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大一附院PK梅奥诊所!(附阚全程院长自辩语录)

2016-06-06 筑医台资讯


2015年,郑大一附院陷入了舆论漩涡——这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在2014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床位数达到7000的超大规模。75亿,7000 张床位,医生收入与病人数量直接挂钩……每个关键词都足以引发论战。有的指出医院“粗放式”的经营会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有的对现存医改存疑,提出应将医疗服务下沉;更有的将郑大一附院与闻名于世的梅奥诊所对比,列举二者在规模、理念等方面的差异。


梅奥诊所位于美国罗彻斯特小镇,整个小镇都是围绕诊所来建设的,小城人口十万,其中近五万人为梅奥工作。梅奥职工数是郑大一附院的6倍,收入是后者的9倍。2012年,梅奥诊所的总收入88亿美元(约合580亿元人民币),其中医疗服务费75亿美元,来自患者的捐赠超过3.6亿美元。


梅奥诊所的CEO Dr.Noseworthy 在2014年接受ABC电视台的第六频道采访时,也曾公开表示扩张的脚步停不下来,梅奥将以罗切斯特为据点,将其触角延伸至世界上更多地方。所以医院的规模大有什么问题?医院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大楼的建立,医疗设备的引进,床位数的增加,仅以此作为批判的理由,那也只是为批判而批判。


2015年,郑大一附院陷入了舆论漩涡——这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在2014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床位数达到7000的超大规模。


75亿,7000 张床位,医生收入与病人数量直接挂钩……每个关键词都足以引发论战。有的指出医院“粗放式”的经营会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有的对现存医改存疑,提出应将医疗服务下沉;更有的将郑大一附院与闻名于世的梅奥诊所对比,列举二者在规模、理念等方面的差异。


1、医院规模大有什么问题?



郑大一附院的7000张床位和近乎腾飞式的发展,一时让众人哗然,但是医院规模大有什么问题么?


整个罗彻斯特小镇都是都围绕梅奥诊所来建设的,小城人口十万,其中有近五万人为梅奥工作。甚至让不少到访者惊讶的是,整个小城的机场、公交、电话皆归梅奥集团管理。将这座城市改名为梅奥城估计都不会有人反对。


梅奥大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大。超大型的门诊和住院楼,那架势与郑大一附院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中心拥有50多台MRI,50 多台哦。


▲空荡的候诊区


梅奥诊所的CEO Dr.Noseworthy 在2014年接受ABC电视台的第六频道采访时,也曾公开表示扩张的脚步停不下来,梅奥将以罗切斯特为据点,将其触角延伸至世界上更多地方。


所以医院的规模大有什么问题?医院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大楼的建立,医疗设备的引进,床位数的增加,仅以此作为批判的理由,那也只是为批判而批判。


2、营收 75 亿,就是坑害老百姓了?



75亿!


一家医院竟然可以这么有钱,75亿,可以绕地球多少圈!


可是,当冷静下来想一想发现,此事有蹊跷啊。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营收”的概念,营收是指营业收入,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流水额度;而与它很接近的一个词叫做“利润”,是指扣除成本费用额净收入。一个拥有7000名员工的机构的流水额度是75亿,但是减去人员成本、购入新设备款项、基础实验研发投入……


再让我们来看诊疗均次费用,报道显示,2014 年,郑大一附院门诊量为426万人次,住院人数31万人次。


初步估算:


75亿/(426万门诊+31万住院)=1641元


分母还包含了很多肝移植、恶性肿瘤、疑难杂症病例……有临床医生、护理、麻醉、检验……


均次费用1641元,有没有一种被平均工资了的感觉?


诚然,每个病患、每种疾病的诊疗对策不同,大总数不能说明问题。


那么,我们来看看国际惯例,比如,美国医疗机构的一般情况:


美国的医疗费用是国内的6倍左右,门诊费用需要500美元左右。梅奥拥有42000名医务人员,年收入90亿美金,职工数是郑大一附院的6倍,收入是9倍左右。


3、梅奥的一切,我们真的能学会么?



