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蕴玉:师承张大千,工笔画出于丰沛,达于文秀!

爱画画,加 ☞ 画友文学天地 2021-05-07

微信  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画友文学天地


  👆点击图片关注《不在画下》👆



赵蕴玉:原名文蔚,后改名赵石,字蕴玉,四川省阆中市人。幼年读过私塾,在县中读书时,因酷爱绘画而辍学,专修绘画,先后曾在阆中市几所学校任教。

1945年到成都,入大风堂,师从张大千,艺事得以大进,并在成都的岷云艺专任教,由于喜爱戏剧,故曾从事过一段时期的戏剧工作,并在博物馆研究古代字画,参加了复制的工作,由于他临摹的技法高,工作又认真,不但大大地扩大了自我的学养,摹写的作品,几可乱真。


赵蕴玉幼年即承私塾教育蒙养,青少年时期沉浸书画,养成了对传统艺术的爱好。当他40年代投师于张大千门下时,对老师的艺术理念早已是心有所归,所以,他自觉接受大千先生的影响,走上了借古开新之路。在求学过程中,他把研习传统作为自己的日常功课,其学习对象遍及书画、诗词和传统戏曲。


在绘画领域,赵蕴玉亦深受张大千“转益多师”的启迪,不拘门户,不问贵贱,凡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绘画一视同仁,兼收并蓄。通过大量学习,他养成了横跨书、画、诗、印、鉴的全面修为,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见识,磨砺了书画鉴定的眼光,并日益精进地掌握了古字画修复技术。

在创作上,赵蕴玉追随张大千的足迹,努力摆脱文人画专事一技的束缚,凡山水、花鸟、人物、蔬果、草虫、家禽、走兽、佛道等画题无不尝试,亦无不达到相当高度。他有戾家的修养,却做足了行家的功夫。


赵蕴玉也深怀振兴国画描绘能力的抱负,并追随大千先生,同样选择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汲取资源,提炼方法,而不像徐悲鸿等以西化中派那样,完全依靠借鉴西画的写实技巧来达成愿望。


赵蕴玉通诗书,精鉴赏,擅长各种画题,又兼善青绿、重彩、水墨、白描等各种画法,是在学识和修养上最接近于张大千的巴蜀画家。不过,张大千出于丰沛,达于豪壮,赵蕴玉却出于丰沛,达于文秀。


赵蕴玉首先以仕女画享有盛誉。观其仕女画创作,可谓诸法尽善,洋洋大观。其中有重彩,有淡彩,有白描;有工笔密体,有逸笔疏体,亦有工写结合、粗细参化之作。然而无论哪种风格和画法,其作皆能神通古今,雅俗共赏。


赵蕴玉的仕女画包括佛教人物、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和诗意人物。宗教人物多出自佛教,既有观世音菩萨,又有敦煌中的天女散花。前者静后者动,然观其造像,无不面容慈祥,身形窈窕,情态端严,而谨细中出尘绝俗,妍丽中清气回荡。


其历史人物和戏曲人物多以历代才女名媛为表现对象,但重在诗意造境,搜妙创真。观其画,不论是薛涛制笺、漱玉抽思、文君听琴,还是昭君出塞、木兰簪花,皆取影摄情,充满诗情画意和灵动的美感,实可与其诗意人物画连成一片。


观赵蕴玉的仕女画,格调雅逸、诗意盎然。兰叶般的线条、简练的笔法、清雅的色彩,把俗世的景象提炼为音乐和诗。可是,美的形式却未曾遮蔽生活的气息和人性的自然。


优美的形象、自如的动态、生动的表情,产生出亲和的魅力,不觉缩短了观者与画面时空的距离。这真是一种意存古俊而又离距于传统程式的仕女画风格,表达了时代的审美需要,显示出中国人物画与时俱进的活力。


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赵蕴玉广泛地学习过众多画法,兼修青绿与水墨、工笔和写意,题材遍及山水、人物、花鸟、木石、畜兽、屋宇、舟车等,然莫不六法备赅,体兼众妙。无论是骨法用笔、应物象形,还是随类赋彩、经营位置,皆能各随其法,各得其宜,共同孕育出气韵生动的境界。


赵蕴玉尤以青绿山水和双钩重彩花鸟为世人瞩目。其青绿山水画展现了一种世外仙境,观之如遇时光穿越,恍若隔世。而其工笔花鸟画造型活泼,色彩明丽,见之雅俗共赏。画家以勾勒填彩的技法,层层敷染。往往在正染之余,还衬以背染,务求色层的厚实含蓄,看似浓艳,却毫无浮躁之气。









版权说明:视频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往期精彩推荐 ▼

徐湛老师写意花鸟视频全集,简单易学!

何加林老师写意山水视频全集,绝对干货!



↓↓↓点击阅读原文,抢购→ 国画免费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