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谈设计创新 | 如何在深圳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
来源:第19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CHCC2018)
演讲嘉宾:余海燕 香港华艺设计咨询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演讲主题:深圳国际化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模式
国内的医疗中心建设普遍面临着用地紧张、优质医院较少、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作为“创新之都”的深圳也并不例外。
如何在用地限制条件下满足超大型医院功能需求与交通流线?
如何在高密度环境下营造舒适人性化的空间?
如何在现有医院运转的前提下合理的分期建设?
这些因素成为深圳医疗发展的重要问题。
▲ 超大医院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大型医院建设经验,分析深圳医疗发展的问题,其发展方向应是以功能性、流程式、人文化、园林型四大特点为基础,有效整合医院复杂功能与周边各类优秀资源,以更好的服务市民。其设计有以下特点:
以“院中院”的规划布局和“一站式服务”的理念,解决“高密度、用地紧张、系统复杂”的难题;
以“人车分流、立体交通”为目的,有效缓解院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以“绿色自然、人文关怀”为愿景,创造舒适、环保、绿色的医院建筑氛围。
一、康复花园式医院
▲ 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愿景
1
康复花园式医院的中国特色
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的场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形状,在设计中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出形似“玉如意”的医院建筑布局,实现了“以带造园,融于自然”的花园式设计特色。
▲ 医院用地及位置特征
2
康复花园的体系设计
方位体系
以医院的方位体系特征为依据,采用活跃的现代设计手法,改变传统局促严整的园林设计。设计中包含多层级绿化休闲体系,如公园亲水休闲广场、入口等候广场、中心花园景观、锻炼健身广场、裙房屋面康复花园、以及下沉庭院绿化、地铁到达广场等,为医院创造了丰富多彩且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 医院方位体系设计
功能体系
在高容积率的条件下,缺乏地面绿化和活动空间必将成为设计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充分的利用山地高差条件,为病人创造花园式的医疗体验是设计的一大挑战。
同时,病人在医院的活动,也包括了很多不同的需求,其中包括:沟通交流、休闲运动、康复漫步、园艺疗养等, 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空间和环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考虑。
▲ 医院功能体系设计
生态体系
宽敞明亮的医疗街是整个医疗中心的枢纽,把患者、医师和医护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医疗街采用自然庭院的模式,避免了夏季过热的温室效应,降低能耗。降低了建筑能耗,实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目标。
自然开放的院街创造了更加明亮的医疗环境,减少了建筑环境产生的能耗,让患者和工作人员都能尽享自然美景忘却病痛,创造绿色、生态、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 医院生态体系设计
3
康复花园的宜人尺度
在高度设计上,目前许多高层住院楼都出现竖向交通压力大、病人家属等候时间长、高峰期排队拥堵和消防扑救困难等问题,而且高层建筑所产生的视线遮挡,通风和日照条件弱化以及从心理上形成的压力对病人的康复都是不利。
国外绝大多数医院都是多层建筑,对住院楼的形式要做充分的研究,如研究建筑的高宽比,尽量避免过高,对于体量过大的建筑,通常在有自然山体的区域,应尽量避免住院楼的高度超过山的顶点,使建筑不要喧宾夺主,突出于周围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建筑更加亲和、水平、舒展,让患者感到舒适,消除心理压力。
▲ 医院的尺度设计
二、“院中院”的”一站式”服务
从功能的角度上讲,该医院所采取的新的设计的理念就是院中院以及一站式服务的模式。
1
功能分区
