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履薄冰的核威慑——普京距离核按钮到底有多远

我是杨涛 老杨话唠 2022-06-03






01


总统参与的核演习





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白俄罗斯总统一起看了一个演习,这不是普通的演习。这次演习展示了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两个战略杀器。第一是撒旦2型洲际导弹,这么说吧,它携带的核弹头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当量的2000倍,一颗就可以毁灭整个法国。第二就是让西方评论闻风丧胆的“匕首”极超音速导弹,目前貌似无法拦截。


这是全世界自打有核武器以来首次有国家元首亲自观看核武器的演习。为什么呢,核战毕竟是反人类的,没有哪个领导人愿意趟这个浑水。但是普京趟了!


事发非常,当然有原因。释放的潜台词就是:谁要是敢干预我的战争,我不惜打一场核战争。





02


不断释放的核信息





俄乌开战的第二天,俄罗斯军队就开展了占领“切尔诺贝利”的军事行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个啥就不细说了,这个行动让地球人又一次想起了40年前的那场核灾难!


开战第四天,普京宣布俄罗斯所有的核武装部队进入:“特别警戒状态“,并宣布在乌克兰,“任何试图阻碍我们的人”都将会看到“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后果。


开战第六天,俄罗斯部队开始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并在一天后宣布占领。


我们不难看出,普京正在有意识地释放出与核战相关的信息,问题是:一场在普京看来完全正当合理的常规战争中,为什么要与核战扯上关联?


或者说:


普京从核威慑走到核按钮,到底有多远?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两次核事件和两种核威慑理论。






03


古巴导弹危机






详情地球人都知道,我们只做简单回顾:


1962年,美国为了扩大冷战中对苏联的军事影响,在土耳其和意大利同时开始部署战略导弹。提升核打击的反馈时间。


卡斯特罗在建立了南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后,受到美国经济,军事上的各种压力,开始要求苏联提供防卫力量。


从八月起,苏联开始在古巴秘密部署战略核武器。到十月份,美国的U-2侦察机拍摄到导弹发射场,照片证明古巴两处正在安装SS-4,SS-5弹道导弹发射架,至少有16枚SS-4,24个SA-2防空导弹阵地和一个存放核弹头的掩体。此外照片还显示有数十架伊留申IL-28轻型轰炸机。


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直接在电视上发表讲话,向公众公布了苏联已经在古巴部署了进攻性质的战略核导弹,同时美军开始封锁古巴海空域,并要求苏联导弹立即撤出。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非常强硬,表示美国方面必须“书面保证”不入侵古巴,并且要立即拆除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基地。




一天后的10月27日夜,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进入苏联驻美大使馆,和大使见面,明确表示美国可以口头保证不进入古巴,但是苏联必须立即撤出古巴,如果不同意,肯尼迪总统将无法阻挡美国军方在29日凌晨向苏联和古巴同时发动攻击。与此同时,美国在古巴边境,苏联边境上空巡逻的战机已经全部装载了核弹头。


面对美国如此冒险的强硬立场,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妥协,赫鲁晓夫决定妥协,古巴导弹危机就此结束。


这段公案大家都耳熟能详,被称为历史上距离人类毁灭最接近的一个月。


现在咱们说起来都是故事,大家也可以徐徐听之,不可能有多么紧张,但是当时全世界的紧张程度,不是咱们今天能理解的。老杨说一个小插曲大家感受一下:


赫鲁晓夫决定妥协后,向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和苏联驻古巴部队司令送出了相关文件。但是,当时距离肯尼迪的最后通牒时间,29日凌晨,只有十几个小时,万一外交流程中耽误了信息传达,整个世界都会陷入一片火海。所以无奈之下,赫鲁晓夫决定通过莫斯科电台“俄罗斯之声“向全世界传达苏联的决定。


当时是28日下午16:00,由于距离广播时间下午17:00还剩一个小时,克里姆林宫专门派专车将稿件送到帕特尼斯卡娅大街25号的莫斯科广播大楼。当信使坐那种老式的铁笼子电梯上顶楼的直播室时,由于着急按错了电梯,电梯卡在二楼和三楼之间动不了。当时正好是星期日,整个大楼没几个人,信使只能喊破了嗓子叫来保安,隔着铁笼子把广播稿递给保安,然后保安一路跑楼梯把稿件交给了播音员。17:00准时,苏联向全世界公布:决定从古巴撤出导弹设备。





