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四季对话 | 幼小衔接班桥梁家知行课堂大自然篇

漫长路途中的小培 培德书院 2022-10-14


早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就明确提出,“知行合一”。不仅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句话,更是从培德书院创校一开始就是我们奠定并坚信的理念。只有在“行”中学,才能打开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去拥抱大自然,感受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



在秋季开学初召开家长说明会时,老师们就明确提出了培德书院桥梁家每周三的出行计划,需要孩子们自带装备,全天户外徒步。爸爸妈妈们开始都会有些担心,学前班孩子装那么多东西会不会太重,每天走多久啊,需不需要和春游一样带水果零食……在老师们耐心的解答之后,家长们悬着的心似乎还是没能放下,只能希望孩子们不要太累。从八月开始,专业的户外教练和老师们带着桥梁家孩子们从每次徒步路程2-3公里,渐渐的变成3-4公里,4-5公里,5-6公里,再到一月份孩子们在昌平白洋沟挑战了冬季全天户外徒步超过7公里的记录。



一次次突破自己,在这么小的年纪看起来不可思议。而只有放手让孩子们去飞,这一只只雏鸟才会用尽全力,用渐渐丰满的羽翼快意翱翔。在大自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天然有着不一样的灵性。我们看到的山水,不仅仅是那一抹绿色与蓝天,而是和四季万物的对话。



行走在山间,孩子们看着地上的千足虫,再抬头看看山,说一句:大山就是我们,我们就是这小小的千足虫。山在看着我们走,我们实在太小啦。这富有童趣的对比关系,让大人们也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数学里的“大”和“小”,这次便是千足虫和山石成了老师。“哎呀这是什么刺扎在了我的身上?”简简单单的提问,确是自然界里种子的精妙生长姿态。教练和老师们此时便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让孩子们围拢观察,耐心讲解。一次生动的自然课,就在天地间展开了……



走着走着,老师讲解着地质运动而形成的山体结构,使得山会“长高”,孩子想了想:那山有种子吗?是谁把这颗种子种下让山发芽长大?在不同语境下展开的对话,让天真烂漫的孩子不再拘束于教室与校园,这“大山种子”般的对话,怕是诗人也想不到的灵性描绘。徒步过程中,前面的小伙伴望不到后面的人了,开始呼唤他们的名字,大声地唱起云南傣族山歌……稚嫩童真的歌声响彻山谷,天地间就是他们最好的舞台。从夏天的清凉溯溪,到秋日看遍丰收果实,再经历北方寒冬的凛冽,孩子们渐渐长大,也一步步走出了曾经的“温室”,变成了真正地球的孩子。



一学期19次的知行课堂,他们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友爱帮助伙伴;整理书包衣物,带齐户外装备;关爱自然环境,亲身实践着“Leave No Trace·无痕山林”的理念;看到花鸟鱼虫更多是欣赏与爱护,不再害怕,也不再自私地想要据为己有“带回家”。粗粗统计,桥梁家秋冬学期徒步出行超过120公里,相当于绕着北京二环走了四圈,完成将近三个马拉松。孩子们在山水中得到了成长,学会了观山听雨,循着自然节气呼吸吐纳,尊重生灵,敬爱天地。每一个孩子都用脚步去丈量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座大山,用心灵去感受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桥梁家

《知行课堂·大自然篇》精彩瞬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桥梁家

《知行课堂·大自然篇》精彩瞬间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希望孩子们多读书,可以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行万里路在天地万物间,一草一木都被我们辨识,以更好的心态面对自己今后更美好的人生。



本篇文章来源于桥梁家黄伊泓老师


你如期而来,就是团圆真正的意义 | 培德书院年节庆典

藏手取微温 | 大寒

地球的味道 | 幼小衔接班桥梁家知行课堂

山水蕴英才 | 培德书院山水课

冷意渐浓 | 小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