大的医疗中心整体的规划非常重要,首先要对其进行功能分解,把急诊区、治疗区、办公区、亚健康的康复区等不同的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再来做诊疗区域的集中设置。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的规划设计提出以健康等级为基础的分区的模式和以专科中心为基础的分区模式。
以健康等级为基础的分区的模式,通过对医院人群的合理分流,设置以健康人群为主的办公科研区,以体验、美容、待产和特需住院等亚健康为主的亚健康康复区,以普通患者为主的常规治疗区,以急诊急救人群为主的急诊区。
通过分区可以把比较长的战线,根据健康的等级做合理的规划,一方面减少了患者步行的距离,另一方面使庭院空间形成有机的串联。
▲ 以健康等级为基础的分区模式
以专科中心为基础的分区模式,更加适应未来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以及从专科未来的发展方向看,也契合了更多的专家形成更多不同的治疗的中心的需求。
▲ 以专科中心为基础的分区模式
2
以疾病为中心的布局
在分区完成后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布局,医院未来规划设计10个专科中心,针对身体的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治疗,同时将相对的门诊医技紧密协调在一起。
▲ 医院布局
复合型门诊治疗单元
医疗街内侧设计门诊单元,门诊单元内提供患者常需的检查检测服务。每个门诊单元由绿化平台自然分出若干个模块,候诊区均可采光,且直接面对L型医疗街。
集中医技
医疗街外侧设计医技单元,与门诊单元联系紧密,提供门诊对应的医技服务。
分层药房与检验
在门诊医技裙楼最核心区域设置分层药放及抽血检验,减少病患的行走距离,减轻医院整体交通压力,体现人性化关怀。
3
“一站式”服务的布局
▲ 医院二层平面图
医院二层患者就医流程为例,来看一下“一站式”服务的布局优势。
❒ 骨科病患 骨科中心病房在1#塔楼,通过垂直电梯可快速到达骨科门诊,同时骨科门诊位于低楼层,且与同层的门诊普放及下一层的MR、CT联系紧密。
❒ 介入治疗病患 介入中心通过1#塔楼核心筒与肿瘤中心病房、通过2#塔楼核心筒与胸痛中心及脑科中心病房联系紧密。
❒ 脑科门诊 脑科门诊与电生理检查、门诊普放、下一层的MR、CT联系紧密。
❒ 胸痛病患 胸痛门诊与门诊普放、呼吸内镜检查紧邻布置,与心功能检查临近布置。
4
“院中院”的立体架构
住院病区打破传统内外科模式,以多个疾病中心的新型组合模式为病患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门诊医技根据住院塔楼病区的位置关系,也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平层和临层布置模式,在整个医院范围内真正体现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
▲ 医院整体的剖面图
三、人性化关怀
导识空间人性化环境的塑造
▲ 医院景观图
该项目整个医院通过人行跨街天桥和地铁、公交站、无缝对接的雨棚以及可通达医院每一个建筑的连廊系统,形成具有明确导识的就诊空间,为患者提供风雨无阻,高效便捷的就医通道。所有步行体系和景观,康复花园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创造赏心悦目的就诊环境。
病房外部环境的塑造
▲ 宝安区人民医院外部区位图
充分利用场地周边的优质景观资源,同时最大化创造内部景观资源,为患者提供最舒适的住院环境,让建筑和景观融合,提升患者住院的品质,让环境治愈患者的精神。病房楼设计考虑良好的日照通风的同时,兼顾景观视野的优化。
病房人性化环境的塑造
▲ 病房内功能设计
▲ 病房内部环境设计
病区房间设计上50%以上的房间为双床,保证为陪护家属提供休息空间。每个病区至少有5间为单人间,为有特殊需求的患者提供更舒适的就医条件,其中三人间为少数,且每个患者拥有不少于2.8米的空间,以保证和家属的隐私,以及看护的便利。
诊疗空间环境的塑造
▲ 诊疗空间环境
❒ 就诊等候区 在高密度的环境下,为患者创造庭院空间,屋顶绿台,下沉广场,中庭绿化等宜人空间,解除医院就是“治疗机器”,合理分流人山人海等问题。
❒ 医护办公区 建筑外部的绿化平台、空中花园等和医护办公区连成一体,为医护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手术室人性化环境的塑造
▲ 手术室等候区
❒ 家属等候区 在面朝新安公园的绝佳位置设置较为独立的家属休闲等候区,供手术中心和5F ICU的家属使用,平复家属心情,缓解长期等待的疲劳。
❒ 医护休息用餐区 在西南角设置景观与采光俱佳的医护休闲用餐区,极大优化医护人员工作环境。
❒ 中心通廊&休息区 手术室内结合医院中庭设置采光通廊,为医生和患者在生命救治和紧张工作的同时提供光环境,预兆生命的力量。
核医学放疗地下空间
的人性化环境的塑造
▲ 核医学放疗地下空间平面图
▲ 花园和下沉庭院设计
❒ 家属等候区 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等候环境, 把光线引入地下室。
❒ 医护办公区 在北侧设置下沉天井,为医护人员提供采光,和病人室外活动的空间。
四、高效便捷的医院
▲ 宝安区人民医院占地及位置
