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就是爱 第四招:对自己负责
点击上方“与神对话读书会”关注我们
给你有深度的灵性
第四招 对自己负责
我爱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负责。无论外在的处境如何,都只是内心的一种反射而已。
我若无法接纳生活现状,烦恼就会生起。有时我会排斥某些人和某些情境,有时则过于依赖某些人或某些环境。"排斥"和"依赖"两者都显示出自己尚未真正地接纳。
接纳自己的生活未必表示不改变生活,它是一定会变的,这个改变有时是可预期的,有时则无法预期。当需要改变时,就会改变,但是我目前的挑战是在于接纳现状。感到痛苦吗?没关系,我就与痛苦在一起。感到悲伤吗?没关系,我就与悲伤在一起。
生活里没有"应该怎样才对",只有"当前的状态",这样就够了。若觉得光这样似乎不够,或者太多了,那是由于我们旧有的看法在作祟。我们的信念不过是一种看的方式,而它们一向有待修正,因为我们一向都是透过渴望或恐惧去看事情的。
灵修最重要的就是让一切真实显现出来,既不诠释,也不美化,更不批判。这不让小我 (ego)心脏病发作才怪。想象得出小我不批判、不比较、不诠释的情形吗?那么它还能做什么?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会。
目前我们需要练习的,就是看到小我在批判和诠释,却不加以抑制,因为一旦试图阻止小我的批判,你便已制造出另一种批判了。因此,我们只是接受小我做它该做的事,只要看住它即可,那不过是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正在哭求关心,他渴望爱,却不知如何要求爱,只会唠唠叨叨地抱怨着。没关系的,朋友!你听清楚了吗?活在小我里是没关系的,因为我们全都活在小我里!我们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处在欲望或恐惧之中(我们已说过,欲望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恐惧而已),我们全都如此,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认清自己当前的真相,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见证。见证就是活在当下,观看心灵之舞。除非我们让它尽情舞出自己,否则它是不会停止的。所以,"观"成了一种灵修,一种发自心灵深处悲悯自己和别人的修持。
你看,我们有什么,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一切了,不必设法除去任何东西,也无需设法为它加料,只需与它同在,直到了解它为止。我们愈了解欲望和恐惧,就愈不受它们的控制,那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事,而是经由练习之后,它自然而然发生的。
请不要忘了,我们的目标并非改变世界,甚至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改变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认知。我们的目标只是用爱的眼光代替恐惧的眼光去看而已。这是一种不同的观看方式,一种更客观的观看方式,一种不执着于肉眼所见的观看方式。那正是我们的修持,它与许多传统修持法是相通的。
所以,自我负责即是接受自己生活的现状,换言之,我不必浪费精力去改变生活的外在形式,也不再等待别人的鼓励,作为自己改变的动机。果真有所改变,它必然出自内心,来自于耐心且诚实地活在当下的结果。
面对负面处境的最佳方法,并非逃离它,而是正面穿越过去。它之所以显得如此负面,乃是因为我忘了自己和兄弟姊妹们的纯洁无罪。为何要因自己和别人的恐惧而坐立不安呢?
我看到的任何事物绝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我所看到的一切毫无意义。恐惧是我根据过去记忆所作的诠释而产生的,其实任何时刻都是全然完整且自由的一刻,就在这一刻中,我重新有了选择的机会。我究竟犯了多少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再把它们扛在身上,即使我以为自己还扛着它们。每一刻我都有选择的自由,都有对自己生活负责的自由。
让我怀着耐心和信心向前走。不论走上哪一条路,我必会找出它通往何处,即使闯入死巷,也不是一种损失。没有一条道路是最后的路,每条道路都会带来我们注定该学的人生课程。当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就不再需要任何路,也不再需要任何形式了。
活在小我里,时时刻刻都在欲望或恐惧中造境,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关系。那就是我的现状,我对此负责。我不必改变任何事,只需察觉自己正在做的事就够了。
综述
第二要诀:找回你我的平等之处
找出彼此的平等,就是承认观看事物的角度有很多种,而我们知道的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倾听别人,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经验,能帮助我们向更广大的实相开放。
找回"你我平等"的关键,即系于我们个人如何练习自我负责。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就不会把不适当的期待加在别人身上,或把不必要的重担揽到自己身上。
正如我练习自我负责时仍然常常犯错,同样的,在人际关系上我也难免犯错。我会在这件事上承担过多责任,在另一件事上却不够负责。在这件事上,我也许捞过了界;在另一件事上,却裹足不前。当你需要自己决定时,我却急着替你作决定;当我该自己决定时,却又让你来替我作决定。于是权责本应分明的那条界线,便因此模糊不清了,最后遂沦入心理学上"暴力"(abuse)以及"依存共生"(co-dependence)这两种下场。
我发现自己不断失去与别人平等的意识,我在此处被人捧,却在别处受人贬,不论哪一种待遇,都让我觉得不对劲。我渴望与大家平起平坐、面对面平等相待,但若要达此境地,唯一的方式便是对所发生的事负起责任来。
此刻,我感到被你伤害,但我了解你不是造成我受伤的主因,我的伤在你碰触到我这敏感地带以前早已存在。或许,我对你生气是因为你令我失望,但你并不是造成我失望的主因,而是我对你的期待构成了我被排斥的感受,而你正好路经我这一程。你像一面镜子般地出现,让我看清自己的期待是有问题的。我无法改变你已做或未做的事,但能改变我对你的期待。
