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这些奇葩的门诊制度早该取消了……

▲点击图片查看CHCC2018建设大会详情


和中国医学教育学制3、5、7、8年等学制一样,中国医院的门诊制度也花样百出,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周末门诊、节假日门诊、夜间门诊……



今天我们就来为您盘点中国那些奇葩的门诊制度。



1

简易门诊:奇葩中的奇葩!


2017年8月1日,宁波市一院、二院正式取消简易门诊。根据宁波市卫计委要求,2017年年底前所有市级医院将取消简易门诊。


宁波并不是最早取消医院简易门诊的地区,早在2013年,“北医三院”就取消了简易门诊,理由是医院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疑难杂症上。2015年,珠海大医院也取消了简易门诊。



那么,什么是简易门诊呢?简易门诊又称便民门诊,是大型医院为方便患者复诊,提供开具药物处方及部分化验检查单,而不涉及疾病诊疗的门诊。


为啥要设这个门诊呢?当然是跟我国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医院,导致的战时状态有关。慢性疾病患者拿个药也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为啥不去社区拿药呢?据了解,社区药房早已经被基本药物制度给“整残废”了,基本买不到。所以简易门诊很大一部分是给慢性病患者拿药的。


这一设置自然不是大医院自己的想法,依旧是卫生主管部门的安排,于是,曾几何时便民门诊忽如一夜出现在各大医院里,不仅三级医院有,二级医院也有。


一位医生坦然承认,简易门诊对大医院来说是个累赘,占人不说,还不挣钱,患者挂一个号,也就简易门诊基本上是患者说了算,患者说开什么药做什么检查,医生就给开什么药做什么检查。但一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患者还按照原来的药量进行治疗,存在较大风险。


三甲医院应该集中解决疑难杂症,慢性病和常见病应当逐渐转由基层社区医院解决;只需开药、做常规检查的病人去社区医院就诊,缓解三甲大医院的负担。


医疗资源进行分级管理是大势所趋,让不同的医疗机构各司其职,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下一步,“简易门诊”的功能应该逐步转移到社区医院,要让患者能够在家门口取药。一来这样更加方便患者,二是很多药品的价格能更加实惠一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可以尝试适当放开社区医疗机构的用药权限,为三级医院分流部分患者。


2

节假日门诊:早该关了!


据相关媒体整理各地医院五一假期门诊安排发现,上海部分医院虽不能连休三天,不过基本在5月1日劳动节当天门诊都停诊了。而这些大医院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三天都停诊,全国最佳医院雇主果真不是盖的。


通过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一部分医院5月1日当天均不设门诊,医护们虽没能享受放假三天的待遇,一般也能有一或两天的休息。



周末及节假日门诊就是当大多数人都在享受周末及节假日的时候,医生们却要上班出门诊,一些患者则趁着周末及节假日看病。


长期以来,包括地方政府、媒体、社会民众都认为这一制度合情合理,保障患者周末看病方便要紧,医生们可以调休嘛!


但其代价却是长期以来中国医生们无法和家人朋友共度周末及节假日,不仅如此,很多医生根本没时间调休!


据了解,目前在分级诊疗制度的大力推进下,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削减大医院门诊,广东更是在分级诊疗政策中提出鼓励大医院逐步取消门诊。


有人肯定会有疑问了,取消周末及节假日门诊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就诊吗?不会,事实上,很多国家大医院本来就没有门诊,不急的疾病可以预约或工作日前来就诊,危急重症有急诊、病房。


可以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会加入到取消周末及节假日门诊的行列中来。这一奇葩的门诊制度也到了要取消的时候了!


3

夜间门诊:饮鸩止渴而非长久之计!


夜间门诊,又叫延时门诊,是中国奇葩门诊制度中比较奇葩的制度之一,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感冒咳嗽等病症高发时节,一些医院就会开出夜间门诊,方便患者就医。


这样一来方便了患者,却惨了医生其中儿科或者儿科医院成为了重灾区,一些儿科夜间门诊甚至能够开到凌晨。



话说这些患儿不是应该去看急诊吗?事实上由于缺少儿科医生,目前很多综合性医院根本开不出夜间儿科急诊。


但开设夜间门诊就能解决儿科等专科看病难的问题吗?显然不能,只是饮鸩止渴,加重现有儿科等科室医生的劳动量,加速这些弱势科室医生的逃离而已。


据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少儿科医生离职的原因除了私立医院给出三倍的薪资外,就是还不需要值夜班,直接导致该院东院区夜间儿科急诊都被迫停业。


可见,夜间门诊这一扭曲的门诊制度离取消也不会太远了!


4

专家门诊:也是三分钟一个!


专家门诊一般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坐诊的门诊,收费一般是普通门诊的3-5倍(当然价格还是非常低廉的),专家一般只坐诊半天时间。


那么,出半天专家门诊,医生要看多少病人呢?一位省级卫生官员曾经这样讽刺老专家门诊,80多岁的人了,病历都写不动了,就让徒弟抄方子,一个专家门诊不到3分钟连方子都开出来了……



这就是中国专家门诊的现状,专家的劳动得不到尊重,自然专家们也就顾不上患者的服务体验了。


此外,西部某大医院一位专家曾表示,一上午看五十个病人,前面还好,看到后面就很疲劳了,情绪也会有问题,尤其有些患者表述抓不到主要症状要点,只能直接打断来询问。


而且,大多数患者热衷专家号,导致专家号一号难求。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医生均质化培养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专家门诊制度可谓加剧了中国的看病难现象。


5

特需门诊:其实就是国外的普通门诊!


公立医院的特需门诊,以诊费高为显着特征,因此一直有较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公立医院应保证公益性,不应该存在特需医疗服务。而支持者认为,特许门诊能够提供差异化的医疗服务,还可以为公立医院的营收做不小的贡献。



而据了解,在西方不少国家,普通医师的诊金都远远高于中国公立医院特需门诊的收费标准,诊疗体验也不比中国公立医院的服务体验差。


可见,中国的所谓的公立特需门诊,实际上在国外就是普通的门诊。


可以说,在目前公立医院的特需门诊才是更接近于医疗本质的门诊形式。对于患者来说,与医生交流的时间有了保证,对于医生来说,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这样的门诊价格及交流时间,对于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


如果中国医改成功了,普通门诊都达到了目前特需门诊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水平,特需门诊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花式门诊制度何去何从?


实际上,根据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时间表,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形势很紧迫,要知道,分级诊疗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大医院的普通门诊,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全新就医格局。


而以上提到的简易门诊、周末及节假日门诊、夜间门诊等一些奇葩门诊制度,一方面将加重了大医院医护们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也无助于分级诊疗改革的推进,甚至会成为改革推进的绊脚石。


来源:看医界、医疗观察,筑医台资讯精编出品。


往期回顾

美国医疗真的倒数?5个发达国家比一比就知道~


“旅行青蛙”爆红背后是无数“孤独患者”


《2018年中医药工作要点》发布,指出11方面44个要点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