢?他们相信他们的力量,他们相信他们在集聚了马特·达蒙以及刘德华鹿晗张涵予林更新彭于晏陈学冬几大神龙以后,相信有超强的排片保驾护航,能够保证这部片子在中国的票房成功,因为无数的烂片一次次证明了在中国再烂的片也能成功(上映三天,《长城》最新的票房是4.69亿,证明了他们的预计没有错)。


一句话,对于中国观众,他们是轻视的。


美国媒体对《长城》有诸多批评,但他们还是把这部电影看成是中美电影界开创式的革命性尝试,期待着看到一部能够同时在中国和西方电影市场取得成功的全新电影制作模式。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模式,对中国电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未来几年,相信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长城》模式的合拍片出现,正如十多年前的《英雄》开启了中国式大制作烂片的时代。


而在这样的大算盘之外,用景甜做女主角,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心眼,是顺带着完成的一次利益交换。


所有中国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毫无演技的景甜能够一次次主演大片、能够力压所有大牌男星成为绝对主角,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真相如何,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景甜还会出现在未来的大片里,成为绝对的女主角。


她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国内没有办法红起来,现在她要开启自己的好莱坞大片女主角历程,还会和更多的国际大牌演对手戏,把其他的中国女演员彻底比下去。


2017年,她有《金刚:骷髅岛》。2018年,她要拍《环太平洋》续集。当然,她的国产片女王地位,也还会继续巩固下去。



第二,可以预见的是,景甜可能仍然不会大红。


美国是一个成熟而且排外的电影市场,以前美国人几乎不看外语片——不管是中国片还是法国片还是意大利片。几十年了,外语片进入美国电影的主流院线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屈指可数。


在万达收购AMC院线之前,很少有中国电影能够在美国公映。即使是万达收购AMC以后,中国是国产片一部接一部在纽约42街的AMC旗舰电影院上映,但放映仍然是小规模的,观众也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要美国人接受一个中国女明星,难上加难。更何况是根本没有任何表演才能的景甜。



《综艺》的那篇影评,就对景甜的表演提出了批评,“景甜扮演的林梅是唯一一个在聚光灯下的人物。也许用英语说台词限制了她的表演,但景甜和马特·达蒙所有的对话都像木头一样呆板。尤其是在特写镜头里,他们互相之间的感觉笨拙尴尬。景甜有无数的特写镜头,但她也是最面无表情的一个。”


《长城》在美国上映,定在明年2月17日,比中国要晚了两个月。到那时,景甜宇宙能够攻克美国人吗?我看很难。




新浪微博 / 微信 @假装在纽约


联系邮箱:ask@jiazhuang.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