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 | 第三部分:生活原则 3.4 求取共识并坚持
点击上方“与神对话读书会”关注我们
给你有深度的灵性
4
求取共识并坚持
记住要想让一个机构有效运作,其员工必须在很多层面保持一致—— 从享有共同的使命、如何对待彼此,到在追求成功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但是,不要把保持一致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因为人与人是极为不同的。我们看待自己、看待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所以要不断努力去探究什么是事实以及该如何作为。
在创意择优过程中,保持一致尤其重要,所以在桥水,我们试图有意识地、持续且系统化地努力达成一致。我们把这个求取一致的过程叫作“求取同步”。问题一般源自两个主要原因:简单的误解和根本上存在分歧。求取同步就是以开放而自信的心态修正双方立场的过程。
很多人以为,掩盖分歧是维持和睦最容易的方法,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回避冲突也就回避了解决冲突的机会;躲过了小的矛盾,之后往往会有大的矛盾,甚至会导致人与人的疏离。而只有直面且积极解决小的矛盾,才会更好地维持较长久的良好关系。认真处理分歧——当事方之间开放、坚定地进行高质量地反复讨论,细心梳理所有问题的过程—— 具有强大的作用,因为有助于双方了解此前不清楚的情况。但这并不太容易。在某些以成败论英雄的场合,强者逻辑是容易让人理解的(因为体育比赛中谁跑得快谁就是冠军,结果不言自明),但在创造性的场 合,判断谁优谁劣就难多了(关于哪个点子最好,众说纷纭,但必须下决断)。如果不下决断,争执不休、梳理分歧的过程以及在谁有权拍板的问题上达不成一致,讨论就会乱成一团。人们有时会争得动了气或僵持不下,一场对话往往演变成两个或更多的人反复无效地纠缠一件事, 无法就行动方案达成共识。
出于这些原因,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和步骤。讨论中的各方都必须了解各自的权利,以及为达成最终的解决应遵循什么步骤。(我们也设计了相关的工具,具体参见本书附录。)每个人必须了解求取同步所需的根本原则,即必须同时保持开放和坚定自信。理性解决分歧的过程不是战争,其目标不是说服对方他错你对,而是发掘事实,明确行动方案。这个过程也不能是谁级别高谁说了算,因为创意择优的沟通不仅仅是自上而下地、不容置喙的灌输批评,也可以自下而上传递。
例如,以下这份电邮是我的一位员工在一次客户会谈后发给我的。包括我在内,桥水的高管们时常被我们的下属批评或评判。
发自:吉姆·H
发送至:瑞;莱昂内尔·K;格雷格·J;兰道尔·S;戴维·A 主题:关于ABC会议的反馈……
瑞,你在今天ABC会议上的表现只能得到“D –”。与会者都赞同这个苛刻的评分(误差为半级)。你的表现很让人失望,有两个原因。(1)在此前讨论同类议题的会议上,你的表现一直很棒。(2)我们昨天特意开了一个准备会,请你仅就文化和投资组合构建这两个问题发表意见,因为今天我们仅有两个小时的会议时间,我要讲投资程序,格雷格讲研判,兰道尔讲交易执行。可是, 你一个人就讲了62分钟(我讲的时)。更糟糕的是,其间你花了50 分钟信马由缰地谈论你对投资组合构建的看法,然后才讲到文化, 只用了12分钟。显然,在我们所有人来看,你并没有提前做任何准备,因为如果你有所准备,你不可能讲得这样杂乱无章。
同样,我也愿意分享另一个例子,我们的一位高级经理听到了时任CEO格雷格·詹森与一位初级员工的对话,感到格雷格的讲话方式不利于鼓励员工表达不同意见和独立思考。她在发给格雷格的意见反馈中提及此事。格雷格不同意,坚称他只是提醒那位员工要遵守相关原则,告诉其责任在于要么遵循原则,要么公开提出意见。他们二人试图通过一系列电子邮件往来求取共识,由于未能解决,他们把分歧提交给了管理委员会。就这个问题形成的案例被发送到全公司,这样每个员工都可以自己判断谁是谁非。格雷格和那位高级经理都视之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以此来检视我们处理此类情况的书面原则是否适当,他们二人也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反馈。如果我们之前没有确立处理此类事件的原 则,并以此来作出评判,我们可能会让有权势的高层来任意决断,而非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以下列举的原则对我们的做法进行了充实。如果这些原则能得到遵守,你就能与他人保持一致,你的创意择优就会逐渐产生成效。反之,就可能慢慢停止进步。
4.1 认识到冲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因为人们正是用冲突来检验各自的原则是否一致以及能否解决彼此的分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所以每种关系都意味着需要针对人与人如何相处开展一定的谈判或辩论。你们对彼此的了解, 要么让你们关系更密切,要么更疏远。如果你们的原则一致,你们就能够通过妥协互让解决分歧,你们就会更加亲密。否则,你们就会分道扬镳。对分歧进行公开讨论能确保消除误解。如果不能持续这样做,观点的分歧就会扩大,直至爆发大的冲突。
