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医建圈 | 一位医建者的心声: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有灵魂的医疗建筑

张玉彬 筑医台资讯 2022-03-23

▲ 点击图片查看CHCC2018建设大会详情


“青年医建圈”栏目自今日起正式亮相筑医台资讯:

在这里,有一群医建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

这群医建新锐们开脑洞,说真话,写实事;

谁的青春与经历不精彩,唯有思考与认真不可辜负!


文/张玉彬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基建办主任


个性签名


亦驰亦张

温润如玉

文质彬彬

知行合一,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的生命轨迹与医疗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密不可分


人的一生,时间轴抽象到几个关键点,应该都在医院吧。一群人焦急地等待着出生,一群人悲痛地目送着离去。时光轴再放大,我们会发现,无论你是谁,医生、工程师、公务员还是护工、农民工、临时工,人生很多轨迹都发生在医疗建筑里。


人的全生命周期关键点


2016年联合国公布中国内陆人平均寿命73.5岁。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确定医疗建筑的使用年限是50年。


而管线、设备、仪器等,一般使用年限是10-15年,最长使用年限20年。


就是说理论上,一个人出生的那栋楼,在离开时“五脏六腑”已经“移植”过3-4次,原来我们重金打造、看似固若金汤,将自己身家性命全托付给的“她”,活得并没有我们长。


医疗建筑跟人一样,在全生命周期的轨迹中,都需要不同科室、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关注。不同的是,除非找不到,个人就医记录从病历到检查报告都应当是真实、可追溯的。而医疗建筑呢?她的全生命周期记录是否可追溯?又是否准确?答案我们心知肚明。


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关键点




医疗建筑是有灵魂的


在医院待时间长了,总感觉看透了生死。


在医院后勤待时间长了,总感觉看透了一辈子。


医院后勤岗位,有顶替入职的,有半途转岗的,有施工留驻的,都是在倒班的岗位默默坚守到退休,看到他们的一辈子,我们是否可以做点什么,改变一下?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综合楼,夜晚的幕墙闪烁着灵动的灯光


是继续原来后勤管理的被动式循环,还是自求突破、主动出击去寻求变革?


近10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疗技术首当其冲,一不小心医院后勤、医院后勤设备、医院后勤管理、医院建筑就成了医院快速发展的短板。


近5年来,一大批的新建项目让我们后勤人有了理想变成现实的发挥空间,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波既有建筑改造出新又可以对自己最熟悉的“老朋友”进行“精准治疗”的机会。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后勤人、后勤管理也在变。新时代的后勤人正在把曾经被推着的变、向别人学习照搬回来的变,逐渐变成因地制宜的变,熟知本院特色的变。因为没有完全一样的建筑,更加不存在完全一样的管理模式。


人的生命体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


医疗建筑有电力系统、网络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物流系统、污物处理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



人是有灵魂的,医疗建筑也存在各式各样的灵魂。那么,这种灵魂是什么?


是建筑的运营管理,

是职工的精神面貌,

是医院的组织文化,

更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那些细节关爱。这里的人指建筑内的所有人,包括病患、家属,还有医院职工。


这种灵魂的表达方式很难通过建一个项目,或者由设计师的作品体现出来,因为真正懂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真正懂医院建设、运维管理的,也一定是我们医院后勤人。


温馨的病房,明快的色彩,柔和的灯光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细节关爱




逆时针的思考


喜欢看历史书籍的我有时想穿越历史却苦于没有可能,命运给了我另一种“逆时针穿越”。从江苏省人民医院总务处到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基建办,我从综合医院的太平间、抢救室、重症ICU、门急诊、放射检验、体检中心一路维修、改造到妇幼分院的儿童妇女保健、新生儿病区、产房、生殖中心的新建,先后经历了医院旧建筑的维修、改造、拆除,新大楼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医疗建筑的特殊之缘启发我逆时针思考。



住院综合楼严冬中“呼吸”



