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堂到地狱,这座千年古城为何遭受灭顶之灾?
从成都自驾九寨沟,茂县叠溪镇是必经之路。
叠溪镇有一个漂亮、宁静、温顺的叠溪海子。
在高原阳光的照耀下,海子波光粼粼,水平如镜,绿茵茵的湖水倒映着群峰和蓝天白云。
围绕海子的高山树木长得青翠葱郁,不知名的各色野花灿烂绽放其间。
好一幅岁月静好的美丽画卷!
然而,人们在欣赏和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有谁知道,在叠溪海子清澈碧绿的湖水下面,曾经有一个繁华千年的古城-叠溪古城,在1933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在顷刻间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
如果不是之前了解过有关的历史,很难相信这个美丽的湖泊竟然吞没过“近万条活生生的生命”。
叠溪海子,又名松平沟,有“小九寨”之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太平乡、叠溪镇境内。
叠溪海子湖面海拔2258米,原为叠溪城。
叠溪城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通松潘及青海、甘肃的交通要塞,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边陲繁荣重镇,有重兵把守。整个古城全是瓦房,有着长长的街道,人口众多。古镇里有着兵站、戏台、寺庙、祠堂、学校、商业街等,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可是1933年的那场7.5级的大地震将美好的天堂骤然变成炼狱。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叠溪发生了7.5级地震,震中烈度10度。
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现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城附近的21个羌寨全部覆灭。地震直接导致6800余人死亡。
从此,这个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川西北叠溪古城,这个自古就是地处兵家必争之地的叠溪重镇,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它随着巨大颤动的一瞬间毁于一旦永远地消失了……
地震导致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自然形成长达12公里的清澈海子。
岷江上游连续下雨,水位持续升高,堰塞湖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
震后45天,10月9日傍晚7时许,叠溪海子承受不住逐渐升高水位的巨大压力从而溃决。浪头高达20丈,怒涛汹涌,吼声震天,急流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席卷而下,淹没川西十余县,死亡至少2500余人。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
据有文字记载以来,这次地震所造成的遇难人数在四川历史记载中名列第三,仅次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和1850年西昌地震。
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对叠溪海子进行勘查和治理,在它的附近还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对湖坝进行了疏导加固。
如今的叠溪海子,湖面宽约1公里,长有12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两处接连而成,形如肠状。其最深处达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350多万平方米。
有人说,这儿可能是“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
事隔80多年,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这份美丽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它提示我们,要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愿灾难远离,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