1、学不会跨越两个世纪的积淀


梅奥诊所发端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小城罗切斯特。William Worrall Mayo于1863年开始在这里行医,并创办了梅奥诊所,至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100多年间,梅奥诊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管理模式、医学理念和治疗手段,并通过医生主体代代延续。梅奥诊所特有的文化跨越两个世纪,每天都被实践着,更新着,绵延百余年未遭到中断或破坏。这一点我国的医院是无法达到的。


▲老梅奥与修女合作创办梅奥诊所前身:圣玛丽医院


▲梅奥医学院每年免费培养40名医学生


2. 学不会“非营利性质”


梅奥诊所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医院的收益不能分红,只能用于提高医疗实践水平、扩大研究和教育活动。这源于他的创始者高远的眼光。


1919年梅奥兄弟成立梅奥资产协会,也就是后来的梅奥基金会。将他们的全部收入、房产、证券等资产都转入了这个基金会,并将梅奥诊所的性质由营利性机构转变为非营利性机构,且诊所的全部资产归基金会所有。这为后来梅奥诊所的整个治理结构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除了基金会,医院每年接受大量的捐款来维持其庞大的开支。梅奥诊所专辟了一面墙,上面刻着给梅奥捐款的各大家族的名字,当然,捐款得到一定数量才有资格上墙。


▲纪念墙上刻满了捐赠者的名字


2012年,梅奥诊所的总收入是88亿美元,其中医疗服务费占了75亿美元,来自患者的捐赠超过3.6亿美元。所以梅奥从来不用愁资金的问题,他们董事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商量钱怎么花。


▲原梅奥诊所开董事会的会议室


梅奥不差钱,而且梅奥的薪酬制度实施年薪制,“工资不受病人数量的影响,使医生不必为追求多看病人而加快看病人的速度,从而使医生能在每个病人身上多花时间。”这也从源头上避免了医生为增加收入而招揽病人的可能。


▲医生过世后还会受到尊重和礼遇


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医院和医生来说,以上两点,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梦。


我国的公立医院虽然是国家的,能享受到一定的财政补贴,但远远无法支付医院正常的开支。医院需要自负盈亏。这也导致医院在行使公益属性的同时,必须要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寻找经济源头,先解决吃饭问题,而这就无法避免成为一对伦理悖论。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生更多的被赋予了“流水线工人”一样的属性,奖金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科室收入由收进来多少病人、病人做了哪些治疗决定。


敢像梅奥那样“有钱任性么?”医院说:不敢!


没病人会有收入么?医生说:做不到!


3. 患者需求至上: 学得会,做不到


▲可供患者免费取阅的光盘资料


我们深信,每一个医学生在白袍宣誓的时刻,都会坚定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信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也更像是一个“万一实现了呢”的梦想。


放眼全国,大型公立医院超负荷运载,一边是门诊手术量爆棚,一边是临床医护人员的短缺,“患者需求至上”?一个患者至上,那后面的患者怎么办,那更紧急的患者怎么办,那大老远坐三天火车来的患者怎么办?


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国情,有时让医生无奈:天上的星那么亮,地上的坑洼却又那么多。


延伸阅读


阚全程自我辩护:我为什么要建全球最大医院


“我从来不午休,每天工作时间差不多在12个小时以上。如果我们不做大,就永远做不强。如果我们医疗技术做不好,河南1亿人都要去外省看病。”【本文为阚全程2016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的实录。】


阚全程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大一附院院长

1963年生,河南光山县人。现任郑州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全国医院改革创新人物、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

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研究,担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副会长、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医院评价专家库成员等职务。


“全球最大医院”“年收入85个亿”“加床加到医生办公室”,作为河南医疗界的航空母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背负了许多标签。尤其是春节后,那组“患者井喷场面堪比春运”的图片,更是火爆了朋友圈。


这家医院为什么要建那么大?真如网友调侃的是“全球最大乡镇医院”吗?“300个医生看2万病人”是不是真的?


1、医院每天汇总全国大医院最新资讯,班子成员人手一份



媒体:作为 “超级医院”的掌门人,业内都说您是“工作狂人”,大家很好奇院长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


阚全程:只要不出差,我每天早上6点多到医院,先到门诊、病房了解情况,7点左右回办公室处理医院的日常事务,8点前处理完毕。上班时间主要处理专项工作、对外交流等。8点开晨会是医院坚持多年的习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院领导参加,集中反馈医院前一天运行、查房遇到的问题,有问题立即解决。每天下班后,无论多晚,我都会到病房或门诊转转。我从来不午休,每天工作时间差不多在12个小时以上。我的专业是药学,平时没有门诊和病房,管理投入时间比较多。


除了管理,我还带学生、兼职全国主委(注: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是众多头衔里阚全程最看重的一个),科研、业务上的工作,修改论文、审稿等放在周末。


媒体:您认为郑大一附院在管理上有哪些特点?