04


流产的核打击





古巴导弹危机过去五年后,1967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世界震惊。苏联更是愤怒,一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居,在苏联的逻辑里,那就是绝对的不安全。两年后,中国又成功进行了导弹运载核弹头的试验,苏联领导层再也无法忍受,决定对中国实施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鉴于7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向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通报了这个信息,希望不要引起美国的误判。当然,苏联方面也通报了大致的核打击范围,只针对军事目标,不会引起平民的伤亡,并且会将核当量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不会影响全球的环境。


让苏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还是出卖了他们。当时中美之间没有联络管道,尼克松只能通过向新闻媒体爆料来辗转地释放消息。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标题用醒目的大字排出:


《苏联欲对红色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巡航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双城子导弹基地、罗布泊核基地,以及北京、长春等重要战略目标发动外科手术式的核袭击……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紧接着,中国出手了:


9月23日和25日两天,全球的地面监测系统都接收到了来自中国西北方向的巨大震动:


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平洞地下核试验和一次高爆试验。谁都知道,这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战时应用核打击的准备。


面对全世界舆论反对声音,苏联最终没有实行这次核打击的计划。


而在中国国内,“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政策,也是为了应对这次可能的核武攻击。全中国人民都开始了挖洞状态。


我们这些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孩童时期,最具冒险精神的游戏,就是探险防空洞。当年,老杨因为攀爬上百米深的防空洞,还被我爸爆揍过无数次。


为什么要重新回顾这两次事件呢,就是因为经过这两次事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开始形成一个共识:


那就是,核武器的使用会造成巨大的人类灾难,作为拥核国家要防范敌方的突然性核攻击,就必须拥有一种能够在第一次打击后实施报复的能力,这就形成了核威慑的第一个理论:


相互保证毁灭理论。




05


相互保证毁灭




这个理论几乎主宰了整个冷战时期。其实很简单,我只要拥有比你还多的核武器,就能在你打击我之后立刻毁灭你。那么既然如此,大家谁都不敢先发制人了,因为对方能够还手,一还手,自己也完蛋,因此,这个理论也衍生出了“核威慑吓阻”的结果。


不同的是,任何一个核大国都不会官方承认相互保证毁灭,但核威慑吓阻,却在官方用语中出现过。


说到这里,大家停下来想一想:


这个理论足以通过拥有核武器来吓阻对方,那么它的缺点是什么?


对,就是开启了没有尽头的核军备竞赛!你多,我就要比你还多!


直到1991年,拖垮了前苏联。


这个理论还有一个瑕疵,要说清楚它,咱们再回到1962年的古巴,两件事让人类处于毁灭的边缘:


第一件就是苏联潜艇事件:


当时美国封锁古巴海岸后,有四艘潜伏在那片海域的苏联潜艇,都是携带了核弹的,美国军机准确定位了他们的位置,并开始向他们释放深水炸弹,逼着他们上浮。


此时苏联已授权在古巴的苏军,在受到攻击且无法联络莫斯科的情况下,掌握核弹的部队可自行决定是否使用手中的核武器而不必等待莫斯科命令。


其他三艘潜艇已经迫于压力上浮,但有一艘出了问题,这艘B-59艇由于潜得过深,电力已严重不足,食物,淡水等生活物资严重短缺,船员们忍受着近60度高温,整体士气低下。由于美苏两国要求浮上水面的警告方式不同,导致B-59号的艇长误以为核战争已经爆发,决定发射舰上的核弹。只是在下达命令时,大副瓦西里·阿尔希波夫执意不同意,最后潜艇只能上浮来请示莫斯科的命令。


第二件事情也是在当时,美国空军也下令驻阿拉斯加等地的B52携带实战用的核炸弹,轮流空中值班准备攻打苏联西伯利亚。当日一架由阿拉斯加起飞的U2“因导航和通讯系统故障”从公海上空接近苏联楚科奇半岛,苏方起飞6架战机拦截,美方则以2架F-102“三角剑”战机携带1,700吨当量的战术核火箭前往支援U2。


那个时候,一旦交火,核炸弹的释放按钮就在每个飞行员的手边,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


这两件事情引发核战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了,或者说,没有引发核战那是人类的幸运,也许有一双上帝之手阻止了这两次险情。


但是,上帝之手还会第三次出现吗?


核武器已经是现实的存在,让哪一方放弃都不太现实,那么,如何避免核弹被轻易,或者不负责任地释放呢?


或者换句话来说,什么样的国家才能相对比较理性地掌控核弹呢?


