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劳罕:小事不可小视

2016-05-02 杭州发布


作者:劳罕(王慧敏)


记得是20年前的一天,闲聊中朋友很自豪地告诉我:“我的女儿将来肯定有出息!”


我不以为然:“孩子还那么小,何以见得?” 当时,她的孩子刚上小学四年级。


朋友举了个例子:每天小朋友们上学,都要向校门口的少先队旗行队礼。不少小朋友马马虎虎举一下手便匆匆走过。而她的女儿,无论刮风下雨,每次都是立正、端端正正敬完礼,才转身离去。


孩子后来的发展,证实了朋友的判断:高中时期以北京市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耶鲁大学念了硕士、博士,29岁就成为国内某知名大学的教授。


观察一下我们周围:凡成功之士,无不是做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相反,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者,能有惊人业绩?肯定没有。


西方有一句谚语:细节决定成败!重视细节的人,会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因此,也便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机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前,国务院组织有关专家对线路进行勘察,我随团报道。那是初春,北方原野风沙正劲。考察团抵达河南方城段时,在野外遇到了7级大风。后勤人员拿出几张纸质地形图,都被大风吹破。这时,专家队伍中一位年轻处长从口袋中拿出了一张布做的地形图,才使工作得以进行下去——当然,大家都对这位处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工作中我和这位处长成了朋友,我曾问他为什么恰好口袋中放有地图?他说,事前查过当地的气象资料,知道那是个著名的风口。再后来我发现,他简直是个“活资料库” ——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数据,他连小数点后面的数字都说得出。这位朋友,三十几岁就成了某部委的重要领导。


细节,对个人的成长如此,对一个民族的兴衰也起着重要作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时,我采访过加拿大专家吉斯• 佩里先生,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到工地巡视,见几名中国工人拧螺钉时不认真,便提出劝告。可这些工人呢,仍是噌噌几下就完事。无奈,年逾六旬的他,自己上街买了一套工具,爬上30多米高的脚手架,把数百个螺钉重新紧了一遍。


先生给我们这样的忠告:小事不可小视。如果马马虎虎成为你们民族的一种习惯,想在世界竞争中占领先机,是不可能的。


先生的话,可谓苦口良药。稍一留心会发现,小视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小浪底,我曾参观过中外施工人员的居住区,同样是临时营地,老外的,从绿篱、草坪到小径、垃圾箱,一个个整齐划一。尤其叹为观止的是,每个卫生间地面的瓷砖,什么地方用直角,什么地方用圆角,几乎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而中方的呢,院子里,建筑材料、垃圾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屋里的景况就更别提了……


一个产品也好,一支队伍也罢,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靠什么?靠的就是质量!而质量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个螺丝、一个焊点这样的细枝末节中。

因此,我提醒青年朋友们:要想做成大事,切勿忽视小事。当然,戒绝身上的毛病,也需要从小事做起,三国时期刘备不是曾说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种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年轻时就抓起!


王慧敏

法学博士,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曾在《人民日报》开设个人专栏“下乡手记”;出版学术、文学著作多部;多篇作品被收进高校新闻专业必修文库;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长篇小说《各奔前程》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节目中播出,并获年度节目制作一等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内容关注二维码查看


编辑/薛碧莹

版式/薛碧莹


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西湖夜色 | 职业技能竞赛 | 缓解疲劳

杭州美景这三条路5月3日开通打孩子真的有用吗?


要想做成大事,切勿忽视小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