甘做史上最累甲方只为一份责任

1

2006年,医院急诊室突然停电,急诊现场,人群激愤,因为有家属正在里面抢救。我的师傅在现场紧急抢修,分管院长站在背后,空气压抑的很。师傅很厉害,很快解决问题恢复送电。

1

2008年,大蓝鲸突然降温到-7度,新交付的楼18层有10层爆管,我们整整一晚都在紧急抢修。

1

2010年,一个刷手池给水管夜间爆管,整层手术室淹到第二天凌晨保洁师傅进门才发现,接下来紧急排水、维修、电气系统检测、清洁、机组检查等,全部手术延迟。


......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这是促使我们在再次建设新楼时“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源头,也导致我们基建办和分管的赵院长成为史上最累的甲方。但我们即使受到质疑、不被肯定,都觉得这是一份责任,因为我们要对得起那些焦急的家属、那些信任医院的病人、那些忙到累瘫顾不上吃饭的同事,尤其是那些手术台上的“拼命十三郎”们!


我最近关注了筑医台举办“中国医院建设奖”评选活动,活动中从几万到十几万到甚至超二十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从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内部流程、功能布局、绿色节能、装饰效果到空间利用等一页页的精美PPT,我在想:

这些精美蓝图要实现,需要打通多少个系统才能算打通如此庞大建筑体的任督二脉?

设计方案内各种功能房间的实际需求、使用习惯、人流物流如何组织?

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耦合,各个建设单位在各个建设环节中的协同,建设外部主管部门、现场建设团队、内部医疗职能科室三大主力军团如何联动?

这该有多少个九九八十一难在等着,又会有多少“基因缺陷”不可避免地保留在建筑体内?


这些促使我们基建人思考,思考基建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基建工作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建筑如人,全生命周期需全体责任心


基建工作5年的“洗礼”,我放弃了一些爱好,忽略了一些好友,惭愧对家人;但我一直努力充电,时刻在工地,使尽洪荒之力,依然有无奈之憾。


对于我们这样的感受,挖土、砌墙、开洞、穿线等一位位实际“建造者”,他们不能理解。他们只愿意按照自己对图纸设计的最终理解,干完份内工作,到点下班吃饭,空闲看手机娱乐。


现在的开洞、接线的工人都不清理自己操作产生的垃圾,而是等待其他小工专门清理。一级资质的公司,即使拥有满墙的精细化管理流程、堪比“三查七对”的检查制度,漂亮的进度甘特图和鲁班奖项目效果图,每周开工程例会、专题例会、现场协调会等,有时候也真的很难解决现场一个强弱电点位因变更引起的改动,交叉节点的困惑,驴也不动、磨也不转。


多希望我们在医院的切身感受可以同步到每个参加者大脑中,让大家共同感受肩上的担当。本想去责怪分配不均、监管不严,或者责任不明,但仔细想想又好像不都完全是。


如果把医疗行业对于人的全生命周期关注程度和建筑业对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关注程度进行对比,好像答案就出现了。医院要治疗救治生命,仅靠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责任心是不够的;一个有灵魂的建筑,同样需要整个参建团队的系统责任心。


新生儿监护室是新生命的“保护神”




用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对待参建的医疗建筑


习主席提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医疗建筑是卫生与健康服务行为发生的实际载体,医疗建筑的建设管理理念也应快速匹配到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


最近5年,BIM技术和“互联网+”广泛应用,使医疗建筑全方位、可视化、智慧建造、智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将实现,但仅有这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我参建了医院妇幼分院的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从初步设计开始应用BIM技术,智能化从设计之初就规划了系统集成,考虑未来的使用和管理出发,从建设初期整个建设团队与医院各部门密切合作,竭尽所能。


此时此刻我坐在电脑前,望着窗外夜的黑,思绪又跳跃到新楼集中监控室的大屏前,看着一面墙几十个画面里各个区域的人来人往:我们就像上帝,在这座医疗建筑建成的时候,她基因中的优点、缺陷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些管线从埋进去那刻起,漏斗的倒计时就已经开始了。我们是她的建造者,也是她未来的医生,我们能做什么?我陷入了沉思。


从毕业实习开始到医院总务处,随着我从电气专业领域到接触整个医院后勤维修保障,在一次次的停电抢修、一次次的管道漏水、一次次的断水停气、一次次的处理堵塞,纸质的图纸找不全,找到的图纸对不上,常常是临晨赶到医院或者一晚就在现场,筋疲力尽、疲于奔命。当时的想法是,当初是怎么设计、怎么施工、怎么验收的啊?


