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杭有位中国画坛巨匠,关于他的故事您了解多少?

上杭县融媒体中心 上杭融媒 2022-06-08



闽西客家祖地之上杭县的瓦子街矗起的一尊高大的石雕像,据说是清朝康乾时代的著名画家华喦,他一生落魄,流寓在外、饱受思乡之苦,死后200多年才得以“回”归故土。他佝偻着身躯,一双深邃的眼睛凝视着空旷的天空……


愧疚吗?抑或近乡情怯?


华喦,1682年出生于上杭具华佳亭凹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幼时上过蒙学,后因父殁辍学,随叔父前往浙江学造纸手艺,却学得一手画艺,1702年返梓探亲,1703年因惹“祠堂风波”被迫离乡,从此“有眼含青泪,无山望故乡”。当时大概没多少人能料想到这位血气方刚的愣小子一走日后竟成一代名家,光宗耀祖,故乡因他而荣呢!物是人非,古迹犹存。生命延续了一代又一代,那棵曾经照看过华喦长大的千年银杏以及华喦冒犯族长权威负气偷画壁画的陈旧残破的祖祠却依然留存了下来。抚今追昔,我说不清对华喦的遭是同情还是庆幸?“池内之鱼,应逊云间之鹤”。如果华喦忍忍,顺从族长权威,也许他就立足家乡仅成为民间画师,一代名画家就可能埋没在乡间闾左。但“惹祸”却逼他远走他

乡,“任从胜地立纲常”,走上了颠簸坎坷的开拓进取之路。


华佳亭华氏族人系武陵华氏入闽始祖京一郎后裔。京一郎之孙二郎公于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奉父母之命由连城姑田迁居蛟洋中村的仙阁恋,转为开基祖。其十一世孙公济公又迁到附近的华佳亭凹背。明朝末年,凹背华氏族人为十一世祖建祠,叫寅山祠,又叫上大屋祠,以收宗睦族。1703年,华氏族人对寅山祠进行了重修,并决定聘请名画师在正堂画上四幅大型壁画。华佳亭既没有书画传统,也没有出现什么著名画师。华喦自小就由叔父携往浙江学艺,原希望他能学门手艺以后赖以养家糊口,谁知他造纸没学成,却学成一手娴熟的画技。族长自然不会相信这位成长在他乡的乳臭未干的青年画师能担当这一重任,以“华喦乃轻薄后生,一介布衣,有何能耐”为由,舍近求远,聘来汀州画师钟老举人。华喦不堪族长诋羞,当夜越入祠堂,左手执松明火把,右手奋笔挥毫,满怀激情,一气画完四幅大型壁画:“高山云鹤”、“青松悬崖”、“水国浮牛”、“倚马题诗”。寓意:要有远大志向,要有顽强毅力,不畏艰难险阻,爱家乡爱乡亲。华喦自知冒犯族长,必死无疑,遂在蒙蒙的晨曦中逃离家乡。


华喦重返浙江后,以画谋生,以画会友,结识了不少文人画友,在切磋中提高画技。他勤学古诗,苦练三国钟繇和唐代虞世南书法,远师南宋马和之,近学明清陈洪绶、恽寿平、石涛等名画家,为他成为诗、书、画“三绝”的诗画家奠定了基础。1723年后,他到扬州结识了“江南八怪”中的金农、高翔、汪士慎,在切磋琢磨中大开了眼界,使他在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的作画技法上更臻完美。他晚年定居杭州,1756年病逝钱塘,裔孙皆传在外。



华喦桀骜不驯的反逆性格反映在画风上则是认真探索,敢于超脱,独辟蹊径。如大胆启用秃笔干墨擦画羽毛,栩栩如生。他还远游幽燕、塞外,野外写生,吸取灵感,使画技更加成熟,画风自成一体。华喦一生画作颇丰,代表作有《天山积雪图》、《竹动鸟声清》、《桃源浴鸭图》、《桃花鸳鸯图》等,传世作品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他的画风对中国画坛影响深远,不少后世画家都喜欢在自己的画作上写明“效新罗山人笔意”,以示师承和尊敬。


华喦坎坷一生,尽管以后成就巨大,却穷困潦倒,深受思乡之苦,难遂还乡之愿。他把浓浓的思乡之情深藏心里,倾注笔端。他作诗道:“何处抛愁好,穿庭复绕堂,东西经夜月,南北望高堂。有眼含青泪,无山望故乡,纷纷头上雁,联络自成行。”抒发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的眷念之情。


归去来兮,华喦!





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   源:闽西客家缘

编   辑:廖梁燕

编   审:赖丽琼

监   制:林斯乾

总监制:张锋育

推荐阅读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上杭县委书记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老区人民感谢你们!上杭召开第一批对口支援挂职干部欢送座谈会!
上杭县长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防汛救灾工作!
叮!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孩子们送出的“六一”礼物已发送,注意查收哦!
@上杭人 这194辆车,寻找车主!
6月1日上午10点,看这里!
5月30日《上杭新闻》:手机中的“上杭新闻联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