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这部音乐剧,凭什么好评如潮?
520毕业展演嘉年华是南艺为毕业学子精心准备的告别仪式,也是南艺为南京这座特别的城市贡献的现象级公共文化艺术活动。
在这场特别的艺术狂欢中,呈现了许多动人的演出。由南艺音乐剧专业师生共同创排的《沧海·一粟》正是其中最别致的代表之一。
音乐剧《沧海·一粟》的剧名取自于习仲勋同志为刘海粟先生专题纪录片的题词——“沧海一粟,壮丽一生”。该剧用时尚诗意的音乐语汇和流畅写意的表现手法,将大家带回到“五四”时期的上海,一起回眸刘海粟先生潇洒传奇的艺术人生和爱国爱校的果敢担当,共同见证刘海粟先生开拓中国近代高等艺术教育、创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艰辛历程。
5月18日点映成功,校领导与音乐剧师生合影留念
灯火灭尽,舞台之上,黑暗之中,似乎蕴藏着一股不可言说的气势。一束光,由高处探照而来,照亮了一位白衣老者。这是他第十次登上黄山,巨幅屏幕滚动播放着黄山奇诡的风景。在造化面前,人是那么渺小,宛如沧海一粟。
老年夏伊乔(张馨文饰)
黑衣人(唐子晗饰)
那位站在山巅的老者就是本剧的主角——刘海粟。这位老人,望着黄山云海,面对画布,一时踌躇,竟不知该画下什么。朦胧之中,他仿佛看见另外一座山头站着一人。那人如此熟悉,却又想不起是谁。一时间,人生如画片一般,在脑海中展现。
帷幕拉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剧就此上演。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复杂的,更不要说像刘海粟这样一位一直处于时代风口浪尖的世纪老人了。如何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呈现海老饱满的一生,无疑需要艺术的巧思。
主创选择了以地域和人物的方式串联起刘海粟的人生故事。从上海十里洋场到巴黎海外研学,再到回归上海务实教学;从挚爱张韵和到益友傅雷和一生恋人夏伊乔,刘海粟的人物形象逐渐立体。
傅雷与刘海粟(王鹏涵、陈津伟饰)
随着音乐的起伏,人生也不断变化,然而不变的是一位艺术家爱美和爱世界的心,以及一名美育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坚持。青年演员们,用高超的舞蹈技能,圆熟的歌唱技巧,为观众带去了一场沉浸式的穿越时空之旅。
“用音乐剧的形式,是一次突破。”导演姜孝萌介绍道。此前以刘海粟为原型的舞台、戏剧影视作品有很多,但以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塑造的《沧海·一粟》还是第一部。
南艺从2005年创办音乐剧系,在刘海粟“闳约深美,不息变动”精神的熏陶下,不断积淀与创新,直至今年获批教育部新增国控专业,这场表演是音乐剧专业办学18年以来接受的一次盛大检阅。
音乐剧是一种能够直达观众的内心的戏剧形式,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刘海粟艺术家的身份特质。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艺术作品或艺术家人生故事所看到的那个人,是抽象的,无法具体。音乐剧以演员的生动模拟,再现了作为活生生之人的艺术家刘海粟。
在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即将刘海粟定位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懦弱彷徨,也会执着坚强。”故而在创作上,他们“不喊口号,不形而上,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让事件自然而然地生长”,从而和观众之间形成“共振”,并在剧作的舞台时间里“共同成长”。
观众在音乐的强烈感染下,直观感受和理解刘海粟的瞬间情绪,明白他的抉择之难,也能体会到特殊时期中国发展美育之不易。
舞台全景
“更重要的是,海老本身就是非常具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他也是南艺的一张名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讲海老的故事进一步宣传南艺。”李向民说。
南艺作为一所综合类艺术院校,有实力也有能力去讲好这个故事。《沧海·一粟》不仅是音乐剧专业的原创大戏,更是南艺各二级学院合作的一个成果。演出中凝聚了包括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影视学院、传媒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文产学院、天星音乐剧学院等多个学科和专业师生的智慧,这充分体现了南艺作为综合类艺术院校的优势。
刘海粟作为一个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藩篱的人,身上难免有很多争议。当时办上海美专的时候,他也只是个年轻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整个国家处于动荡的变化之中。对此,主创团队深入历史语境,寻找恰当的切片,从而展现立体的人。
“海老人生的时间跨度和中国近代史几乎是重叠的,我们无法脱离一个时代去讲述一个人物和一个事件,一切的逻辑要从历史背景当中去寻找根源。刘海粟人生的一波三折,既是时势造英雄,同时又受制于这个时代,他既是时代的弄潮儿,走在时代的前列,但同时也可能会被时代的巨浪卷进去。因此,在历史面前,可能个人的努力既是伟大的,也可能是渺小的。我们不可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另一位编剧冯勉如是说。
场场座无虚席,这是对演员和主创最好的反馈。《沧海·一粟》成为观众心头好,一方面说明,优秀文艺作品总会受到应有的礼遇,另一方面也说明,观众对艺术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倡议下,充分利用好音乐剧这一国际语汇,将会产生更多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