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门老手艺他们家传了152年,现在已经成了世界级文化遗产

2016-04-17 二更 杭州发布

“杭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历史上生产杭罗的作坊集中在杭州城东的艮山门外,如今这门老手艺还得看邵官兴一家。绫、罗、绸、缎是我国丝绸中的代表产品,“罗”因产自杭州,故又称为“杭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1304mw0la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视频版权归“二更”所有


邵家生产杭罗已有152年历史,邵官兴9岁时就开始帮家里摇摇纡,至今已经有五十余年,经历了时代的起起伏伏中,这如同儿女般的杭罗让他割舍不下,他的目的,只为把家族的手艺传承下来。




邵家是从1864年开始生产杭罗,到现在已有152年历史。祖父邵明财为学杭罗,拜了郭家机坊老板为师,开始了三年徒弟四年半作(拿一半工资的学徒)的学习生涯,师满学成后出山独自摆起了场面,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儿子邵锦全继承了全套产业,49岁得一子取名邵官兴。老来得子,但他谨记宠子不发,让儿子初中刚毕业就跟着自己学手艺。当爹的教儿子自然是倾囊相授,当儿子的莫敢懈怠,9岁时就开始帮家里摇摇纡,辛苦几年,邵官兴学成父亲全部本事。




那个时候的夏天,杭州城里要跑跑场面、有点身份的人,都喜欢穿一件轻如雾谷、薄如蝉翼的纱罗。纯桑蚕丝的料子和纯手工织造的工艺,尤以文艺界的名人名角儿所嗜用。而邵官兴对杭罗的认定,是从母亲的一件嫁衣开始。那是在1937年,母亲为躲避日军抢掠,将家中物品悉数藏进防空洞。待8年抗战结束,所有物件中只有那件杭罗织就的嫁衣完好无损。




1949年后,手工织机因效率低下被大规模淘汰。邵官兴的家境不差,舍不得把自己从小看到大的织布机给砸了。于是他拆机藏起,终于保住了机器。然而,命途多舛的杭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受化纤和人造纤维的强烈冲击,丝绸行业急剧衰退,杭罗前途一片黑暗。




在时代的起起伏伏中,改革开放的大潮终于为杭罗迎来了春之光明。邵官兴将自己小作坊扩展成厂,设法搜罗并保留了仅存的八台木制传统织机,杭罗这个传统产品得以被传承。“杭罗手工织造技艺”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邵官兴也成了这个项目的传承人。每天早上七点,他会准时出现在厂里。拿起梭,踩起踏板,织一段杭罗。从摇纡、翻丝,到穿梭、织布,杭罗延用着传统的织布方式。




在最艰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邵官兴也想过要放弃,只是这如同儿女般的杭罗让他割舍不下。他开玩笑说,就像我不担心女儿会嫁不出去,杭罗一定有人懂它的好。我是个本分人,就想把家族的工艺传承下去。


编辑/薛碧莹

版式/叶敏佳


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最美竹乡西湖十景追寻义勇军

G20吹风会杭州养老事业单位招聘


几十年如一日,为他的坚持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