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丨“论衡”的三年和我们的二十二次心动

四马路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07-16

设个星标吧朋友们

我们之间,就差一个置顶星标



2019年的夏天,有一套书正式亮相




三年前,“论衡”第一本面世


三年后今天,团队是这样的

↓↓↓

截至2022年7月,“论衡”已出版3个系列共22种,其中,专著3种,译著5种,随笔14种。今年预计还有5种面世~~


排队站好啦

点击封面可直接下单
现在当当还有满百减五十活动
再加上各种券
四舍五入简直就是不要钱




专    著



辨色视朝


朝会与文书,是政治决策的要素及具体的呈现。本书尝试疏通晚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政务流程与决策过程中诸多细节,尤其注意对重要史料的细致解读和细节的深入挖掘,从制度史的视角,探讨晚清高层政治决策的特征。



出版与文化政治


本书作者从书籍史和阅读史的角度切入,以晚清出版的“卫生”书籍为中心,运用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清末“卫生”领域泛政治化的文化场域的形成。通过系统地梳理晚清生理卫生与生殖医学书籍的出版与传播情况,进而探讨国人生理卫生观念、生殖观念乃至性观念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新型消费文化、阅读文化的背景中,国人的集体心态是如何被塑造,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史学旅行


本书讲一个文化跨国流传的故事:德国十九世纪史学家兰克的思想,历经辗转传述,在二十世纪进入中国后,受与拒的曲折过程。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学术急速的专业化,兰克史学“求真”的面相被后人凸显出来,被人们以特定的方式崇拜着,他的史学思想被狭隘化。二十世纪伊始,兰克进入中国,在人们热情追求新社会、全心信仰科学的氛围里,他的治史方法在中国被辗转传述着,反映出国人心中殷切的期望,也呈现出现实中多重的局限。



译    著

功过格


本书集中研究明清嬗变时期功过格广泛流行的社会现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详细探讨该问题的专著。书中既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资料,同时也吸收了酒井忠夫、吉冈义丰、奥崎裕司等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功过格来考察精英阶层对于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变化,诸如中央权威的腐败和低效、不断增长的商业化过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理学一统局面的瓦解等等此类时代和社会变迁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


本书是欧洲著名汉学家钟鸣旦先生的又一部探讨礼仪之争的力著。本书欧洲所藏一批新披露的撰写于1701~1704年间的中文和欧语文献,从旅行文本、社会网络以及文化间论证三个主题出发,探讨了17世纪至18世纪礼仪之争中中国人的“声音”,着重讨论了当其时关于中国礼仪的知识是如何产生、传播和交换的,以及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对古代经典进行了怎样的新理解与新诠释。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


本书是迄今为止首部跨学科探讨方志内容的专著,也是英语世界中有关方志的最早专著。作者将方志视为“活的文献”,考察了从编纂动因、生产过程、传播途径到阅读使用的整体“生命史”,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个案,分析了方志对维系明帝国的政治版图、推动文化生产的重要作用,揭示出了围绕方志编纂,地方官府、家族、士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本书在清理学界关于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对“天下”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返回史料,检视唐代以及汉代“天下”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变化的轨迹。作者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分析从先秦至唐代“天下”观念含义的变化,二是讨论这一观念落实为具体制度的过程。从而揭示了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同时又能考虑战国、汉代、六朝、唐代诸朝的时代特质,说明天下型国家如何受时代影响,但在时代变动之中仍有其不变的结构。




王安石


纵观六十六年的人生,王安石几乎每日都在与世俗之见抗争。在非难与指责中,他的生活也是惊心动魄。他的天性与现实格格不入,他心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永远无法调和。王安石主持的新法就是从“不调和”中孕育出来的,他诗作中的落寞寂寥也与“不调和”不无关系。这是王安石一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随    笔



与阁老为邻


本书集结了李天纲教授近年撰写的序跋文章近三十篇,其中有关于中西会通灵魂人物徐光启、马相伯等的轶事和评述;有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重要事件如礼仪之争、西籍汉译等的梳理与思考;有对于海派文化的独到解读和深刻思考等。多样的主题映衬出作者广泛的学术兴趣和治学轨迹,简洁隽永的文字背后是当代学人关乎灵魂深刻的追问。




变风变雅


本书所集文字大致围绕着一个问题,即清季民初诗文、学术二者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此类讨论当然不限于考索文学文本或学人文献中的政治本事,更非出于机械的社会反映论,而是意在摸索“变风变雅”时代共通的表达结构。收录十篇文字,大甲辑“雅废夷侵”,主要从解读诗文和文人群体交游入手,探索晚近学士大夫在他们所谓“小雅废四夷侵”局面下的委曲心境。乙辑“道术科分”,分别讨论教育体制与史学、经学的近代转型。丙辑“文学小言”,围绕近代文学研究,涉及文论、小说、文学教育等话题。




上林繁叶


本书从气候、野生动物、植被、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条件的基本形势,也从思想史和观念史的角度阐述了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以及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的关系。对这一时期生态环境的若干个案,作者也进行了分析,如秦汉宫苑“林麓之饶”,太史公笔下“鼠”的故事,秦汉陵墓“列树成林”的礼俗等。既有史料解读,又有相关考古方面的最新发现,是一部以生态环境史角度切入的别具一格的历史读物。