a.求取共识要不吝时间与精力,因为这是你所能做出的最佳投资。从长期看,提高效率能节约时间,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做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你需要排定优先顺序,先做哪些事以求取得共识, 以及先与哪些人达成共识。排在最前面的,应当是与最可信、最相关人士讨论最重要的问题。
4.2 知道怎样求取共识和掌控分歧
与自上而下压制意见的独裁制度相比,在鼓励分歧存在的环境下实施创意择优要更难一些。但是,当分歧的可信各方愿意相互砥砺学习 时,他们的进步会更快,决策也会更好。
关键是知道如何从处理分歧到实现决策。很重要的是,这个路径要很清晰,以便明确职责。(因此,我开发了一个工具,名为“分歧解决器”,它明确了从分歧到决策的路径,并使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是否还固执己见,还是继续朝前去寻求解决方案。具体参见本书附录。)
重要的是要知道最终的决策权归属何方,也就是说,知道从争议到裁决的路径有多远。随着争议解决、决策作出,参与创意择优讨论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冷静,尊重整个程序。如果经由这个程序没有得出符合你个人希望的决策结果,不能懊恼,懊恼这种态度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a. 把可能的分歧摆到桌面上。如果你和其他人不表明各自的观点, 你们就无法解决分歧。你可以把存在分歧的问题非正式提出来,或者列出清单逐步解决。这两种方式我个人都喜欢,尽管我会鼓励别人按优先次序把分歧列在纸上,以便我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正确的时间提交给相关方面。
最难办的问题(分歧最大之处)是需要研究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因为这往往涉及人的价值观或他对重要决策的态度。尤为重要的是,把这些问题摆到桌面上,彻底地、不带感情色彩的检视问题发端的线索。否则,问题就会日趋严重而不可收拾。
b. 区分苍白的抱怨和有助于改进工作的诉求。很多抱怨或者是因为未能考虑到整个大局,或者不过是反映了封闭狭隘的观点。我把这些抱怨叫作“叽叽喳喳”,最好不去理会。但是,有建设性的诉求却可能带来一些重要的发现。
c. 要记住每个故事都有另一面。有智慧意味着具备同时看两面并作出适当评估的能力。
4.3 保持开放心态,同时也要坚定果断
有效解决理性的分歧,需要开放的心态(换位思考)和坚定果断(明确阐释自己的看法),并能够灵活地处理此类信息以促进学习和适应。
我发现,尽管也有一些人从善如流,但大多数人不能既坚定果断同时又心态开放。比较典型的是,他们更倾向于多一些坚定果断而少一些开放心态(因为相比换位思考而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更容易一 些,也因为人往往固执,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提醒人们要两者兼顾是很重要的,并记住决策是个两步走的程序,必须先搜集信息,再做决 定。要提醒人们,那些能改变自身主张的人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们有所获益。而那些顽固不化、拒绝事实的人会是失败者。经过实践、培训和不断强化,任何人都可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a. 区别心态开放和心态封闭的人。心态开放的人通过问问题学习。他们知道,与未知领域相比,他们已知的实在微不足道,而且可能是错误的。他们乐于身边有很多比自己知识渊博的人,从而可以有学习的机会。而心态封闭的人总是告诉你他们所知甚多,哪怕他们一无所知。如果身边有人比他们知识渊博,他们就会感到不安。
b. 远离心态封闭的人。心态开放比聪明伶俐重要得多。不管他们知道多少,心态封闭的人都会浪费你的时间。如果你必须与他们打交道, 要注意除非他们变得开明,否则无任何裨益。
c. 提防那些羞于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的人。他们可能更关心外在的形象,而非真正达成目标。这可能逐渐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d. 确保工作负责人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问题和他人的意见。一项决策的负责人应当能够公开、透明地解释决策背后的理由,以便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并做出评估。在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应当将争议提交决策者的上级或公认的知识渊博者去解决。一般而言,这些人的学识和资历要高于决策者。
