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这里惊现明代古残墙,还有这口大旱也不干涸的宋代古井……【区县头条】

福清侨乡报 福州日报 2020-01-30
今天的区县头条 我们来看看福清!来源: 福清哥

近日
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联合福清市文物保护协会对海口镇新发现的古井和古残墙进行考古勘察经专家现场勘查鉴定古井为宋代古井古残墙为明代镇东卫城遗址!


12月25日,记者在福清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陈霞生的带领下,来到海口镇立新行政村官下尾(民间称关下尾)自然村,见到了这口古井。井深6.3米,方形井壁石构,方形井台用石板放射状铺设,边长6.39米,六角形井栏,由六块石板以榫卯方式扣搭而成。


井栏外石壁上的纪年铭文已风化模糊
从井口往里看,井水澄清
井身由古老的青石砖砌成
井栏上,有深深的绳索印痕
诉说着古井的沧桑

古井旁老屋居住着80岁的林金春老人,他介绍说,这口古井很神奇,不干、不淹、不咸。大旱从不干涸,大雨从不淹没。更奇怪的是,井口距大海仅300米,井水却洁净甘甜,一点也不咸。他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几代人都饮用这口古井。碰到干旱,周边的村民都到古井来打水。至今周围群众上千户仍在使用这口古井的水,而且取水回去泡茶,特别香甜。


古井后边,围着一段斑驳的砖石残墙,残墙高1.53米,宽4.6米。林金春说,过去城墙很高,后城墙砖石逐渐被拆除,上世纪50年代更是大量拆除运到龙田海口交界的七里亭修建公路。 

陈霞生老家在海口古街,前不久他到海口凤林寺考察文物,发现了这口古井和这一段古残墙。为弄清古井古残墙的建造年代,他走访了当地老人,查找史籍资料,并请教福清市文物专家俞达珠等人,初步判断古井可能是宋代古井,古残墙可能为明代城墙遗址,但有待进一步考证。


前两个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明代以来福州海丝遗产调查项目”考察工作。借此机会,陈霞生邀请参与调查工作的考古专家蔡喜鹏教授,对古井古残墙进行现场考古勘查。用现代考古技术,考证出古井井栏外壁上刻写有“宣和”等纪年铭文,断定古井建造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同时,断定残墙是镇东卫城古城墙的护墙,是镇东卫城的唯一遗址。

此次发现的官下尾宋代古井和明代镇东卫城残墙,是海口镇“海丝文化”的重要实物印证。

据俞达珠介绍,福清在唐代置县,称“福唐县”。海口在唐代就是福建的海防兼海关的边防重镇,当时朝廷在海口设立海关,海关的地址就是在官下尾 一带。宋代在海口设立巡检司,还在海口设立税务和盐务机构,又修建海口龙江桥,使海上贸易更加通畅,带动了海口古港的繁荣。
明洪武二十年,建镇东卫城,嘉靖年间,建海口民城,海口成为全国唯一的一镇双城。海口户口聚增至“城内万三三,城外万四四”。最多时候,海口镇镇东卫城内驻守官兵8687人。古井古残墙从侧面反映出,古代海口经济繁荣,人口高度密集,所以人们在此凿井打水,作为生活生产和消防等用水。


陈霞生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官下尾古井比福清利桥宋井更深、更大、更完整,而镇东卫城古城墙遗址此前70年来一直未被找到。海口官下尾古井和镇东卫城古城墙遗址,对于研究海口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为保护好这两处珍贵的历史文物遗迹,将会同海口镇政府向有关部门申报为福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阅读

刚刚!福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权威发布!李凡、李永祥当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林中麟当选副市长


习近平在福州(十三)|“习书记那几年是福州发展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掌上福州

客户端

福州人都下载

福州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福州人都关注

福州新闻网

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觉得赞,你就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