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护理单元电梯规划布局、整体设计一文通
病房楼护理单元每天要承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护理单元内的竖向交通工具主要依赖电梯,护理单元对电梯有相当高的依赖度。作为病房楼的主要运输设备,电梯必须优化布局、合理分配,快速高效地解决病房楼内各种运载任务,从而保障对使用人群及时分流疏导,保证医疗秩序正常进行。
▲ 电梯厅
目前,病房楼护理单元主要的垂直交通为电梯与楼梯相结合的形式,但楼梯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只在特殊情况下起到消防通道的作用。护理单元垂直交通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对象应为电梯,电梯的数量、类型、位置选择等关系到整个护理单元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到病房楼的的管理和使用。电梯的人性化设计是医疗流程顺畅进行的前提。
电梯在整栋病房楼建筑中的位置
一
设置在在楼层平面的中部
将电梯厅设计在病房楼护理单元中部的形式,常常被大型高层病房楼应用,每层一般布置两个护理单元,交通核位于护理单元中部且对护理单元进行分离,交通核被两个护理单元共享,节约了空间面积,缩短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走距离,同时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病房楼的监视和管理。但交通核由于不与外部相连导致不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不利于给排烟和疏散。
▲ 电梯布置在护理单元中部
©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
设置在楼层平面的一侧
在护理单元平面端部布置交通核适用于病房数不多的情况,此种布局的优点是交通核有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便于管理和监护,营造舒适的护理单元内部环境,山西阳泉神威医院病房楼就采用了此种形式。但这种形式也会带来护理单元各功能区联系不密切,拉长护理路线,降低护理效率等缺点。
▲ 在护理单元一侧布置电梯
© 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三
设置在主体建筑体量之外
将交通核布置在病房楼体量的外部,可以打破病房楼呆板的方盒子造型,丰富病房楼的的空间形态,容易影响病房楼的整体外部造型,护理单元内部的功能布局更为灵活,交通核位于建筑体量之外,有利于营造护理单元内部安静环境,缺点是加大了使用人群的行走路线。
▲ 电梯布置在护理单元之外
病房楼电梯的人性化布局
病房楼内的电梯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电梯的功能职责各不相同,承担不同的运载任务,不同使用人群对电梯的运行效率有不同要求,根据服务对象和运载功能的不同,对电梯进行合理的布局。电梯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后勤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和探视人员。
根据承载对象不同,将其分成三种类型,即后勤人员专用梯、医护人员专用电梯、客梯。根据不同卫生状况的医疗物品,通常设置洁净物品专用梯和污物专用梯。例如患者电梯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层层停留,运行速率要缓慢。医护电梯应为方便医护人员使用贯通层高的快速电梯,电梯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组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病房楼内人员密集,其中患者和探视人员为主要人流。能否对患者和探视人员快速疏导和分流,是保障病房楼护理单元医疗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为营造宜人便捷的公共交通环境和使电梯高效运行,同时满足不同使用者对电梯的需求,创造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环境,需将电梯分组布置。
电梯类型多样,护理单元内部流线复杂多变(如下图),其中,后勤人员专用电梯,为避免与其他流线互相干扰,往往从护理单元的其他交通核中分离出来单独布置。结合医疗废物的运输路线,污物电梯宜靠近污物间布置。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现代病房楼为医护人员专门设置医护电梯,将医护流线从患者流线中分离出来,成功的进行了医患分流,因医护电梯为医护人员专用,提高了医护效率,优化了医疗工作环境。
实践证明,对电梯进行分组布置可以很好地解决护理单元中的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同时使垂直交通高效运行。相应地,病人和探视人员使用的电梯应设在病房楼的大厅位置,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和到达,合理控制和布置多台电梯应集中布置,统一管理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输效率,有利于人流的疏散。
电梯可采用“L”形和单侧或双边的布置方式,此时电梯前室空间需要宽敞明亮,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快速到达目的空间方,及时疏散人员。
▲ 护理单元流线及不同类型电梯
©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电梯数量的控制
病房楼护理单元内设置电梯时,要合理布置电梯数量,以达到病房楼最大整体运行效率和垂直交通高效运行极限化的目的。确定合理的电梯数量,首先要对电梯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如电梯速度,最大的负重能力,电梯的空间尺度等,其次对病房楼内的人流量调研,明确处于峰值时间段的人流量。
进而设计者必须综合各种因素来设置合理的候梯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梯,使电梯运行效率达到最大化。目前常用的的电梯数量确定方法是基于人流量峰值,其他电梯也用于高峰期的人流疏散,进而实现电梯运行效率极限化、资源合理配置、医院效益最大化等,对更加复杂的实际情况有更大的适应性。
来源:摘自《基于人性化的病房楼建筑设计研究——以河间人民医院为例》
作者:徐凯、纪伟东、韩晓琳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筑医台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