e. 认识到求取共识是双向的责任。在任何对话中,对话双方都有责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别人的声音。误解时常发生。通常而言,沟通困难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例如,左脑发达者与右脑发达者)。当事方应该经常考虑这种可能性,即一方或双方存在误解,这时应该多进行几轮沟通,以便达成共识。有一些很简单的技巧会很有用, 比如重复一遍你刚听到的别人的观点,确保你理解正确。要首先假设你自己或者是没有沟通好,或者是没听清,而不要先去责怪对方。要吸取自己沟通不力的教训,避免再犯。
f. 实质重于形式。这并不是说,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沟通的形式无差别,但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别人的批评方式或语气,而忽视问题的实质。如果你认为某人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可放在一边,当作达成共识的另案处理。
g. 自己要通情达理,也期待别人通情达理。在兜售你的观点时,你有责任做到通情达理和体谅别人,千万不要被“较低层次的自己”控制了情绪,即便对方在发脾气。对方行为举止不好,不意味着你的行为举止也要变差。
如果分歧各方太过于情绪化而丧失了逻辑,对话应该暂时中止。有时,在不必要马上做出决策的情况下,推迟几个小时或几天再讨论是最好的主意。
h. 提建议、提问题与批评是不一样的,所以别混淆。提建议的人可能并未下结论说有错误——他们只是想确保,对方已经考虑了所有的风险。提问题以便确认某人没有忽略什么事,并非是说他/她真的忽略了
什么事(“小心冰”的表述不同于“你太不小心了,把冰都忽略了”)。但是我常常看到,有些人把建设性问题当成指责,反弹强烈。这是不对的。
4.4 如果由你主持会议,应把握好对话
会议效率低下有很多原因,但通常是因为对会议议题或在哪个层面上讨论问题(例如,是原则层面的还是机器层面的问题,是当前问题还是特定实施层面的问题)缺乏清楚地了解。
a. 明确会议的主持人和会议的服务对象。每次会议都应当以实现某个人的目标为目的。那个人就是会议的负责人,并决定会议所期待的成果和会议方式。会议如果没有明确的主持人,则很可能陷入丧失方向和低效的境地。
b. 表述要清晰准确,以免造成困惑。对于具体问题,最好重复一遍,以便让提问者和回答者都十分清楚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在电子邮件中,通常可以简单地把问题放在邮件的正文中。
c. 根据目标和优先次序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如果你的目标是让持不同意见的人讨论他们的分歧,力图对事实和解决方案取得共识(开放式辩论),则会议的方式应当有别于培训会。辩论比较耗时, 会议时间随人数增加会呈几何级增长,因此你必须挑选对的人以及适当的人数,以适合决策所需。在任何讨论中,都要把与会者限定于你认为对实现你的目标最有帮助的人。挑选与会者最差的方式就是挑选那些与你观点相同的人。群体思维(大家都不表达独立观点)和个体思维(个人拒不接受别人的观点)都是危险的。
d. 主持讨论时要果断、开明。调和不同观点并不容易而且耗时。要由会议的主持人来平衡有分歧的观点,打破僵局,并决定如何明智地安排时间。
我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当某个缺乏经验的人提出一个观点时,该怎么办。如果你在主持对话,你应该权衡一下讨论其观点可能要花多长时间,对其观点进行评估并加以深入理解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有多大。对那些资历尚浅、仍在积累经验的人来说,探讨他们的观点能够让你对他们如何应对不同任务有更深入地了解。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与他们一起讨论一下他们的分析逻辑,以便让他们了解为什么他们可能错了。当然,你也有义务以开放心态判断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
e. 在不同层面的讨论对话中穿梭对照。在研讨某个问题或状况时, 应该进行两个层面的讨论: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确保机器正常运转的相关原则。你需要在不同层面的讨论间穿梭和对照分析,验证你的原则是否有效。改进机制,以便日后更好地处理类似的问题。
f. 谨防“跑题”。跑题是指从一个议题随意跳到另一个议题,却对正在讨论的议题半途而废。为了防止跑题,一个方法是在白板上列出议程,让每个人都看到讨论的进展情况。
g. 坚持对话的逻辑性。当出现分歧时,人们往往会情绪激动。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分析问题的态度。与情绪化的讨论相比,逻辑清晰地交换意见不会轻易被终止。要记住,情绪化容易阻碍人们正确地看待现实。例如,人们有时会说,“我感觉(某件事是真实的)”,然后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将其作为事实依据,而别人却可能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判断。要问他们,“这是真的吗”,让对话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h. 注意不要因集体决策而丧失个人责任。十分常见的是,集体作出了决定,却没有分派个人任务,因此不清楚接下来谁应当做什么。对个人职责的分派,要十分明确。
