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代建模式,成功源于这四大经验

筑医台资讯 筑医台资讯 2022-03-23

成立于2002年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以下简称:工务署),16年来,共负责了478个项目,已累计完工项目共有295个,涉及投资总投资计划2330亿元(含竣工、在建、前期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930.2亿元。


工务署2018年在建和前期项目共有200个,年度投资计划为91.24亿,其中医疗项目在建和前期22个,年度投资计划为11.74亿。


▲ 深圳会展中心


▲ 宝荷医院


▲ 第三人民医院


▲ 深圳养老护理院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基本情况


发展历程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成立于2002年,原为深圳市建筑工务局,于2004年改为工务署,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局级事业单位,负责除交通、水务以外的市财政投资政府工程的建设管理。2014年,成立工程管理中心,将决策、监督与实施进行分离。2017年,成立工程管理设计中心,实现前期工作专业化分工。


机构设置

工务署现有编制394名,内设处室和事业单位,两大机构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其中,处室主要负责项目统筹策划、招标采购、材料设备和质量安全管理、综合保障,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具体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现场管理。


五大机制

工务署针对项目建设,现设有五大机制——

1. 管理体系:组织建设以工程建设为核心,业务流程以项目推进为纽带




2. 决策体系:包括署党组会、署长办公会、专业决策委员会、直属单位主任办公会(招标领导小组会议)及项目组。


3. 技术体系:内部专业分工组建了六大专业组共265人,分别为结构、道桥、电气、建筑装饰、建筑经济及给排水暖通,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其中,84%的人从事现场管理工作,78%的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工程管理处室。另外,工务署还借助外部资源组建专家库344人,以此提升设计质量,加强设计评审组织。


4. 保障体系:内部各处室、综合部门以及专业组提供决策、支撑、保障,外部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实现快速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工务署,承担会议议题收集、会务组织、议定事项督办等日常工作。并制定项目建设联系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以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为目标,按照“协商一致、会议决策、手续后补”的原则,由市政府授权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协调和决策。



5. 监督体系:含嵌入式监督和环绕式监督,并通过以下三方面实行全过程监督:一是制度规范,根据项目管理手册、内部制度进行监督;二是工程管理信息化,实现业务全覆盖、过程全纪录、结果可追溯;三是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



在五大机制的配合下,工务署自成立以来,建设完成了大运中心、深圳会展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养老护理院、福田口岸、福龙路等一批标志性建筑,覆盖了教育、医疗卫生、公检法司、市政基础、口岸交通、保障性住房等多个方面,为深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程与发展


工务署根据不同阶段建设特征,将医院分为第一代医院、第二代医院、第三代医院、第四代医院,前后共完成不同阶段共10多个项目。


▲ 四代医院的基本特征


▲ 第一代医院——第三人民医院


第一代医院在建设模式上,一般以专科医院和小规模综合医院为主导;在工艺技术上,考虑医疗工艺和医院就诊基本功能,遵循医院工程基本建设;在管理方式上,以项目为管理单元,实行扁平化管理,招标方面一般为低价中标。


▲ 宝荷医院


▲ 气动物流


第二代医院在建设模式上,开始考虑按照常驻人口规模规划医院建设;在工艺技术上,追求医院技术进步,考虑医疗工艺设计,开始关注医院智能化建设,如在项目中运用气动物流系统;在管理方式上,设置医院专业管理团队,财务综合评审招标模式,选择有经验的医院承包商。


▲ 深圳大学总医院


▲ 第三代医院


▲ 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 自助医疗服务


第三代医院在建设模式上,强调设计、管理和运营相结合;在工艺技术上,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理念,大量使用信息化、建筑智能化等新技术,如自助医疗、BIM建造技术等,综合考虑医院设备的技术进度;在管理方式上,以人为本,运用医疗工艺专业团队开展工作,逐步借鉴国际化做法,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


▲ 第四代医院


▲ 第四代医院


▲ 第四代医院


第四代医院在建设模式上,强调综合性医院、专科特色医院和大型医疗服务中心全面发展,医疗模式从“生物”向“生物-心理-社会”转变;在工艺技术上,对标国际,全面落实质量标准,人性化、低能耗、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艺,使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管理方式上,采取集群式管理,引进全过程咨询,推行先进建造体系2020计划,打造现代建造业3.0版本。



经验与优势


工务署自成立至今已有16年,在医院建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从业人员学习、借鉴:


1. 精细化管理:在设计保证上,采用方案竞赛、工作坊全生命周期运行;在管理模式上,全过程工程咨询、引入代建制和EPC;在质量管理上,进行品牌库建设、材料抽检,引入第三方检测、严管重罚;在招标模式上,进行项目群招标、批量招标;在信息化上,采用大数据库、BIM技术,可远程视频,并搭建手机APP;在履约评价上,评比优秀团队、并推行实名制,采用现场电子考勤制度。


❒ 2. 医疗工艺先行:在方案设计阶段,便引入医疗工艺专业咨询团队;建立医疗工艺需求调研和确认制度。


❒ 3. 制定建设标准:工务署推行四个标准化,一是编制30多项技术标准和技术工作指引,推行设计工作标准化;二是实行以菜单式招标为核心的标准化;三建立品牌库入库的标准化体系;四是编制《项目管理手册》实现现场管理的标准化。


❒ 4. BIM技术运用:工务署在2015年发布了《BIM实施纲要和标准》,是全国首个政府公共工程BIM实施纲要和标准,并推出《工程项目BIM普及应用指引》,同步配套38个标准规范。


▲ 工务署BIM普及应用线路


▲ 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BIM技术应用


▲ 孙逸仙心血管医院BIM技术应用



挑战和破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务署承担的任何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现阶段,工务署面临的挑战主要为:


1

项目多、任务重、人员紧

根据深圳市十三五规划,深圳医疗需新增25000床位,工务署2018年负责的医疗项目共22个,其中在建8个、前期14个。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务署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一是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择优选择全过程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化、全过程服务,并全过程策划、融合式管理,确保整体式思路。二是采用集群化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类别。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引入代建制。


2

人口增加、资源紧张

深圳是一个人口流入城市,在人口不断增加、而资源未随之增加的情况下,项目要发挥社会效应便需要加快建设、缩短周期,因此快速建造成了这一难题的解决方案:一是接轨中央政策,优化前期审批手续改革,致力于在100天内完成从项目立项到开工。二是采用EPC管理模式缩短项目启动时间。EPC具备简化流程、缩短周期,总价包干、优化设计动力,规避风险,减少错漏概率等优势。三是采用装配式建筑及优化设计等方式,推行基础提前施工及市政先行等方式,平行启动各项施工任务。


3

社会期望、市民需求

优质医院工程既是社会的期望,又是广大市民的需求。为了建设符合社会和市民发展需求的医院项目,工务署借鉴国际优质项目,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我,融合中国特色、确定高点定位的目标,在设计策划阶段采用公开竞赛的方式,并着重优质合作商的选择,采取履约评价方式择优创优,确保项目质量。


4

需求和技术发展变化

医院是具备特殊属性的建筑,需求多、技术发展变化快,这些都对医院的前瞻规划和长期发展提出了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工务署对标国际、以前瞻性的眼光,定位前沿技术。在前期,充分论证进行需求确认,在建设过程中,立足于运营不断进行提升,在后期,完善沟通并及时修正。



来源:第19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孟建民院士专场——医院建设全过程设计与管理

演讲嘉宾: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副巡视员 黄起

演讲主题: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医院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与挑战》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大咖分享》栏目更多医建干货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