阚全程:除了晨会,医院很少开会。晨会最长不超过半小时;每两周开一次院周会,不超过俩小时,党政一起开,效率比较高。大的事情定下来,各负其责,不扯皮,领导班子非常团结,相互支持。


医院虽然是公益的事业型单位,但在某种意义上,管理必须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大医院好的做法。医院宣传处每天汇总全国大型综合医院的最新资讯,班子成员人手一份,大家都可以了解国内最好的医院都在干啥,有好的做法我们借鉴。


2、我们经常跟协和、301、华西、湘雅等医院对比



媒体:提起郑大一附院,大家都说“很牛”,到底“牛”在哪儿?


阚全程:社会上说“牛”,我们自己的感觉是比较务实吧。我们第一个理念就是要看好病,所以医院在人才、学科建设、学术引进、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多,医疗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与全国一流医院相比差距不大。


如果单从医疗技术考核指标来看,国家卫计委去年统计显示,我们在全国的医疗机构排第三,前两名是北京协和、四川华西;从病人结构来看, 2014年以前河南每年有40万人外出就诊,而2015年只有10万人外出就医。以前外省病人很少来河南,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2015年底,我们的住院患者中外省患者占11%!


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及救治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指标。现在,医院ICU病区床位数388张,在全国是比较多的;去年的危急重症病人占67%,三四级手术占71%。我们经常跟北京协和、北京301、四川华西、湖南湘雅等医院对比,成功率都是比较高的。


3、“门诊堪比春运”的事实是这样的



媒体:春节后,“郑大一附院人气爆棚,300个医生看2万多病人”,朋友圈转载的这些情况是真的吗?


阚全程:病人多是事实,但也不像传说的那样,他们算法太片面。医院初七上班,初八病人达到21987人,而2015年门诊量最高纪录是21685人,今年创新高了。按他们的算法,一个医生看了170多个病人。很多人认为是一个人看的,其实遇到病人多的情况,医院会让专家加门诊,大家一起帮忙看,把当天病人都给看完,并不是说一个人看几百个病人。


当然,人多了对服务质量还是有影响的。不可能每个病人都看10分钟以上,除非像北京某医院那样,一个专家每天就挂15个号,现场再加15个,多了不看。河南这么多病人,不适合这样限制号源。


专家几分钟看一个病人是事实。专家都带有进修医生和研究生,一个专家后面有好几个帮忙的。有写病历,有开检查处方的。我们大概算一下,一个专家一上午平均要看50个病人,中午都顾不上吃饭,医院门诊部会送面包牛奶,简单吃点。大家都不容易,很辛苦。


媒体:郑大一附院有黄牛党倒卖专家号吗?怎么解决?


阚全程:北京倒号严重,主要还是限制号源的问题。像北京某医院一个专家就看30个病人,这导致很多人去北京看病几天还挂不上号,自然给了黄牛党空间。我们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刘升云主任,以前也有人倒他的号,一个号倒成四五百元。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主要靠协调管理、管理机制灵活。


我们医院大,调整空间大。看到病人多,门诊部会随时调配,增加专家门诊,做好分流,保证当天来的患者都能找到专家;对于知名专家的网上预约,调整号源比例,网上少放一些,现场号源多一些,保证来现场的患者都能找专家看病;或者为某个专家的病人开绿色通道,只要来的患者,无论多晚,保证全部看完。同时,对于号源进行信息全透明公开,医院也严厉打击黄牛党。没有空间了,黄牛就倒不成了。


倒号是政策、管理机制等造成的,如何解决?我觉得医院的管理方式需要探讨。另外,北京的医院为什么看病难?做个CT磁共振检查就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我们医院则要求所有的检查当天完成,避免重复挂号,增加患者负担。所以,不用住院的患者,一般一两天就解决问题;住院需要手术的患者3天内保证手术,7到10天就可以出院了。现在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从以前的14.5天降到现在的9.5天。


4、靠什么吸引院士、专家?



媒体:郑大一附院在招聘人才方面,被称为“大手笔”。怎么理解这个“大手笔”呢?