i. 运用两分钟法则避免持续被别人打断。按照两分钟法则,你必须让人在两分钟内不受打扰地解释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插话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可以确保每个人有足够时间充分澄清、表达自己的思路,而无须担忧自己的想法被误解或被更强烈的声音所湮没。
j. 当心讲起话来不容置疑的“快嘴王”。快言快语的人表达问题时滔滔不绝、态度坚定且语速飞快,强行推进议程,使别人来不及评估、检视或反对。快言快语在压制那些讲话慢且担心出丑的人时,显得尤为有效,但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人。要认识到,你的责任是讲清楚事情,有一点没讲清楚都不要接着往下讲。如果你对“快嘴王”感到有压力,可以说一句“抱歉我比较迟钝,但是我希望你慢点说,好让我明白你的意思”, 然后,该问问题就问问题,不要遗漏任何一点。
k. 让对话善始善终。讨论的主要目的是把任务完成,达成共识,最终作出决定或采取行动。如果讨论半途而废,就无异于浪费时间。在交流想法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总结,以结束讨论。如果达成一致,应当明确指出;如果没有,也应当说明。如果会议决定采取进一步行 动,要将行动列入清单,向员工分派任务,并规定截止日期。记下你的结论、可行的想法和任务清单,以此作为下一步进展的对照基础。为了确保做到这一点,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记录和督办实施。
如果你仍然不赞成也没理由生气。人们可以在相处融洽的同时,依然对某些事情保持异议,你们不必对任何事都意见完全一致。
l. 运用沟通手段。虽然公开沟通十分重要,但挑战在于沟通不能花太多时间——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寻找一些简单地分享信息方法或许有帮助,例如在常见问题问答公告栏里发表公开邮 件,或分发关键会议的录像、录音资料(我把这种方法叫运用沟通手 段)。你越是升迁到公司报告路线中更高的位置,这种挑战就越大,因为你的行为将影响更多的人,而他们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更多的沟通手段,并分出优先次序(例如,让你手下的一个精干小组来回复一些问题,或让大家把问题标出轻重缓急)。
4.5 伟大的合作如同爵士乐演奏
演奏爵士乐时,并没有乐谱,你必须即兴发挥。有时你需要暂停下来,让别人领奏;有时你却要独领风骚。为了能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你需要认真聆听乐队同伴的演奏,以便了解接下来怎么弹奏。
所有伟大的有创意的合作都是相同的。要把你们的诸般技能像不同乐器一样组合在一起,即兴创作乐章,同时你自己要服从团队的目标, 这样才可以演奏出伟大的作品。但要记住,多少个合作者一起演奏是最优的组合。有才华的乐手通过二重奏就可以即兴进行优美的表演,就像三重奏、四重奏一样。但是,如果把10个乐手聚在一起,无论每个人多么有天赋,除非他们能用心配合,否则恐怕只会因为人太多了而效果不好。
a. 1+1=3。两人良好合作的效率是各自独立工作效率的三倍,因为两人能看到对方疏忽的地方。而且,他们可以借助对方的能力,并相互问责达到更高的标准。
b. 3—5人的效率高于20人。3—5个精明强干且善于思考的人以开放心态讨论,通常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组建更多人的团队看起来挺 好,但如果人太多,合作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即便其中有很多聪明、有才华的人。给团队增加成员的共生效果是逐步递增的(2+1=4.25), 直至到达一个顶点,过了顶点后将不再产生增效,反而带来效率递减。这是因为:(1)边际效益随团队人数增多而减少(两三个人可以贡献大部分重要的观点,增加更多人不会有更多的好点子);(2)团队人数过多时,其互动效率低于小团队的互动效率。当然,实际中最好的结果取决于人员的素质和他们带来的不同观点,以及团队管理的好坏。
4.6 珍惜志同道合者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在所有事情上都与你看法一致,所以既然有人与你在最重要的方面价值观相同,也与你有实践价值观的相同做 法,那就要确保与这些人为伍。
4.7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调和相互间的主要分歧——尤其是价值观层面的——要考虑是否值得维持这种关系
这个世界上千人千面,很多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如果你发现无法与某人就价值观方面达成一致,就应考虑是否还与此人来往。价值观不同,会导致很多痛苦的经历和不好的结局,最终还是会让你们疏离。一旦你发现此种情形,最好尽快分道扬镳。
平台近期活动
精彩灵性合集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与神对话读书会”千聊直播间,收听灵性著作的分享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