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傻十日谈 NO.6 推销———沟通决定一切(1)

陶谦 黄果 与神对话读书会 2021-11-04

点击上方“与神对话读书会”关注我们

给你有深度的灵性






NO.6 推销———沟通决定一切(1



和太傻第六次见面的时候,已经到了 11 月底。北京刮起了凛冽的寒风,又是一个萧索的冬天。我不喜欢北京的冬天,从上大学直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和太傻约定见面的地点,是第一次见面的国贸星巴克。这一次,我比事先约定的谈话时间提前了20 分钟到达。虽然是下午4点,但是那里的人还是很拥挤,我坐在我们上次坐过的那个位于角落里的位子上,一个人抱着一杯“当日”,思绪却回到了往日。




往日,这个词似乎用得太过分了吧。和太傻的第一次见面,一直到现在,才不到4 个月的时间,但是,为什么我感到这一段时间是那么漫长?回想起和太傻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不禁有些感触。有多少人会在自己生活真正发生改变的时候,体会到那种改变所带来的变化呢?和太傻的每一次谈话,我都有满载而归之感,而且随着话题的深入,我的感悟也日渐加深。每一次谈话之前,我都在问自己,难道这次谈话,我真的又能接触到新东西吗?但是,每一次谈话之后,我总是更加惊奇地告诉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东西是自己闻所未闻的。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当你每天无所事事或者日复一日地做着按部就班的事情的时候,时间就会像飞一般的流过,就好像我们曾经经历的大学生活,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只是一瞬间。虽然,此间看起来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段时光在你的心中,到底留下了多深的烙印呢?当你每天不断的发现自己,突破自己,不断地为新的进展而快乐,或者为遇到的挫折而沮丧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生活的实质意义,这个时候,时间在你的心中,就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当你走过这段日子,并在后来回想起这段日子时,你会有一种满足感,你会觉得那是一个充实、美好而又漫长的季节。




和太傻的上次谈话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在忙碌于申请。我重新制作了简历,在简历中进一步描述和分析了我的专业背景以及相关经历,把自己以往在工作中和在参与某些项目的过程中所做的一些笔记,整理成资料,作为我的文书,这份文书已经基本定稿。我继续投身于专业学习中,对理论(原理)的实际应用及其操作步骤作更深一步的探究。而且,我开始进行模拟面试,一些朋友和同事充当了教授或者招生委员会成员的角色,对我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提问。这种模拟面试几乎每天一次,或者更多。我想,这应该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吧!




当初和太傻谈话的时候,我得知,模拟招聘面试与申请简历、文书等环节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它们目的一样,彼此间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内在的完整体系。现在,我理解了面试是申请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实践练习,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认识到自己在专业表述上的缺陷,以及潜在的漏洞,进而以反向促进的方式,获得提高自己的动力。但是,当我真正的开始实践的时候,才发现,这件事情,远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很多我曾经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或者自己原本很熟悉的项目细节,当我在面对事无巨细的质疑的时候,所有当初模棱两可的想法或者习以为常的见解,都一一摆在面前,需要接受提问者的质疑。当我第一次和朋友一起进行模拟的时候,我很有信心的告诉对方,“OK,我已经准备的很好了,你想怎么问就怎么问吧!”。结果,我在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当时你们要采用融资,而不是借贷”的时候,就败下阵来。当时,我一下子就被愣住了,“是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我们的项目计划里面就是用融资的方式进行的,可是,为什么不用借贷的方式呢?借贷似乎也是可行的,但是又好像有问题,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朋友看我陷入沉思,笑着对我说,“你看,不行了吧!  要不,回去再研究研究!”我笑着转移着话题,心中却是沮丧无比!