而此时,我已经在基建岗位整整5年了,依然重复当初“救火队长”角色。我在工地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这么大个项目,难免多多少少会有些问题,建筑本来就是遗憾的艺术。这是我们所有建设者的共识,也是我们常常聊以慰藉自己的“宽心良药”。


可临床不接受,更加没空去理解。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房间空调效果不好,那个房间就会冷;一个卫生间台盆下少个S弯,那个地方就会臭;一个门锁没配好,产科病区就可能少个孩子。


我们的亲朋好友包括自己,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到我们建设的这栋建筑中,来接受对我们提出“苛刻”要求的临床人员的治疗服务。


在基建的这5年,从院领导到参建团队,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去为这栋住院综合楼操劳,当我们把这份工作干出了使命的责任感时,还是很难抵挡住建筑业多年积累下来的“常规”、“习惯”,而忽略了医疗建筑是个特殊的公共建筑,它的各个系统寿命和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


这5年,参建的不少人在建设过程中做了父母,还有的子女就出生在我们新建的产房内,每年“三八”节我们给参建女工免费两癌筛查体检,工地一些创伤直接就在医院处理。这些都是医院参建者们与医疗建筑的另一种关联。


我多次在工程例会上苦口婆心地给其他参与建设者“洗脑”,假设我们的亲朋好友在医院要生小孩了,有人要做手术了,在老家治不好想转我们医院了,如果医院回复说医生下班了,器械还没到,我们接收不了你到其他医院吧,你怎么办?可工地最多折腾甲方的理由,前三条就是:工人下班了,材料还没到,这个事我们不做你找其他单位吧。



作为甲方的一位基建工作者,我希望更多的项目施工单位、供货单位和管理单位能按照医疗建筑的特殊性和医院建设的高标准要求去做好一个负责任的“建设者”,不要在公司投标时承诺甲方的都是卖家秀宇宙第一公司,实际到现场都是买家秀乡村工程队。请每个参建者用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对待参建的医疗建筑,因为她是有生命和灵魂的,我们的生命与她息息相关。


我们建设管理者,更加要有使命感的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多积尺寸之功,功成不必在我,无悔于自己,无悔于我们押上身家性命建造的有灵魂的医疗建筑。


作者履历

张玉彬,工程师,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基建办主任

2000-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2004-2009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总务处维保科配电房

2009-2013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总务处维保科副科长

2013-2018年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基建办主任

2015-2017年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项目管理硕士在读



如果您对本栏目感兴趣,

愿意加入“青年医建圈”大家庭参与栏目策划与内容运营,

欢迎联系

柏记者:18910389967


医院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因其不仅仅是项目执行者,还会参与项目的需求确定、项目选择、计划直至收尾的全过程,并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更多关于医院建设项目管理的探讨敬请关注第十九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医院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坛”,且听各位行业大咖精准剖析。


CHCC会议联络人:


崔洋:137 1891 2568 (陕西 浙江 湖南)

杜佳:130 3110 6628 (江苏 江西 福建)

李然:152 1077 7317 (广东 贵州)

李鑫思:187 0167 9600 (重庆 内蒙古 黑龙江)

刘士峰:185 1189 6496 (云南 河北 天津)

卢超然:152 1039 5750 (安徽 吉林 甘肃)

王静:136 2103 3412 (山东 河南 海南)

王岩:137 1841 6437 (宁夏 山西 辽宁 湖北)

温海兵:185 1032 9952 (四川 青海 上海)

杨迎:189 1019 2170 (北京 新疆 广西)



  End  


版权声明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筑医台资讯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参加第十九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