如果被某个小国家,或者比较激进的国家掌控,核战发生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大。因此,有了后来的《核不扩散条约》,后来我们知道的伊拉克,伊朗,北朝鲜等等国家的战争,都不同程度地和这个有关。




06


E2D理论




相互保证毁灭的概念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的核理论,直到2018年,一种新的核战理论浮出水面。


冷战结束后,北约和俄罗斯的态势发生了改变。前苏联和北约之间,除了核武器,在常规武器方面也基本是势均力敌。但是解体后,俄罗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常规武器开始落后,打一场常规战争的能力已经越来越落后于北约。


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俄罗斯对核武器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强。


E2D,(scalate to deescalate),升级到降级。


即在常规战争中失败的国家可能会使用低当量核武器来无理地提高赌注,促使其对手寻求结束冲突和避免全面核战争的条件。在2018年的《核态势评估》中,特朗普政府认为俄罗斯有一个E2D政策,特别侧重于在有限的基础上使用核武器,以结束与北约的常规冲突。


咱们简单点说吧,所谓升级到降级就是:


如果我在常规战争中面临不利的情况,那么我会考虑使用核武器。


首先,我通过各种舆论造势,来渲染核战的结果,比如,让大家认为我要使用2000万当量的核弹来摧毁法国,那么,几千万人立即死于非命。当大家都这么认为的时候,我实际上只是在某个战区,针对某一个敌军的设施或者部队,使用小当量级的战术核武器,造成了几千人的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互相确保毁灭的概念,就不适用了。


首先,公众对核战实际后果已经有了一个心理预期,而现实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那么报复的一方就没有办法选择。毕竟,这不是完全毁灭的核攻击,对吧?


那么如果对方没有回应,那么这个核威慑已经奏效了,常规战也不用继续打了。






07


普京的核按钮




说到这里,我们回到俄乌战争,在经过本文已开始描述的普京4次释放核相关信息后,只是在乌克兰的某一个区域战场使用了小型战术核弹,那么,美国和北约将如何反应?


难道要发起核报复,毁灭俄罗斯吗?


如果他们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那么这场仗也不用打了,对吧?


如文章开头所述,至少在现阶段,我们的确可以在俄罗斯的行为中看到E2D的影子。


换句话说,普京到底距离核按钮有多远?


首先,核战的爆发目前还是极低概率的事件。为什么呢?


表面上,核按钮掌握在总统手里,但那只是一个最后环节。作为一个国家,发动核战的流程核程序是非常漫长的,尤其是在关系到所有政府同僚,军队,以及全国人民的情况下,提议这件事儿就非常困难。尤其是,俄罗斯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小国,普京打赢仗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利益,轻易启动核战,将会把自己核国民推到整个人类的反面:


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发布了新版的核武使用条件:


2020年6月2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俄《国家核威慑政策的基本原则》,明确国际紧张局势下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所有情况。


一、在俄罗斯联邦及其盟国毗邻领土及在附近海域增加配备拥有核武器运载工具的常规部队


二、视俄罗斯为潜在对手的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武器、中短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常规高精度武器和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攻击机、定向能武器


三、在太空建立和部署反导防御武器和打击系统


四、他国拥有核武器和(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这些武器的运载工具,并且可能会对俄罗斯和(或)其盟友使用这些武器


五、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制造技术和设备不受控制地扩散


六、在无核国家境内部署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


大家看看这六条,你认为:


普京距离核按钮还有多远?


(顺手投个票,说说你的想法)





08


写完本文的随想



当年在北京上学的时候,我经常在周末,随便拿本书,去颐和园呆上一整天。记得有一个春天吧,我坐在昆明湖边,就读着苏联要核打击中国的这段历史。


当时我有一个疑问,实际上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


1969年,正处于冷战时期。虽然中苏之前发生了矛盾,但是基本还是处于一个阵营的。那么,处于对立一方的尼克松总统,为什么要制止这场战争呢?


很显然,那个时候,距离中美秘密往来还很远,要说尼克松是因为看出帮助中国,有益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我觉得不太可能。


让处于冷战敌对一方的两个最大国家,互相掐起来,不反而符合美国的利益吗?


单纯用冷战思维,显然无法解释美国的这个举动。


我想,也许,让美国总统作出这个决定的,是否还有一些超越国家现实利益的因素呢?


参考阅读:


诡谲的战斗-普京在和谁作战

社交战争:价值观影响并越来越主导下的俄乌战争

重回闪电战:72小时战争密码

向着兄弟——开炮:一文读懂俄罗斯-乌克兰战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喜剧演员到民族领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