确实如此,对于科学,对于知识,每一个人,都来不得半点虚伪。记得上次谈话的时候,太傻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希望在教授的面前蒙混过关,不管是文书、简历、还是面试,他们是一群每天沉迷于一个项目研究的行家,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一个需要知道的细节,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可以在和你简单交谈之后,就能清晰地知道,你到底懂什么,懂多少,也知道你是不是在耍一些花招。永远不要希望和教授去玩一些自以为聪明的文字游戏,或者炫耀自以为是的专业知识。”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申请准备阶段就用最严酷的方式去面对申请的根本原因吧——不要等到真正面对教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什么都说不出来;也不要期望有限的申请材料可以隐藏你的缺陷——如果你是真的不懂,无论如何包装,无论如何伪装,都不会有任何的作用——只有你真正懂一些东西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有价值并且有竞争力的一个申请者。




从一开始,就直接面对最残酷的质疑,并逼迫自己去弄明白认识和理解的缺陷,确实是很辛苦,但是,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申请准备方式。




事实上,当我做到第五次模拟面试的时候,我就开始重新修改我曾经认为满意的简历和文书了。我曾经认为很有效的描述,看起来很有见解的评论,现在看起来,真的有几分自以为是的幼稚。确实,任何一个字眼,几乎都可以体现你的水平、你的层次,你到底懂的多还是少,是精深还是肤浅。同样是做一个试验,有的人会满足于一个试验结果的成功;有的人会去分析是不是存在着更有效的方法或者途径;有的人会去思考这个实验的扩展领域;有的人会反向地去分析失败的可能性及其原因,或者成功的概率因素;还有的人会走到应用体系的环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角度和水平,在一个真正的专家的眼中,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发现层次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我想,现在,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太傻强调“去说,而不是去写”,“首先做模拟面试,而不是首先制作简历”。如果你尚未深入理解你所做的事情,你就很难贴切、全面地描述你做的工作,即使在简历中的那简单的一两行文字上,要想表达得恰如其分,已经相当困难了,更不要说在文书那种大段的文字中。很多时候,你认为你在说服一个人,但是,实际上,你在让对方对你的水平有更多的了解。也许这就是在我目前的工作中,我每周必须要向主管汇报工作,而不是提交所谓的文字报告的原因吧。在语言的交锋中,所有的缺陷都无处躲藏,当然,真正专业的人,即使只拿到一份文字的报告,也可以敏锐地看出你工作的实质和价值。




我想,我慢慢的理解申请前期的主要文件及其准备工作的实质了。经过了五次和太傻的谈话之后,我终于开始对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有了一种全面的认识,那是一种融汇贯通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神奇,很奇妙,我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它,但是,我知道,我自身真的已经发生变化了。当我再重新看我以前申请时写的文书,写的邮件,看以前那些精心准备的资料的时候,我经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陌生感——这,真的是我以前做的东西吗?那个时候, 我难道真的会写出这样幼稚的文书吗?那些我曾经以为自豪的文书中,我不断地抒情,不断地感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兴趣与决心,不断地尝试着用所谓优美的文字去打动教授, 现在看起来,是一种无病呻吟。我现在相信,为什么中国学生的申请文书大部分都被扔进垃圾堆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美国教授都不会喜欢甚至厌烦看中国学生的推荐信、文书了,因为,在那些东西里面,几乎从来都找不到教授需要的东西,反倒是教授们最厌烦的空洞、修饰和虚伪充斥其中——那种某些老师们传授的“白血病”类型可以把教授感动的“泪流满面”的开头,文书专家所炫耀的“流畅如水文字”,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在每个申请者之间传颂的优美文书,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垃圾”。这样成堆的垃圾,每年成堆地生产出来,成堆地涌向美国,成堆地进入美国的垃圾箱,很多申请者却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真是一种悲哀啊。





扫码加入爱的道路读书会交流群

平台近期活动


第十三期 | 爱是唯一真实的力量——《爱的道路》欢迎你

爱的道路 | 会员招募




精彩灵性合集



谢挺资料合集

《太傻天书》系列 | 电子书

《与神对话》系列 | 电子书

《当下的力量》系列 | 电子书

《宽恕就是爱》系列 | 电子书

新版《奇迹课程》正文全集(收藏版)

奇迹课程 | 学员练习手册(上、下篇)

灵性科学全集(收藏版)

巴夏视频合集(整理收藏版)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与神对话读书会”千聊直播间,收听灵性著作的分享和解读。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