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释之:有一种南阳性格,叫废话少说

文化影响力作者 文化影响力 2022-03-29

点击可以关注哦

王红璐、逵富太著《张释之传》中的插图

文|风行卧龙


自古以来,南阳人才辈出,但很少出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侃侃而谈的雄辩家,因为南阳有一种气质叫力主务实。换一种说法,叫废话不说。


就此,我们聊一位南阳堵阳(今方城一带)名人——张释之。


张释之在西汉文帝时期,官至廷尉,是大名鼎鼎的法学家、大法官,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


想当初,过着衣食无忧生活的张释之,总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有心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通过努力,张释之谋得了骑郎一职。这种“郎”官,官衔未必很高,但是是皇帝身边的侍臣。


奇怪的是,张释之聪明有才干,干了十年却一直没有升迁,更不要说升迁的迹象。他心灰意冷,决定辞官。幸好,中郎将袁盎挽留、并进一步举荐了他。他和皇帝谈论“秦亡汉兴”之事后,得到了皇帝赞赏,便任命他为谒者仆射,负责朝廷礼仪与传达使命。


有一天,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去视察虎圈,虎圈大概就是以养老虎为主的园囿。文帝询问掌管虎圈的官员各种禽兽的数目,那位官员不能流利回答出来;可是,管虎圈的一位小吏却能对答如流。汉文帝非常高兴,决定越级提升这个小吏。随从的大臣肯定是随声附和,默认了皇帝的慧眼识珠。


张释之似乎没说话。但提升小吏的任命要由张释之来传达。


张释之没有直接顶撞皇帝,而是说:


前朝的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都是对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忠贞不二,但是都不善言辞。可见,有功的人不一定侃侃而谈,侃侃而谈的不一定有功啊。以能言善辩为标准提拔官员,此风一开,能干的不如会说的,危害就大了。


汉文帝一听,确实有道理,不能重用喷子,就把小吏的事情搁在一边了。因此,汉文帝对张释之也刮目相看了,升任他为公车令,这个官儿可是皇宫的大总管。


从此,张释之的仕途非常顺畅。  



有一次,张释之随从文帝视察为他百年之后栖身的霸陵。汉文帝一番思索后,说出了一些聪明话:“如果用北山的石头作棺椁,用麻絮塞紧缝隙,再用漆封好,坚固无比,也不用担心他人来盗墓啊。”  


众臣纷纷附和文帝,称颂他的想法英明。热闹了一阵子后,张释之又反其道说:“皇上的方法果然好,但是啊还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棺椁中没有诱人的金银财宝,人们就不会想去打开棺椁,就不必担心被盗墓贼惦记了。”


文帝听后,幡然醒悟,此办法简单易行,认定了薄葬,觉得张释之这个静默者不简单。从此,文帝对张释之更加器重,升任他为廷尉,掌管全国司法。他也不负重托,公正执法,为“文景之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传颂说“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均予以高度评价。


张释之在历史画面中是静默者,不多说话,一旦开口就会据理力争,与众不同;他废话很少,含金量却很高。张释之的气质是南阳的气质,是南阳优秀传统的体现。南阳上至先秦的百里奚、范蠡,下至当代的冯友兰、二月河,一直践行着这种气质——力主务实,废话不说。

【张释之祠、墓】


张释之祠,位于方城县西关,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张释之祠是汉式琉璃瓦叠檐门楼及围院十分醒目。门楣大书"张释之祠"大字,

以前是这样的


后来变成了这样
(2018年)


后来说要变成这样


 张释之的墓,在方城县城北
似乎一直这样

(2018年)


据说,民国时张释之墓还有24亩墓田,祭祀该是常有的事。现在,这位大法学家的墓冢藏身于荆棘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标识,逐渐被菜园子占领。听说,还有盗墓贼的光顾,这位“法圣”的身后,没有得到“法”的保护。


谁料,如此凄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