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办好“适合的教育”?看看无锡学校是怎么做的

陈春贤 无锡教育 2019-04-10


刚结束不久的全国两会,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提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那么,什么是“适合的教育”?

其有三层意思:

  • 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

  • 是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教育

  • 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

在无锡,有学校办学之初就确立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并通过多方面实践;


有学校探索“适合+融合”探索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教育;


也有学校已经在探索“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理念之路上,犹如一名先行爬坡之人,反复选择、实践二十余载。

跟着小编一起走进这些学校看看吧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适合加融合  培育符合经济发展技术人才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稼伟认为,葛厅长提出的“适合的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适合的教育”内涵非常丰富,可以从多方面理解。无锡机电高职一直以来探索实践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以及产教融合这一“适合+融合”二合一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教育。



王校长介绍,从教育内部来说,职业教育要坚持“适合的教育”理念,课程、教育方法要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一定要适合产业、行业、企业的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机电高职通过多渠道调研,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共设置了200多门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这也是学校多年来在实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一个方面。


“我们开设这么多选修课中,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占了一部分。为了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学校还专门为学生制作了《选修课指南》。”王校长说。


此外,学校倡导学生走进图书馆、体育馆和社团,通过开设丰富的活动,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别以为职业学校就只有实训车间机床的隆隆声,我们学校每天早晨八点书声琅琅,学生会诵读经典诗文。”


产教深度融合方面,无锡机电高职一直坚持办学与企业紧密结合,自2011年以来在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一直在持续。王校长介绍,在产教融合的探索中学校注重四个方面。

其一是深度融合需要一份四方协议,协议中不仅要有企业、学校,还应该有家长和学生。


其二是还需要认识到企业和学校在育人方面是双主体。


其三是注重企业和学生,教师和师傅,学习场所、工作场所和实习场所的三方互动。


其四是学校需要在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课程体系、评价方式都需要变革。


“我们探索设置平台加模块的课程体系,让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学习基础平台的课程,然后根据不同专业和企业需求,灵活多变选择模块课程。评价方式方面,摒弃60分万岁的评价,按企业要求培育出100分的技能人才。”


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

“适合的教育”办学理念  融入教育教学每一处

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自2010年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学校通过课程、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服务等多方面有益的探索,把办学理念融于实践,努力构建“适合”教育体系,培养多样化人才。

学校老师阮必胜介绍,学校在建构“适合”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形成高质量的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围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样的校本课程。据了解,目前学校共开设了“身边的化学”等17门选修课程,还有“水火箭的制作与探究”等130项研究性学习课程。此外,依托“立人”阳光成长学生发展中心项目建设,学校还建立完善了富有特色的“立人”德育课程体系。“我们学校还在探索把校本选修课程与服务高考升学相结合,开设符合学生需求的美术、音乐、传媒等专业课程。”


课堂也是立人高中实践“适合教育”的阵地之一。学校针对学生学业水平基础和能力,创造性地实施“学业学习指导工程”,探索“适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型。这个学年初,学校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聘请省特级教师、兄弟学校名特优教师和本校资深骨干教师,组建了“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专家组”。在学校等多个专家团队的引领下,深入“课堂教学校本化”研究活动,逐步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型。

适合的教育不仅是学校,还需要社会共同参与。近年来,学校借助大数据分析、智慧课堂等新技术,运用“会课”系统的教学诊断、错题推送等功能,改变传统“题海战术”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充分挖掘家长、社区等资源,完善三位一体的合育体系,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多个平台,通过各类丰富的活动让家长积极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主动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无锡市广丰中学

20多年改革不停歇 让学生成为自己


无锡市广丰中学20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从学生的差异和内需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校长陈庆丽介绍,学校探索适合的教育源自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分层教育。2012年,学校以“选课制差异教学”为抓手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在适合的教育研究上继续迈步。



“适合的教育就是反复选择、实践直至找到最适合的路径。我们学校反复尝试多年,成效正在慢慢显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陈校长说,学校在多年实践中,也遇到过各种困难。“学情了解”包括学生的基础调查、学生问诊制度、学生诊断报告,这也是老师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当时,相关学科开展学生诊断报告,前后就做了5次方案。比如数学,一名老师每半学期就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详细诊断,工作量非常大。由于新、老教学理念的碰撞导致学生成绩暂时下滑问题,还一度引发家长投诉。


“当时我在外出差,听闻消息心中一凉。写下了‘教育教学改革注定要爬坡’ 这句话勉励自己。”



学校对适合教育的探索并没有因此停滞。学校老师在痛苦中反思,逐渐明确“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两大改革着力点。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突破大一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核心的课程框架,探索以学生兴趣、学习风格等为依据的课程建设,构建了“思维与语言”、“艺术与修养”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把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形成网络。学生和家长自主选课并“走班”上课。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学校立足“起点、过程、终结”,为学生提供绿色评价体系并不断优化,重视过程评价和成长积累并实施教师、家长、同伴等多点测评方式。去年起,学校依托无锡智慧教育云平台,根据学生特点,构建多元化呈现方式,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全人角度”的呈现平台。

“教育是不断趋于完美的过程。我们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蓄力,未来还需要不断尝试和实践。”


陈校长说,下阶段,学校在对每个生命个体比较客观的评价观等方面还会不断探索优化。

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

同伴教育  互助互爱共成长


“让教育适合学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关注个性,尊重差异,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转化为教育资源,助力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


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校长杨帆介绍说:


“学校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的教育,就是通过同伴互助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共享中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据了解,该校一直以来以同伴教育理念为基础,创建同伴校园文化,全面搭建同伴互助平台,为学生分层发展带来变化。比如“同伴校园文化月”活动中,“夸夸我的同伴——榜样风采寻找篇”“学学我的同伴——榜样风采体验篇”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小伙伴,通过写、画,创编成同伴歌谣,让榜样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态。杨校长介绍,去年庆祝“六一”节,学校开展的“大手拉小手”活动,邀约家长、老师大同伴,携手全校小同伴,参加“同伴游戏我来做”“同伴才艺我来秀”等活动非常精彩。“当天我们学校24个教室变成了24个同伴活动场地。学生们自由走班,在活动中结识更多朋友、学到更多本领,感受同伴互助的温暖和幸福。



为指导学生逐步习得同伴互助的方法技能,学校编制了《我们,一起长大》校本教材。据介绍,每两周一次校本课程还加入了符合班情的活动内容,衍生出同伴心理互助活动。如一年级的《找到一个好朋友》、六年级的《一起走过这六年》等内容都深受学生喜爱。此外,该校校园里现在也处处彰显同伴互助元素,不仅有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后共同制定的“同伴公约”,还有班集体中善于调解矛盾、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同伴调解人”,更有为激励乐于帮助同伴的学生而设立的“同伴之星”。

“我们认为,适合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让学生在活动中和身边的同伴共同感受、体验、思考、感悟,从而获得成长。学校通过不断选择和实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逐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教育,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杨校长说。




 往期精选 





无锡市教育局官方微信

--------------------------------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