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 Ⅱ : 宁静在说话 | 第四章 当下
点击上方“与神对话读书会”关注我们
给你有深度的灵性
主播:晓迦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当下这一刻只是很多很多时刻之一。你生命中的每一天仿佛都是由成千上万个时刻组成,各种事情在这些时刻中发生。然而,当你更深入地去看,存在的不是只有这一刻吗?生命难道曾经在这一刻之外存在过?
这一刻 - 当下 - 是你永远无法逃离的唯一所在。它是你生命中永恒的要素。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你的生活如何变化。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它总是在当下。
既然你无法逃离当下,何不敞开双臂迎接它,与它交个朋友?
§
当你与当下这一刻成为朋友,无论你身处何地,你都会感到在家。而当你在当下这一刻没有感到在家时,无论你去到哪里,都会携带着不安。
§
当下这一刻总是如实存在的。你能否顺其自然?
§
将生命分割成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由头脑制造出来的,而且,本质上是虚幻的。过去和未来都只是思维模式,是头脑里的抽象概念。过去只能在当下被忆起。你所记得的是一个曾经发生在那个当下的事情,而你也是在当下忆起它。未来,当它来到的时候,也是当下。所以唯一真实的,唯一存在的,只有当下。
§
关注当下并不是要否认你的生活需要。而是指要意识到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你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处理次要的事情。这并不是说:“我再也不处理事务了,因为只有当下。”不。首先发现那个最重要的,让当下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正视它,尊重它。一旦当下成为你生命的基础和关注的焦点,你的生命将轻松展开。
§
收拾餐具、制定商业战略、计划一趟旅行– 究竟什么更重要:是这个做的过程还是你想通过这个做达成的结果?是这一刻还是未来的某一刻?
你是否将这一刻看作是要克服的障碍?你是否觉得你想要去未来的某一刻,而它比当下重要?
几乎所有人大多数时间都是这么生活。既然未来从不到来,除非是作为当下时刻,那么这就是一种功能失调的生活方式。它导致了一种持续的不安、紧张和不满的情绪暗流。它不珍视生命,而生命就是当下,除了当下之外别无一物。
§
去感受你内在身体的活力。它能锚定你安住于当下。
§
从本质上来说,只有当你为当下的这一刻负责,你才算是为生命负责。因为当下是生命所在的唯一之处。
为这一刻负责意味着不在内在抗拒当下的“如是”,不与它争论。它指的是与生命和谐一致。
当下就是这样,因为它不能是其他的样子。现在,科学家们验证了佛教徒所知道的:没有任何东西或事件是独立存在的。在表层现象底下,所有的事物都互相关联,它们都是宇宙这个统一体的一部分,在当下这一刻,宇宙衍生出万物。
当你对当下所是说“是”,你就与生命本身的力量和智慧频率一致。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影响这世界的正面能量的管道。
§
一个简单但极具转化效果的灵性练习是:接纳当下升起的一切– 包括内在和外在。
§
当你将注意力移动到当下,你感到一种警觉。就好像你从一个梦境中醒来,那个思考的梦境,那个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梦境。如此清晰,如此简单。没有空间制造问题。只有当下如实的这一刻。
§
在你进入当下这一刻,你意识到生命是神圣的。当你临在时,你发觉每一件你所感知的事物都是神圣的。你越是活在当下,就越是能感到“存在”的简单而巨大的喜悦,以及万物所蕴含的神圣。
§
大多数人将当下与在当下发生的事混淆了,但当下不是这个。当下比在当下所发生的更深。它是那个容纳它们发生的空间。
所以不要将这一刻的内容与当下混在一起。当下比那些在它之内发生的任何内容都更深。
§
当你进入当下,你就走出了头脑的内容。那个持续不断的思考的续流慢了下来。念头不再吸引你全部的注意力,不再将你完全拖住。在念头与宽广、宁静之间,空隙产生了。你开始意识到,与你的念头相比,真正的你要广大、深邃得多。
§
念头、情绪、感知,和你所经历的一切组成了你的生命的内容。你从“我的生命”之中获取自我感,而且“我的生命”是令人满意的,或者你以为它是。
你不断地忽略这个最明显的事实:你内在最深处的“我是”的感觉与你生命中发生的事毫无关系,与内容毫无关系。那个“我是”的感觉与当下是一体的。它总是保持不变。无论是童年还是老年、健康还是患病、成功还是失败,那个“我是”– 当下的空间– 在它最深处总是保持不变的。我们常常将它与内容弄混,结果你只能隐约地、间接地,通过你生命中的那些内容,体验到“我是”或者当下。换句话说:你对于本体的感觉被周围的环境、你头脑的续流和这个世界很多其他的东西所遮蔽。当下被时间所遮蔽。
所以你忘记了你在本体中的根,你的神圣的实相,你在这世界迷失了自己。当人们忘了他们是谁,疑惑、愤怒、沮丧、暴力和冲突就产生了。
然而,要回忆起真相,要重返家园又是多么容易啊:
我不是我的念头、情绪、感知和经历。我不是我的生命之中的内容。我就是生命。我是那个容纳万物发生的空间。我是意识。我是当下。我是。
平台推送的文章只是为大家看待事件多些视角、选择和参考,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完整本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