阚全程:2008年医院职工2600多人,现在有8000多人。今年9月份郑大一附院东区医院就要开业,还需要大量人才。近几年,我们大量引进全国知名院校的硕士、博士。2015年引进了209名博士,医院拥有的医学博士达到954名,占全省的80%,今年又引进346名,博士总数将突破1200人。


同时,我们在国内大力引进学术带头人。2014年,全职引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正式入职。杨胜利是我国著名生物技术专家,也是我省医学界引进的首位全职院士。另外,医院有16名特聘院士,还引进了29名海外高级科研人才,其中包括欧洲著名的磁共振及神经生理和尿控专家、丹麦奥胡斯大学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院士级专家汉斯教授,河南省卫计委特聘学科带头人潘宝晗教授,生物细胞专家张毅博士,丹麦奥胡斯大学肛肠外科博士后王贵宪教授等先后来院工作。


媒体:您认为,郑大一附院靠什么吸引这么多人才?


阚全程:院士、专家看重医院的科研平台、工作环境、医疗设备,还要看医院的发展势头、发展潜力。尤其在引进院士方面,如果没有科研平台,给再多的补贴也不行。郑大一附院的工作环境氛围,机制建设等都比较好。医疗设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最好的。可以说,专家回来搞科研,要什么有什么。在薪酬福利方面,我们给得比较高。在全国医疗机构里,不考虑地域差,至少是前三名。


5、我们的护士收入比其他医院肯定高得多



媒体:坊间传闻郑大一附院引进人才,来了就给1000万启动资金,是真的吗?


阚全程:有。但这类人才要求很严格。这样的高级科研人才包括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共5类。


针对这些人才,医院将为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00万,每年再给予200万研究经费,配备工作室和工作助手。此外,除了享受同级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外,每年还可获得100万岗位津贴,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这样的人才医院目前有两位:杨胜利院士与“973”项目首席专家秦志海。如今,杨胜利院士是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建立转化医学平台,提高科研向临床实践转化率,增加河南疾病防控能力;秦志海负责实验中心,搞科研。两人的启动资金每人1000万,此外,每年给杨院士补500万科研经费,秦志海补200万科研经费,他们都各自有科研团队。


高级临床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医院提供的是科研启动经费500万,除正常工资奖金外每年100万岗位津贴,及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等待遇。引进硕士、博士也给予科研经费,其中,博士给20万,硕士给10万。过去河南籍的博士很难回河南,现在周边省的人才都吸引来了。我们招聘博士、硕士,报销往返路费,招聘期间每人补贴2000块钱。


我们招聘人才不像有人说的“虹吸”基层人才,其实我们没有挖本省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除了护士,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是硕士、博士。


过去我们从外边请专家会诊、手术,因为条件差人家都不愿意来,或者还要带设备。现在直接来,医院的设备要什么有什么。“家大业大”体现在各个方面,设备齐全、手段多,成功率就高。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医院并不像大家表面看到的“只是人多”,人多是有原因的,基层病人为什么要来这里转诊,因为来了能解决问题,能看好病。


媒体:引进的院士、科学家,给医院带来了什么?


阚全程:他们的带动意义很大,意义深远。我们通过这个渠道,打通了国内高水平人才的通道。他们可以把国内一流的院士,不断带到医院交流合作。院士会给医院定规划,引领科研方向;同时,医院大的发展方向,都请院士把脉。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综合来说,还提升了整个医院的科研水平。过去我们建科研平台,都是小打小闹,做不了大事。现在都是国际标准、国内一流,包括转化医学、基因诊疗、医学数据库等。


目前医院正在争取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各类学科排行榜中,实现更多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发展精准医学,在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新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TOMO、3D打印、基因诊疗、质子刀肿瘤治疗项目、三维可视化肝脏手术计划系统应用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平台建设。


郑大一附院重症病人多,一年30多万住院病人的数据,也要做科研、做分析。过去很多医疗数据资源都浪费了,没有人总结分析。现在我们要做高水平的大数据。所以,近几年我们的意识有大转变,并不是光喊“向国内一流医疗机构看齐”,而是实实在在缩小差距。


媒体:向您求证:坊间传说郑大一附院护士月工资超1万,科主任年入300万是真的吗?


阚全程:我们医院的奖金分配体制与其他医院不一样。大部分医院医生奖金比护士多一倍,我们医院医生、护士奖金一样多。患者恢复、医疗质量保障,护理的工作很重要。并且护士收入只靠奖金,医生收入更多元化,有门诊、手术、会诊提成等。我们的护士收入比其他医院肯定高得多,月收入万元是有的。有个别医生收入较高,但也没300万那么多。


6、我们不是所谓的“最大乡镇卫生院”



媒体:“全球最大医院”这样一个称号,对您来说是压力吗?


