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5大建筑新规,2019年千万别做项目!医院项目尤其注意
有人说,2018可能是房子质量最差的一年。在高周转控成本的大环境下,不少项目爆出了建筑用料减配降档,工程品质下降的问题,多地出现业主维权现象;由抢工期、违规操作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如何管控工程质量?国家从政策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梳理了12月以及2019年即将落地的新规,发现狠抓工程质量将会成为2019年的主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通过提高建筑结构标准及钢材性能,
增强工程的安全系数
相关规范及其变化包括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实施时间
2019年4月1日
主要变化
要求提高建筑结构荷载系数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实施时间
2019年4月1日
主要变化
要求强化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实施时间
2019年2月1日
主要变化
宣布取消Q345钢材牌号;提高钢材的抗力分项系数
二
严打证书挂靠,推动建筑师负责制,
监管手段更严格
相关的规范及其变化包括
●
《关于停止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统一考核发证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13日
主要变化
取消“八大员”证书,对工程管控不再看“证”,而看实际的规范执行效果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同意河北雄安新区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的复函》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15日
主要变化
进一步推动建筑师负责制以及工程承包制,明确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
对工程人来说,搞不懂这些规范,搞不定工程质量,未来将会有大麻烦!下面我们就对规范的重点内容做一个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实施时间:2019年4月1日
前不久发布的《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引发了工程人的关注,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在建筑结构的作用分项系数提高这一变化上。
根据新规,建筑结构的恒荷载分项系数由1.2提升到1.3;活荷载分项系数由1.4提升到1.5。
这一措施,明显是针对过去开发商惯用的“优化”配筋的行为而设的,对比现行的规范,新规提高了分项系数,即使开发商在“优化”配筋时采用了最低值,整体配筋量也比以前多。通过增加钢筋用量来提高结构承载力,从而增强工程结构的安全系数。
届时,梁、柱、墙、楼板以及独基的配筋结果可能比现行标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建筑的结构构件可靠性会提高,当然,同时也将带来造价成本的增加。
另外,如我们所知,规章制度需要不断修整,才能满足新环境的要求。GB50068-2018也是在进一步完善以往一些界定不清的条文。
该规范中包含2条强制性条文,分别为第3.2.1和3.3.2条。与现行规范相似,强制性条文都是针对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以及建筑设计的使用年限。
不过,新规对建筑安全等级界定更明确。与原有规范相比,新规对于建筑的安全等级划分更明确,其中规定,甲类建筑和乙类建筑安全等级应为一级;丙类建筑安全等级应为二级;丁类建筑安全等级应为三级。与此同时,规范的灵活度也有所提高,对特殊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做限死,而是可以另行规定。
具体变化对比如下
新规
3.2.1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对社会或环境产生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对应的安全等级划分如下:
旧规
新规
3.3.2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规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具体年限规定如下:
旧规
02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实施时间:2019年4月1日
新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地下结构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新标涉及地下建筑范围,包括地下单体结构、地下复合结构、盾构隧道结构、暗挖隧道结构、明挖隧道结构、下沉式挡土结构、复建式地下结构七类。
此前很多年时间内,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都是参照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标准虽然对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做了规定,但是不是很详尽,一些指标也没有明确。此次专门针对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出台的标准,要求地下结构嵌固端以下部分必须进行地震力验算,另外,针对钢结构建筑的竖向荷载、地下结构高度都做了严格要求,就连地下结构的基槽填充材料都有做了专门规定。具体如下:
抗震变形验算
该标准第5.7.1条要求,结构进行性能要求为I、II的弹性变形验算时,矩形断面应采用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作为指标,并满足下式要求:
抗浮验算
新规的5.8.1 要求,地下结构底板下存在饱和砂土或粉土层时应进行带竖向地震力的抗浮验算。
验算应遵循以下公式:
钢结构建筑的要求提高
新规第12.1.7 要求,当上部为钢结构房屋时,地下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结构中竖向连续布置的支撑(抗震墙板)应延伸至基础;钢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地下结构一层,其竖向荷载应直接传至基础。
2.