宝安区人民医院医院用地面积有限,如何把有效的用地进行合理的开发以及怎样借助周边的资源来合理解决交通问题,是整个设计中最大的难点。
为解决这一难题,设计将西侧的新安公园绿色引入基地,将地铁人流通过透光地下通道与医院直接相连,同时规划周边宝安中学及新安公园地块开挖地库服务医院。改造新安二路下穿主道,为门诊、急诊、的士、私家车和货流系统立体分流。此外,还拓展了区域间的边检路,缓解区域交通压力,下穿辅道实现医院车流的快速出入。
立体车流交通系统
▲ 立体车流交通系统
新安二路下穿主道链接地库。整合周边交通资源,采用立体交通体系,西侧新安二路下穿辅道衔接医院地库-1F、新安公园地库-1F、宝安中学地库-2F,实现医院大量车流的快速出入,同时更好的为区域交通服务。
风雨无阻的步行系统
▲ 步行系统
将地铁人流引入医院。地铁12号线新安公园站点离医院约180米,通过新安公园地库的地下通道可将地铁人流直接引入医院地库,同时,地铁人流也可经垂直电梯到达过街天桥,再通过雨棚、连廊至中心花园,到达医院各处。
立体交通体系
▲ 立体交通体系
❒ 整合周边交通资源 设计充分考虑“超高密度的城市设计”,整合周边交通资源,采用立体交通体系,道路采用下穿辅道衔接,实现人车分流,急诊急救和普通人流分流,缓解交通难题。
❒ 整合周边地下空间 规划周边的新安公园及宝安中学地块内开挖地下车库服务医院,将负二层、负三层设置通道连接,以供医院停车使用,缓解医院的停车压力。
❒ 立体分流 急救,公交,的士,私家车分别设置停靠站和通道,立体分流,彻底解决交通问题。
洁污流线
▲ 洁污流线
❒ 洁物流线 各类库房主要分布在新安二路下穿道路一侧,紧邻设计方便货物接收,通过箱式物流系统运送到医院各处。
❒ 污物流线 各类库房主要分布在新安二路下穿道路一侧,紧邻设计方便货物接收,通过箱式物流系统运送到医院各处。
五、绿色可持续的医院
深圳国际化医疗中心的医院都是按绿色三星等级设计,采用屋面绿化、光导管技术、空气源热泵等多种建筑节能技术,使得建筑更加绿色生态可持续。
1
建筑节能技术
❒ 屋面绿化 屋顶绿化可缩小温度变化幅度,防止建筑物裂纹,减少紫外线辐射,延缓防水层劣化;还能降低建筑物内部的温度、节约能源。
❒ 光导管采光技术 采集太阳光的光导管绿色照明系统能够把白天的太阳光有效地传递到室内阴暗的房间,节约能源,改善室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外遮阳百叶 安装于医院街玻璃天蓬,使得顶棚可以遮蔽来自夏季的强烈的太阳辐射,并可透过冬季太阳辐射,符合当地夏热冬冷的建筑热工设计需求。
❒ 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对小区内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分离,回收部分雨水可用于小区内水景,绿地灌溉等等。
❒ 光伏建筑一体化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
❒ 空气源热泵 体采用外保温技术,传热系数达到1.5,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采用植被屋面,利于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 墙体蓄冷蓄热技术 体采用外保温技术,传热系数达到1.5,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采用植被屋面,利于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 透水路面 透水砖面层呈多孔构造形式,具有良好的吸声降噪作用。同时该面层的渗水及保湿作用也很强,通过太阳辐射作用下产生的蒸发效应,对改善室外热环境很有利。
2
物流系统和信息化技术
物流系统和信息化技术主要是采用了物流传输系统、垂直回转柜、AGV自动导航机器人和污衣被服收集系统,体现了现代化医院的创新设计要求。
▲ 物流传输系统
▲ 垂直回转柜
▲ AGV自动导航机器人
▲ 污衣被服收集系统
3
BIM技术
作为宝安区第一个运用BIM技术指导建设施工的项目,BIM技术贯穿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使设计数据、建造信息,维护信息等大量信息保存在BIM中,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得以重复、便捷地使用,发挥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的重要作用。
免费参会名额@你
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公益行广东站暨智慧医院系统创新建设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9月6日 - 9月8日在深圳举行。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报名参会!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免费报名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