阚全程:看怎么理解了。大了不是坏事,但也意味着我们承担的义务更多。大,是河南有1亿人口的现实情况给逼到这个地步了,我们有义务给河南老百姓看好病。当然,这个称号让社会各界关注我们,也督促我们要把管理做好、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做好。做大后,科研、人才、服务能力强了,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公正地讲,郑大一附院再努力几年一定会有大突破。过去各种排行榜上都没有河南的声音,现在不管名次多少,都有一附院的声音,这也是一种突破。另外,我们的病人60%多都是重症病人,而不是所谓的“最大乡镇卫生院。”


媒体:现在医院已有1万张床位了,还会扩张下去吗?


阚全程:关于床位数,1万张是我们的基本床位(本院区7000张,东院区今年9月份开业,3000张),这个规模不会再扩张。


以后会采取医联体模式、帮扶基层医院的形式、探讨医院托管等方式发展。我们对口支援陕县、睢县、淅川县等5个基层医院,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会诊等方面都是全免费帮扶。我们每年对每家帮扶医院派7名医生,常年在基层医院上班,周末还有专家义诊。


医联体这一块,是通过远程医学的模式覆盖,现在全省已经全覆盖了。包括会诊、手术指导等都是免费的。下一步,还要探讨医联体的深度合作,例如医院托管等。医院托管涉及利益分成、产权等问题,需要探讨。所以,我们不能盲目扩张,要有目的地逐步做强。


媒体:您2008年以来的主政理念是“先做大,再做强”。现在医院已经相当强了,未来您还坚持这个理念吗?


阚全程:医院规模不是无限大才好,而是取决于医疗资源多少。如果从管理角度讲,小一点的医院风险小更好管理。我们之所以提出做大做强的策略,是因为体制的问题,政府拨款少,引不来人才。为啥过去发展不起来?一是没钱买设备,二是没能力引进人才,三是没有能力建立好的科研平台,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永远赶不上上海、北京的医院,永远是三流水平。


所以,如果我们不做大,就永远做不强。如果我们医疗技术做不好,河南1亿人都要去外省看病。过去河南很多神经外科的病人都去北京,现在不出河南就解决问题了,这也是我们要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


媒体:“分级诊疗”后,会对医院这么多的病床数有影响吗?


阚全程:我院的新农合病人占72%。从大的方向来看,国家提出的分级诊疗方向是对的,实现“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但需要慢慢来,有个过程。河南人口多,只要医院医疗水平高服务好,能真正解决问题,“分级诊疗”对我院的影响不会很大。


7、我们不仅要跟国内一流医院比,也要向国际一流医院学习



媒体:您从2008年任院长到现在,医院迎来了一个奇迹般的发展,总结一下这8年,您对自己有什么评价与愿景?


阚全程:过去一附院的基础比较好,河南医学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全国知名度非常高,70年代以前,我们的医疗、教学都排在全国前列,后来我们发展慢了,落伍了。这几年我们发展跟上了,现在评价医院主要从综合实力、学科、人才队伍等方面,现在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效益来看,我们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客观看是规模大,反过来看这么大规模也是为病人服务,这一点是比较成功的。


这几年在学科建设中,我们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目前河南在医学界还有一个空白,就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我们要努力填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我们已经有6个。


我们不仅要跟国内一流医院比,也要向国际一流医院学习。以后,要在我们的人才短板上,加大力度。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建设国内一流“强院”,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承担起省内外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我们有信心,五年后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医疗机构前10名。


来源:丁香头条、东方今报、院长在线、HC3i中数字医疗网

筑医台编辑出品


——END——



筑医台筑医台公众号,专注于医院建设行业,内容涉及医院工程建设、医院设备配置与管理、医院运营管理、医院专业学科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目前已累计分享医院建设行业干货上万篇,深受广大行业伙伴的认可和推崇。添加筑医台小助手:(微信号:zhuyitai)(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刻添加筑医台小助手)
第一时间获取筑医台最新线上线下活动信息,包含精彩知识分享、专家微课、筑医台沙龙、筑医台微信群活动等。获取干货:在“筑医台”微信公众号回复数字“5”,干货送到手(每周持续更新)扩大人脉:在“筑医台”微信公众号回复以下数字即可加入重磅人脉圈
6.加入“医疗PPP项目”微信群
7.加入“医院建设精英会”微信群  
8.加入“新建医院医疗设备规划”微信群
9.加入“中国节能产业联盟”
10.加入“中国医院基建管理者俱乐部”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关注“筑医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