地下结构的高度,当采用天然地基时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15;当采用桩基础时,从承台底面起算的地下结构高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20。
填材料也不容疏忽
以前一些项目的肥槽回填采用灰土或碎石土,而肥槽周围是普通欠固结回填土。这种做法以后将行不通。新规第12.3.4条要求,“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基槽回填。回填材料与周围土层不应有过大的强度和刚度差异。”新规对回填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做了规定,将更好保证回填土质量,满足嵌固部位的要求。
03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实施时间:2019年2月1日
住建部近期发布另一个新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18,也与建筑钢材相关。
该标准有2条变化值得关注
取消Q345钢材牌号,改为Q355
2019年2月1日起新国标实施以后,我国将取消Q345钢材牌号,改为Q355。Q355是普通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屈服强度355MPa。
世界钢铁协会(World Steel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全球的钢产量大约有一半来自中国,同时,中国也是钢铁出口大国,钢铁出口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国的钢结构材料标准与世界主流标准“欧标”有一定的差异,最常用的钢材Q345材料强度略低于欧标S355材料强度。
标准不同导致了一些国际贸易方面的障碍,比如来自中欧的S355JR钢材采购订单,大多需要重新生成,且一旦流单,钢材很难在国内获得市场。而实施新标之后,Q345钢材将与欧盟标准的S355钢材牌号相对应,钢结构材料标准的差异问题也迎刃而解。
两种牌号钢材对比如下:
抗力分项系数提高
根据国标《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18规定,按不同交货状态规定各牌号的力学性能, 并将下屈服强度修改为上屈服强度, 其指标相应提高了10 MPa-15 MPa。
新规之后,钢结构的抗力分项系数较此前有所增大:Q235 由1.087 增大到1.090,Q345—Q420由1.111 增大到1.125~1.180(不同板厚),新增Q460 钢的抗力分项系数为1.125 ~1.180(不同板厚)。
04
取消“八大员”指标考核
实施时间:2018年12月13日
12月1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停止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统一考核发证工作的通知》,宣布取消建筑业企业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
简单来说,就是原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中:“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15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机械员、造价员、劳务员等人员齐全。”这条规定被删除。
通知发布之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文件,暂停“八大员”考核发证工作。“八大员”是项目施工过程的关键性技术岗位,对控制施工成本、安全、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取消“八大员”资格,是否意味着对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的要求降低?
事实恰恰相反。一方面,过去,建筑行业“挂证”现象严重,很多资质不够的企业,有证也能参与招标和施,“八大员”的取消,就是要从源头上打架“挂证”行为。
这其实透露出一个信息,未来,监管不再是看“证”,而是要求实实在在有“人”。可以预见,对建筑企业的审核和检查也会更加严苛,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将是相关规范标准有没有真正在执行,建筑企业有没有违规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要注意《通知》中最后一段话:“我部将研究制定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做好工作衔接,探索建立多元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未来将会出台新的现场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当然,新办法肯定会比老办法严格,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自然也会相应的提高。
05
试点建筑师负责制以及工程总承包制
实施时间:2018年12月15日
近期,住建部公告关于同意河北雄安新区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的复函,同意河北雄安新区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于2018年12月15日开始实施,期限为三年。
明源君注意到,其实河北雄安并非第一个试行建筑师责任制试点的城市,在此之前,上海浦东新区、福建厦门自贸区厦门片区、广西省先后开展了建筑师责任制试点,其中广西省开展这一试点的时间为2018年的5月份。
试行建筑师负责制跟国际上工程建设的通行做法是相符的。在不少发达国家,建筑师不仅是设计师同时也是工程师,建筑师对建筑材料的选取,以及工程质量的把控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国内的建筑师一般只是以 “绘图员”的身份参与前期的图纸设计,向建设单位递交了设计图后,工作就结束了。在工程施工阶段,建筑师包括其他专业设计师虽然有设计的解释权,但对工程的话语权其实很小。试行建筑师负责制之后,设计将主导建立包括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在内的一体化管理承包,建筑师将担当起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总负责的角色,在工程的整个设计、施工过程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和主导权。
当然,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过去建筑师对项目好坏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现在责任落实成纸面上的规定,且还是“终身责任制”,责任主体更加明晰。也就是说,出现质量问题的项目,建筑师将承担关键责任,后果将包括吊销执照等惩罚。
与此同时,国家也在推动工程总承包制度。今年8月份,住建部同意在上海、深圳市开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试点,意思是试点城市的建筑项目工程施工图不由设计院画了,而是由施工单位全搞定。1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计量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对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工程承包方涉及的勘察费、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以及其他费用的计价方法、清单编制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让工程总承包方对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的计价计量有章可循。
设计施工一体化,施工和施工图设计由同一家单位承包,工程总承包可以将设计、采购、施工进行融合、协调、管控,这将有助于节约工期、控制成本。当然,与建筑师负责制相似的,工程的责任主体也更明确了,工程总承包单位对于设计、施工问题负责到底。
可以看出,工程承包制度在加速完善,重点划分出了工程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即设计主导的全过程管理总承包)两种,无论哪一种,责任主体都将是非常明确的,这其实也是从制度层面上管控工程质量。
说到这,我们也联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以后施工单位对工程一揽子负责,那是不是意味着,房企的工程管理人员责任减轻了,但同时重要性下降了呢?这对工程人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小结
建筑的规范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规范修订了,与之相关的规范标准也会跟着相应调整。本文列举到的几项新规的出台,必然也会带来其他规范的变动。对设计和工程人来说,工程要求提高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必须跟着提高,2019将会是辛苦的一年!接下来我们也会密切关注相关规范的变更,与大家一起应对新挑战。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筑医台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