我既然无法改变你,那么我唯一能做的只有接纳。我若不接纳你的真相,就会失去自己内心的平安。
耶稣说:"己所欲,施于人。"这是最根本的灵性修持,它和自我负责同样重要。只要你批判别人,你就干扰了自己内心的平安,因为你做的任何批判都会变成自我批判。你若接纳了别人,就等于祝福了自己,因为你所施予的必会重返自己身上。
重要的是,你该了解:任何想法都会返回原处。投射只是幻象,我憎恨你身上的某个特质,但那个憎恨仍留存于我内。我以为憎恨已跑到你身上了,然而唯有你接收下来,才会如此。你若根本没有察觉到我的憎恨,它就黏不住你。
任何想法都会返回原处。我无法面对你,那是因为我无法面对自己;我认为你应该受责备,那是因为我还没准备好面对自己的愧疚。
在生活中,我对别人的任何反应都是我的一面镜子。我在你身上看到自己无法接受的一面时,等于告诉我,那正是我不愿意接受自己的部分。凡是你无法满足我所期待的,无异于提醒我,那正是我必须给予自己的。
任何人际关系若非为我们订制了一个学习的环境,就是订制了一个自我折磨的环境。我若能从你眼中看清自己,表示我确实有成长的愿心;而如果我所看到的全都是你的毛病,表示我已经拒绝了一个放下自我怀疑的机会。
我一向把你当成我无法成长的借口,但是这样并无法改变任何事情。无论我如何诿罪于你,我的成长终究是我自己的责任。你若笨到接受那根本不属于你的责任,不过显示出你也有必要去学习如何只为自己负责。婚姻关系中,不论谁强势,谁弱势,都有相同的人生课程,他们所演出的不过是同一场戏的正反角色而已。道家有一种说法:对立的两端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遥远。
所以,找回你我平等之处就等于在练习失去平等,失去平等就等于练习找回平等。不信的话,你不妨问自己:"若未曾失去,我怎么可能找回来呢?"如果没有失去的感觉,就没有什么东西可找。若有失去的感觉,那么它必定来自记忆里那从未失落的一刻,"如果不曾拥有,我怎么可能失去呢?"
平等是真实的,不平等才是假的,但是借由不平等,我才能学习平等。当我真正了解平等时,就会明白它其实一直都存在着,我未曾失去过它,我只是误以为失去而已。
"以为我已经失去了"以及"明白我从未真正失去",涵括了宽恕的整个内涵,也就是从第一招"承认我在生气",到最后一招"对始终存在的内在平安敞开心灵"。当我了解到没有什么好宽恕的,我才会知道我终获宽恕了。《奇迹课程》说:"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胁;凡是不真实的,根本就不存在。"
我从未失去自己的纯洁无罪,我的兄弟姊妹亦然,我们只是在一刹那,或是一两天,甚且一辈子失去它似的。然而,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因为只要我们清醒过来,那个梦就被遗忘了。活在幻象里,不会使你变坏,只会延续你的痛苦。当你准备好时,你自然会放下那个痛苦。你一旦这么做了,那么你苦过两分钟或十年都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不存在。
把这份理解应用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质世界的种种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都是我们自己加上去的;同样的,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所有喜怒哀乐也是我们自找的。或许我们还没准备好去看清这一切不过是一场不平等的梦魇。只要我们一生气,那就是我们的世界。
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着眼于某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而我们之所以认定它们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与信念老是在某些特定的人或境上绕不出来,更因为那些人或境都陷于同一个关系里,使我们更加肯定自己的观念是可靠的。其实,这样做,不过是招募了一堆新角色,使事情更戏剧化、复杂化而已。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我们都在编导自己的电影,而且我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潜在意识的反射。然而,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我们的电影并不是唯一的一部。在我们电影里出现的那些演员或技术人员也一样在编导他们自己的电影,我们也在他们的电影里扮演某个角色或摄影师。你可看过黑泽明(Akira Kurosawa)的电影《罗生门》?它曾以极其悲悯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这一观念。
我们之间虽无绝对的界线,但除非我们承认自己经验的有限,并尊重别人的经验,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合一的。我们不必同意彼此的意见,但务必彼此尊重。只要彼此相互尊重,我们就可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协议。缺少了尊重,亦即缺少了"健康而合理的界线",那么协议就成了强迫性的了,而"被迫的协议"是多么讽刺的名词。
找出彼此的平等,就是承认观看事物的角度有很多种,而我们知道的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倾听别人,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经验,能帮助我们向更广大的实相开放,能使我们打开观念的牢狱,而自由地走向光天化日。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知识的有限,使我们得以迈向未知的世界,不论是踽踽独行,或是携手并进。
我们在攻击别人时,心灵深处多少都会觉得自己该对攻击负起一些责任。只要意识到这一责任,我们就开始治愈了。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与神对话读书会”千聊直播间,收听灵性著作的分享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