长安碎影


本书从秦汉文化的基础——“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礼乐说起,再到商鞅变法,咸阳如何成为长安的文化重心等,既有对高层政治的关注,也多涉及社会平民及劳动阶级,从几个以往人们关注不多的侧面描画咸阳—西安地方在秦汉时期的文化面貌。书中关于秦汉文化史实物证据方面的内容,也占了一定的比重,由此可令读者在众多具体、真切、形象的信息中,获得对秦汉时期整体文化风貌的进一步认识。





从黄山白岳到东亚海域


本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有关明清时代江南社会的文化现象,二是对域外世界的状摹与追寻。“黄山白岳”是指皖南的徽州,也是作者三十多年来长期关注的区域,本书首先勾勒出晚明人文地理书写的复兴轨迹,并聚焦于 皖浙边缘山区的社会建构,追寻历史劫难之流传,发掘年湮代远的相关记忆,聆听黄山钟鸣的世纪回响,关注波流披靡之中的苦乐异景,剖析“徽州朝奉”在江南诸多传奇之递嬗演化。




天水一勺


本书分品读篇、自序篇、漫谈篇和缅怀篇。品读篇主要收录作者撰写的以宋史著作为主的书评,涉及宋代科举、人物、文化、理学等方方面面;自序篇收录作者近年来有关宋史的著作和论文集的序言,揭示了作者对于宋元变革、宋代人物研究等的基本认识;漫谈篇收录了近年来作者有关研治历史尤其是宋史方面的随笔,特别提出在新技术条件下所应警惕的研究陷阱等问题;缅怀篇则收录了作者对几位已故宋史学者刘浦江、张其凡等的悼念文章




天行有常


本书收录周振鹤教授在《新京报》等报刊专栏上发表的时评类短文六十余篇,内容涉及文化、教育、法制、旅游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关于大学教育、博士培养、高校职称、高考政策、学术道德的思考;有对于环境保护、文化遗产、自然灾害、文化变迁、法制建设的论述,有对于医疗乱象、以权敛财的批判,还有关于慈善捐款、知识教养、电子游戏、网络语言的见解等。虽然本书所叙之事已过去十多年,但所揭示的现象,所表达的观点仍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




金石有声


本书是著名青年古文字学者郭永秉教授近五年来的学术笔札、随笔、评论和访谈结集。所收文章涉及范围主要是金石文字,笔调轻松但不失严谨,多以某一个具体的点展开,研究文物中的古事遗文,发掘文献背后的乐趣,启迪普通读者以古文献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路径,同时,还对近年来对古文字、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现状作了回顾与展望,在提倡“冷门绝学”复兴的今天,不失为一针“清醒剂”。




叶落知秋


本书主要涉及胡适、陈寅恪、严复、刘师培、梁启超等晚清民初的学界“大师”。作者从晚清民国的各种报纸、档案、日记及后来的回忆录中,钩沉索隐,考证出这些著名人物不为人知的一些行动或文字,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清末民初历史和这些重要人物的认识,揭示了过去那段历史的另一面。




日暮乾清门


书中收录的20篇文字,内容跨度百余年,从嘉道年间到1919年底,阐释晚清君主的早朝、召见活动时君臣的互动、中枢机构的运作、皇帝如何批示文书、官场的机密通信,尝试从制度的视角,重新解释影响历史走向的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变、皇族内阁、清帝退位等,也勾勒了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风云人物康有为、外交总长陆徵祥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揭示这些人所熟悉的史事、人物背后一些幽微的线索,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察势观风


本书试图追索的个体生命、记忆片段与思想竞逐,无疑都是近代中国的流风余韵,中间更多是激烈的一面,因为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摇曳不定的潮与流值得重访与细分,而此前对于这些面相的讨论过于趋实,而较少注重那些在一切事物中的灵魂,殊不知僵硬的外表下面,往往有着曲曲折折的灵魂,只有人“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如果对此不能另辟蹊径,重拾对于“人事”之重视,发潜德之幽光,当然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孕育这些灵魂的社会。




稽古至治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钩沉隐性的史料价值,参悟个中三昧,发现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哲思。




南渡君臣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有关靖康之变后南宋前四十年历史的文章,以高宗一朝君臣为核心,包括对岳飞之死、绍兴和议、秦桧专权、苗刘之变等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了南宋初期的政局走向,也反映了整个南宋的政权格局与历史命运,同时也揭示了“中国转向内在”的不同侧面。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本书为作者近年关于近代学术人物评论文字的结集,主要讨论唐文治、章太炎、马一浮、梁启超、周予同、潘雨廷的学术特点及在近代学术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兼及王安石与王阳明及其时代,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学术在新文化运动冲击下的际遇,揭示了所谓“旧文化”暨传统经学在近代的转折过程,呈现出不同于西式“新文化”叙事的另一种声音,揭示了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若干面相和传统士人的精神传统,为传统文化如何焕发生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上海《理财周刊》社有限公司


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

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